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的周末已經少的可憐了。
人們很容易忽視一天的價值。以人均預期壽命70余歲計算,除去天真年少的歲月,年老體衰的時光,能用來好好過周末的光陰已減去一半。
蘇東坡說的“睡眠去其半”,雖有些夸張,但三分之一總是有的,談項目、陪客戶、加班...七扣八扣,時間更是屈指可數。
前段時間在某篇文章里看到一個觀點說,一個人的死亡概率就是在自己的年齡后加上百分比。那么,對奔三的人來說,約有30%的可能性會死亡。
一面是日漸減少的周末時光,一面是逐年遞增的死亡概率,二者勢如水火般不可交融。
體驗時光漫長,最好游手好閑。
感受時光流逝,最好忙忙碌碌。
自然界的時間不過是周而復始的日出日落、四季更替而已。但因人們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不同,時間會顯示出一種非常奇異的相對性,好比當你覺得時光像閃電一樣消逝的時候,那么多半是因為你在勤奮工作著;當你覺得時光像蝸牛一樣緩慢爬行的時候,那么多半是因為你挺無所事事的。
可能會有朋友想說這純屬扯淡,老子總是感覺周末什么事都沒干,可嗖的一下就過去了。哦,那答案其實是,你根本就沒過周末呀,當你從被窩爬起來的時候不是中午就是下午,你吃的第一頓飯,不知道該稱為早午飯還是午晚飯。
在時間支出和工作與生活的收獲之間衡量損益,更感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最昂貴的消費。
周末最好的休息方式,絕不是睡覺。
有專家指出,人在長期從事腦力勞動后,最需要放松的不是身體,而是我們牛逼的大腦。個人對這個觀點還是比較認可的。
我曾一度覺得,睡覺是這個世界上很浪費時間的一件事,只是生而為人,機體還是需要休息的。
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樣的同感,每逢工作日,感覺怎么睡都睡不夠,晚上困的早,早上起不來,隔兩三分鐘就一個的鬧鐘如果有行動力的話,估計恨不得要掐死我了;而到了周末,居然會經常在該上班的時間自然醒來,看看時間心想也是醉了,不如再睡個回籠覺吧,晚上也是精神的像個夜貓子。
度過了從忙死day的周一到福來day的周五,要說也是該好好休息一下才能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下一周的工作和生活中。但這個休息方式,可能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休息方式,也會造就不一樣的自己。
有個詞叫“休活”,即下班后的新活法,休活概念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因為賣給boss的工作日要work hard,所以屬于自己的周末更要play harder不是嗎?
做做自己喜歡的事兒,但要有意義。
喜歡追劇就盡情去追,喜歡打游戲就盡情去打,學一門自己喜歡的技能,參加自己感興趣的club...
“我想旅行,但周末時間也太短了,根本沒法實現我這愛好嘛!”借口。記得多年前看過一支電視廣告,現在已經忘記是什么產品了,但slogan很是清晰,“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兒,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噢,猝不及防地喝了一勺雞湯。不過想想之前去的地方,確有不少是趁著周末造訪的。試想啊,結束了一周的工作,從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中跳出,感受一下新鮮的環(huán)境,簡言之,就是從自己待膩的地方去別人待膩的地方待待,但我仍感覺這是很值得的一件事。看似是逛吃逛吃的兩天,實則能感知更多文化與風俗,我們牛逼的大腦不僅得到了休息,而且更牛逼了,何樂而不為呢?
不管你選擇做什么,縱情過后,問問自己,收獲了什么,只要你認為是值得的,那么你所付出的時間與精力,就有意義。
為生活添點儀式感,讓簡單的周末與眾不同。
《小王子》里面有段關于儀式感的對白:
狐貍對小王子說:“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么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fā)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么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么?”小王子問道。狐貍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工作學習、吃飯睡覺,昨天今天明天都一樣,過去現在將來都一樣,那還有什么意思呢?儀式感,并無規(guī)律可尋,也與矯情無關,你歡喜就好,只為有歲月可回首。
當然,想要讓周末過得更有價值,flag不用立的太早,畢竟誰的周末都沒有KPI考核,重要的是你知道你想要的生活狀態(tài),且日漸趨近這種狀態(tài)。要知道,即使你什么也不做,時間也在走,寫在紙上的謊言,都是留給后人羞辱自己的。
伙伴們,好好安排自己的周末,咱們每周一都又是一條好漢,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