每月精讀一本書,這個月讀的是蔣勛的《漢字書法之美》。
一旦精讀一本書,就會有特別莊重的儀式感,劃線筆,尺子,摘抄本,還要找到一個最舒適的姿勢。既不能隨意躺坐,又不能太過正襟危坐。
靠坐在沙發上最適合不過了。彎曲雙腿,把書架在腿上。便開始漢字之旅。
蔣勛的文字是這兩年才開始讀的,先是被他的細說紅樓吸引,他那溫潤如水的聲音,是睡前的最佳安眠曲。有一段時間,每夜都是伴著他的聲音和他的細說紅樓入睡的。
他在這本書的自序里回憶小時候父親的大手包裹著蔣勛的小手書寫漢字的情景,三四歲筆都還拿不穩,就開始正襟危坐地練字了。
我沒有蔣勛那么幸運,有一個書香環境供養自己的童年。早已記不清第一次學寫字的樣子,也沒有人告訴我。
小時候唯一對漢字充滿探索的就是“拆字”游戲,將一個漢字分解成盡可能多的其他漢字,藏著院子的各個角落——用粉筆寫下來,讓其他小伙伴一一找出來。那時候和鄰居的小伙伴一起玩這個游戲,不亦樂乎。而游戲是有規則的,漢字也是有規則的。
蔣勛說,
童年的書寫,是最早對“規矩”的學習。“規”是曲線,“矩”是直線;“規”是圓,“矩”是方。
大概只有漢字的書寫學習里,包含了一生做人處事漫長的“規矩”的學習吧!
原來,漢字還隱藏這樣的秘密。
漢字書寫,是我與自己相處最真實的一種儀式。
如果是以前的我,看到這句話大概不會有太多感覺,而加入了練字組織之后,把練字當做一件有趣并且有意義的事情來做的時候,看問題的角度便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再看到那些街頭有意思的字體,就回去早就他是怎么寫出來。還會去比較,是這種字體好看,還是那一種字體更有味道。
書寫,最好是一個人。這時候你才能最真實地感受自己的內心,這時候你才是你自己。獨處的時候,人們總是容易流露出最真摯的情感。
書寫,需要一顆安靜的心。是不是常常有這樣的感覺,心靜不下來的時候感覺,怎么都寫不好。而當你真的靜心了,用心了,一遍就能寫出神韻。
書寫,讓你與內心的自己更貼近。
書寫,從來都是自得其樂的一件事。寫字的時候,最好與這個世界隔離,誰都別來打擾我。
用筆鋒去感知每個筆畫的不同,用心靈去感受每個文字的魅力。
當一個一個文字從你的指間躍然紙上時,你的心情就好像生了一堆小寶寶,激動又興奮,偶爾也會覺得有點懊惱,沒把它們生好。
書寫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它可以是快的藝術,也可以是慢的藝術。快有快的美,慢有慢的巧。
我貪戀草書的神秘,又迷戀正楷的端莊。而我現在兩者都寫不好,但也只能一點一點寫,切不可急功近利。
一點著急毀掉的不僅是一個筆畫,更是一整張作品。又何必追求那一點快呢。
這些都是我才慢慢寫字之后才有的一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