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過好自己的小眾生活,在現實中永遠保持一份篤定與深情

圖片來源:堆糖網

1.

今年2021年的元旦,不像去年,是一個人,在異地;相反,我回到了上了五年大學的城市,和男友一起度過跨年。

12月31日上午上完最后一課,便拖著行李箱奔向高鐵站。

在異地七年,真的蠻害怕一個人過節的;大城市的燈紅酒綠,會越發顯出一個人生活的孤單,這是和平常不一樣的孤獨,也是最讓人想逃避的那一種。

下午近五點到靠近男友工作的地方最近的地鐵口,他開車來接我。剛上車,便收到來自新年的第一束花——滿天星、小雛菊、香檳玫瑰。

這可以說,是即將到來的2021年最讓我感到驚喜的一件事。和男友相戀了七年,算起來這是他第二次送我鮮花。

我記得第一次,還是在我們戀愛四年后,在一個情人節他送給我一大束紅玫瑰。

那一大束紅玫瑰,還是前一天晚上處處暗示、時時提醒,加上各種軟磨硬泡,才讓這個腦袋有點固執、崇尚經濟實用的理工男,徹底get小女友的意思。

男友把一大束鮮花放在副駕駛上,被冷風吹得有些瑟瑟發抖的我,打開車門的那一瞬間,覺得暖陽四照。

他好像腦袋開竅了一般,對我說,以后每次見到你,都給你買花。

聽到這句話,覺得這2021年,似乎冥冥中會有些不一樣的東西。

2.

晚上,他帶我去我們之前每年冬天都會去的羊肉館吃飯。

大白菜、粉絲、羊肉混在一起,在一個鍋里熬煮,再盛點小米飯。

我愛吃羊糕,他特地切了三十塊錢的羊糕,用醋、辣椒做料,那種軟綿綿的、入口即化的又醋又微辣的感覺,瞬間席卷整個味蕾。

一大碗的羊肉火鍋、一小碟的羊糕、兩小碗冒著熱氣的米飯,一直在一起的人,讓這個冬天,這個即將到來的2021年,多了好多人情味。

吃完晚飯,我們去老學校附近的大超市買一些元旦儲備的零食。超市里,都是附近幾所大學的情侶,他們與幾年前的我們真的好像,感覺又有些回到了學生時代。

在一個賣薯條餅干的貨架里,我聽見了一段特別讓我感動的對話。那是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之間的對話。

女生拿起一包零食袋,對男生說:“你不要吃嘛?”

男生回答:“我不吃,我要你吃。”

男生說這句話時,眼睛一直在看著女生。

那時,我剛好走到旁邊,對話吸引我去觀察這對情侶。

是很普通的一對情侶,女生并不是很漂亮的那種,男生有點胖胖的,不修邊幅,但話語里的溺愛一直都在。

可能是因為自己也算得上是“半個社會人”,經歷了七年的戀愛,看過身邊男男女女終究由于某些現實原因,而選擇分道揚鑣的種種案例,這種校園戀愛的青澀與單純,在那一瞬間還是打動了我。

一直覺得,走出校園之后,其中很多時候,并不是戀愛本身發生了什么實質性的變化,而是戀愛的雙方變了。

很多人認為是由于種種外在的現實,逼得他們不得不這樣去做。相反,我一直認為,最本質的變化永遠來自人心。

正因為這一點,我懷念且珍惜校園里的種種歲月。

時常在生活不如意,在快要頹廢的日子里,警醒自己,只有先做一個獨立且堅強的個體,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在感情中保持一份來自最初的、純真的期待。無關其他,只關乎自己的內心。

這是2021年伊始,在感情方面給我帶來的比較深刻的觸動。

3.

1月1日元旦那天晚上,我們約了以前的一位老同學一起吃飯。說起來,她算是我們兩的牽線人。要不是她介紹我和男友認識,估計就不會有我與他的相識。

她和我也是同班五年的老同學,自畢業之后,已經有兩年時間沒有任何聯絡。

那一次見面吃飯,我發現,她真的變得特別能聊。不知道是因為好久不見的緣故,還是因為步入社會之后,整個人變得老練熟絡起來。

談人生、談職場、談人際交往。

她一直強調,所謂的更大的世界,以及我們每個人所觸及的井底之蛙之境。

整頓飯下來,我幾乎沒有說什么話,只是聽她絮絮地說著。

我發現,她好像對我有些誤會。在她眼里,我的人生好像太過幸運與圓滿。

沒有受過什么苦,甚至沒有進入社會被打磨過;還有一個一直守護自己的男友;經濟上似乎源源不斷地接收來自家里人的贊助。

在她的視野里,我是這樣的一個不知世事艱難的女生。

我得承認,她看到的表面的我,好像是這樣的。

一臉無害的純真笑容,好像真的沒有歷經過生活的打擊,以及來自物質上的困窘;永遠在艱難時,有人替自己撐一片天。但其實,也并不是這樣的。

4.

她所經歷的東西,我都經歷過,甚至比她更為深刻。只是我將這種深刻化為風輕云淡的過往,不善與人交談,不喜以自己的尺度去揣度丈量別人的人生。

她只看見,飯桌上的我,一臉的單純與灑脫;卻沒有看見這背后也有著和她一樣,甚至比她更為艱辛的付出。

從上大學之后,我做過一個小時8元的服務員兼職,做過一天站臺十二個小時的商場銷售員。

我也經歷過社會的磨礪,實習時,被同事當面罵,是那個電視劇里,剛出場就死了的女二號。

甚至好幾年,我都面臨經濟的窘迫,會在一杯奶茶面前,遲疑不決;會在換季的時節,在喜歡的衣服面前,望而卻步。

甚至一直到現在,即使上學,我也和她一樣,是自己養活自己,沒有人為我負重前行什么,我也早早懂得不去將希望冀望于任何人。

我沒有告訴她這些,甚至更多。

但即使那幾年生活比同齡人要艱難一些,我依舊自己學了駕照、學了半年的瑜伽,學了攝影,以及堅持每個月給自己買書。

可以說,這是持續投資自己的結果。

送她回家的時候,明喆問她,每天早早下班之后,做什么。

她說,刷刷電視劇,再看看抖音。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我當時也沒有告訴她,單單是和她做同學的最后兩年,每天自己至少在圖書館待10個小時,風雨無阻。即使現在,我也是早上4:30起床,上課,泡圖書館,晚上10:00回宿舍。

幾乎日日如此。

是這些,讓現在的我,在別人看來,好像還不錯的樣子,不是靠什么機遇,也不是靠什么好運氣,更不是靠某某人。

那一天晚上,看著窗外的霓虹燈,我突然想起,自己曾經在筆記本上,寫過的段話:“你們看見的,關于我的、每一次風輕云淡的背后,皆是數千個、日日夜夜、負重前行的悲傷。”

不要去輕易對別人下評判,亦不要夸大自己生活苦與累。

我們每個人現在所得的果,皆是過往種下的因。時間,永遠是最好的明證。

5.

我現在的想法很簡單,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時時關照所謂的更大的世界。

某些時候,某些方面,我倒更愿意做一個”井底之蛙“。

在紛繁復雜的大千世界,構筑一個屬于自己的小世界,用心用情去守護它。

可能我的世界很小,但一定會足夠幸福。

進入這個世界里的人呀,一定要自帶真誠、純良的入場券,不需要額外的世俗標簽—優秀、名利、金錢。

學會克制自我過多的欲望與雜念,學會守護方寸之地的幸福,學會珍視身邊的點滴感動,再多一些勤勉與至誠的善良。

我對自己2021年的期待,也很簡單:過好自己的小眾生活,在現實中永遠保持一份篤定與深情,對正確的人、對熱愛的事,對當下,對未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