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很想要很純粹的表達自己,因為從來沒有機會,也沒有人懂得,所以除了以前在學校這個烏托邦的環境,其他地方我從來沒有表達過自己,都是在附和別人,因為真實的我自己在我看來是那么的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從前在家里我只是輕輕地表達了一下自己,就遭到全家人的劇烈反對和壓制??赡苁且驗檫@樣,我習慣了躲進自己的殼里,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那樣的封閉,那樣的自娛自樂,那樣的暗自神傷,那樣的孤獨。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結果不是抑郁了就是瘋了。可是,原本的我有什么問題嗎?沒有,我沒有想要超出法律,沒有要挑戰人類極限,我只是想要做自己,而恰好這個自己與世俗的大多數有點不一樣而已。
其實,如果我足夠強大,像王菲一樣,那我完全可以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可我不夠強大,不足以建立一個自己的王國,在自己的準則里去過活,還有就是我也不想,我希望我與世界的方式是互動的,不是單方向的,我希望被了解,被看見,我也希望去了解世界,去看見世界的豐富多彩,不同面向。我不想強大到“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以,我需要的首先是像一個朋友一樣擁抱自己,擁抱這個痛苦,有點害怕的自己。然后,整理好自己,幫自己打進去一點勇氣,然后一邊害怕一邊前行的做自己想做的事。而當每一個想打退堂鼓的瞬間,停下來,好好擁抱自己,對自己說你已經足夠勇敢了,累了就休息一下,想放棄嗎,如果是真的想,那就放棄,經歷過就足夠了,放棄了也不可惜。這是我對未來的自我陪伴的一種設想。我希望我可以學會自我關懷?;谖覂刃脑缫逊N下的思維模式,當我最弱的時候,最可能的對待自己的方式是痛罵自己一頓“才多大點事,就這樣,人生不拼一把,你怎么知道自己可以多優秀,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你還在矯情什么?。?!”就像電影《我老公得了抑郁癥》里面“哥哥”勸說“我老公”一樣,結果一點幫助沒有,反而更抑郁了!這是我最常用被教化的思維模式,不允許自己脆弱,不接納自己當下。我常常自責,我也常常自我鞭策。可是我發現這樣只是一時有效,時間久了就像一種習慣的病態會對所有事情都失去興趣。我想我是受傷了,那個傷口從未被治愈,卻要一直鞭策自己負傷前行。我本是血肉之軀,真沒那么強大。我想過去應該有很多傷口是被這樣簡單粗暴的對待的吧。難怪現在經常有一種元氣大傷,有氣無力的感覺??赡苁且驗楸贿@樣野蠻的對待過。一直有幸存活到現在,想必也是我的幸運。
貳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以為我經歷過很多劫難,身體上那種,其實沒有,我經歷的恰恰是心靈上的流水般的侵襲,從不突如其來,而是不間斷的,是慢慢的。從一開始的從不被了解,到后來的患得患失。長時間的擔心和恐懼,讓我毫無安全感,總是依賴別人,人生里也盡是配合,不增開啟屬于自己的那一個篇章!
因為孤獨的感覺實在是太難受了,讓一個小孩長期孤獨,在童年的世界里,他覺得他快要活不下去,可偏偏他是lonely,不是alone,從小到大家人都陪在身邊,也極盡寵溺,甚至什么都不讓他做,什么危險的事都不允許他做,即便是爬樹這樣小的事。這樣全方位的保護對他的人生沒有任何幫助,內心孤獨之余,又覺得自己是個廢物,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敢,什么都做不了!
可這就是他的成長環境,所以當這個環境有任何變動,或者被改變,有損壞的時候,他絕望,歇斯底里,覺得不可能了,連這個賴以生存的環境都要消失了……那一刻,他生活的烏托邦被打碎,撕心裂肺……崩塌……
可這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的本來面貌。家人營造出來的肥皂泡那只是一時的,無法維持。我不是一只金絲雀,也不是一只大雁,心懷四方,我或許只是一只小麻雀,或者一只小燕子,又或者是一只小黃鸝……只是有自己一席之地,可以自在的飛翔,還可以靠自己的能力捕食,僅此而已。
叁
最近一直覺得有一口悶氣堵在胸口,悶得慌!今天剛好看到一篇關于小S的采訪稿“該獨立了,不然我一輩子依靠被人嗎?”看完之后終于明白胸口那股氣從何而來。是啊,這不就是我現在的心境嗎?!“一輩子依賴別人,難不成沒有人讓我依賴的時候,我就變成一個廢物嗎?”是的,我要變成一個廢物嗎?我不愿意,可是我又缺乏勇氣,所以我生自己的氣,我不希望自己腐爛,卻又覺得無能為力!是真的如此嗎?無能為力那是童年,那時候是真的無能為力,現在頂多是有點吃力,自己還是有力量的,我想我真正需要的是給童年的自己來一次真正的哀悼,哀悼那份孤獨,哀悼那個一直只能扮演別人的自己!然后像我很喜歡的小S一樣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肆
“有勇氣面對這一切,展開新的人生,我現在覺得很愉快?!薄。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我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