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去云南的最后一站是瀘沽湖,去到了當地的一個摩梭人家,女主人講了摩梭人的走婚文化,帶給我的觸動和震撼都比較大,所以想寫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1
摩梭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四川的交界處,人口總共才5萬人。在云南的這部分摩梭人居住在瀘沽湖畔的永寧壩子。
這是一個未識別的民族,未經過中央政府以公告的方式宣告,沒有民族識別身份,所以未取得少數民族的法律地位。所以他們叫摩梭人而不是摩梭族。
摩梭人一部分是蒙古族遷徙過來的,他們在56個民族里面歸屬于納西族。
2
摩梭人是中國唯一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就是女性繼后,實行男不婚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所有的家庭成員都居住在一個房子里面,舅舅和兄弟等男性住在一層,媽媽姐妹等成年女性住在二樓,稱為花樓。一棟房子只有花樓有窗戶,是用來方便走婚的。
年齡最長的女性住的房子叫祖母屋,祖母屋一進門有兩根柱子,分別叫男柱和女柱。再進去就是火塘,摩梭人講火塘代表著家族的命脈,所以不能熄滅。如果家里有重要會議或者決策的時候,所有人都會圍著火塘進行。
由于是母系氏族,所以講究舅掌禮儀母掌財,家里的農活家務都由女性來完成,而男性負責琴棋書畫詩酒花。
不管是在摩梭人的村子這個大家庭還是各自的小家庭,都實行共產主義的工分制。
村子里誰家需要蓋房子,村長就會在廣播里面說誰家要蓋房子需要幫助,那么每戶人家都會有一個勞動力幫助這戶人家一起蓋房子。
在一個家庭里面,所有人賺的錢全部交給老祖母掌管和支配,等老祖母去世之后,下一任的老祖母就是年齡最大或者比較有能力的女性繼承。
3
摩梭人在13歲的時候會舉行成人禮,過了16歲就可以走婚了。
摩梭人是怎樣走婚的呢?
和我們一樣,摩梭人的男性和女性也是在生活勞作中相識。在節日的篝火晚會上,男性看到中意的女性會摳三下手心,女性回摳手心的話,就代表“Yes,I do.”雙方情投意合之后就可以走婚了。
走婚都是在晚上,男性需要拿三樣東西,帽子、刀和狗食。狗食是用來引開狗的,刀是用來扒著柱子爬上花樓的,一般來說,狗的牙齒越鋒利,花樓的圍墻越高,里面的妹子就越漂亮。爬上花樓之后要把帽子掛在刀上面,代表著今晚這個花樓的妹子有人走婚了。
走婚成功,兩人感情穩定之后,結為情侶就叫結為阿肖,男方叫阿注,女方叫阿夏。
不需要結婚登記就自然形成了婚姻關系,直到有了孩子。
有了孩子之后,夫妻仍然各自住在各家,在晚上走婚。
所以,通常在傍晚的時候,年長一點的女性是很忙的,一方面需要幫舅舅兄弟準備走婚出行的東西,一方面需要照顧晚輩女性的走婚和生活,一方面還要等待自己的阿注來走婚。
結婚之后依然是群居生活,不分家,所以不存在婆媳或者妯娌關系。摩梭人沒有姨媽的稱呼,只有大媽媽,二媽媽等。生出來的孩子需要媽媽和舅舅養,有人說,摩梭人的男性不負責任,對他們來說不是不負責任,是負責任的對象不同,男性不是對自己的孩子負責任,是對姐姐或者妹妹家的孩子負責任。
結婚分為明婚和暗婚。暗婚就是只有雙方知道自己的情侶關系,一旦雙方感情破裂,男不再登門或者女閉門不接,因為不牽扯經濟往來,也沒有財產分割和子女歸屬的問題,所以協商之后可以分手,然后繼續尋找新的中意的人進行走婚。
明婚就是雙方協議之后決定公開,村子里的人就都知道他們在走婚了。
也會有人說,這樣的走婚文化是否會生出很多小孩增加撫養后代的負擔。其實,摩梭人有自己的“計劃生育政策”,姐妹們的孩子也視為己出,姐姐生多了,妹妹自然就會少生。
因此,摩梭人雖然是大家庭生活,可生育率一直保持較低的水平,控制人口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走婚只是在摩梭男女之間。摩梭女子如果和外族人戀愛,一定要結婚的。而摩梭男人更喜歡走婚這種方式,充分享受感情,不被婚姻約束。
楊二車娜姆就是摩梭人。
真正的摩梭文化還要去到當地感受一下,我驚訝于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民族存在,想起那句“我必須要去看最藍的天,爬最高的山,路過最大的草原,聽到最澎湃的海聲,才有資格說在這個世界里,我最想呆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