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剛看完《頭號玩家》,順便寫一篇影評;稍微有些劇透,但是重點還是在表達自己對這部電影的看法。
這部電影講述2045年,現實世界因為環境社會等問題變得令人失望,人們停止處理問題,將救贖的希望寄托于“綠洲”,一個由詹姆斯·哈利迪一手打造的VR虛擬游戲中。在這個游戲世界里,想象力主宰一切,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哈利迪離世前,把公司的所有股份、巨額財產和“綠洲”的所有權留給第一個闖過三道謎題,找出他在游戲中藏匿彩蛋的人,自此引發了一場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
關于彩蛋
這部電影的特色之一,聽說有120多個彩蛋。但可能只是資深游戲玩家和資深影評人才能真的全部找全吧....在電影院看的時候過場太快了,彩蛋可以說是應接不暇的向你砸來,信息量太大,無處不在。這些彩蛋或是隱藏在劇中的某個游戲人物、或是某部電影的梗,但是從彩蛋這一點就能看出來,制作組真的非常用心。
首先是有致敬各種電影的宣傳海報
類似的有非常之多,不一一列舉;此外正式宣傳海報的標題也藏著一個彩蛋:迷宮
注意到這些小細節的程度才能真正的發現所有的彩蛋。當然這篇影評并不是“彩蛋分析”,所以讓我們回歸正題。
關于電影劇情
首先給這部電影打一個評分,滿分10分的話,我可能會給9分;順帶一提,環太平洋2我給的評分是5分。這部電影當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卻讓人忍不住打高分呀!!在觀影的140分鐘里,幾乎沒有一刻疲倦,全程跟隨劇情屏息、驚叫、還有發出笑聲。
首先談一談這部電影的劇情,劇情比較簡單、不算出彩,但是卻張弛有度、緊湊的時候能讓人屏住呼吸、緩慢的時候是為了下一個劇情做充足的準備,更何況采用的所謂的"闖關式探索劇情",一條一條線索的探查加上距離終點越來越近的感覺讓人欲罷不能。此外,電影用的是現實與虛擬兩條敘事線,導演處理的非常得當;電影前半段通過現實與虛擬兩個角度分別介紹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交待了主角的背景以及反派的相關信息;電影后半段主角并不是在虛擬世界探險、闖關,在現實世界中同樣也要逃亡,兩個世界的同步進行營造出了一種非常真實的緊迫感。而我提及的導演處理的非常得當,是因為這種虛擬與現實齊頭并進的電影,能真正讓我感覺非常好的只有《盜夢空間》與《黑客帝國》,相信看過這兩部電影的人就能體會到我所說的齊頭并進是什么意思了。
綜上,人物塑造以及劇情節奏的都是OK的。而三個線索背后的哲理也是值得人深思一番的,這里就不多說了。
關于電影特效
這個不用說了,不懂彩蛋的觀影者大部分是沖著特效去的。這部電影是從小說改編而來的,我覺的這個作者真的非常的聰明,因為能將想象發揮至極致并且不會令讀者覺得陌生疏遠的做法就是建造一個架空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可以任意摻雜作者的天馬行空。但是,我說作者聰明就聰明在,這是個基于VR游戲的架空世界。各種離譜的事物因為是架空世界,所以我們能接受;但卻因為含有我們所熟悉的游戲人物、電影橋段,技術手段也是目前正流行富人VR技術,所以我們又會感同身處;同時,也給了這部電影的特效組留了非常非常大的發揮空間。電影中震撼到我的一個是電影前半部分的競速比賽、一個是電影中期的舞會,競速比賽緊張刺激、速度與撞擊感十足,漂浮舞會的場景美到極致,看下圖:
所以,如果不懂梗卻想看這部電影,我覺的特效這一點也是能值回票價的。
關于情懷
電影的梗大部分是80、90年代的游戲、電影、詩歌等等,真的是與我成長的一些梗都涉及到了。這部電影還有一個閃光點就是"情懷"。
想一想,自己幼時看過的電影里的人物,竟然能在當今社會的電影銀幕上出現,懷舊一把,未嘗不可?這部電影關于情懷的受眾,非常之廣,因為涉及了各種游戲、各種電影,你說你沒玩過質量效應、沒玩過守望先鋒、沒看過閃靈、沒看過哥斯拉……但是卻聽過忍者神龜,好的這部電影里有,來吧;什么?你沒聽過忍者神龜,沒事,這里還有超人等著你.....(P.S:如果真的一個都沒看過,我懷疑你的童年去哪了)
沒錯,這部電影里總會有你想去追尋情懷的對象。從這個角度一思考,光是各種游戲玩家都占了非常大的比例,這部電影的票房自然不會低;還沒提到其他的梗,所以說這部電影打著情懷的名號也是非常明智的一個舉動。
關于配樂
這部電影的配樂,由于著重點放在劇情上面了,所以音樂上沒有太多留意;但是確實一股懷舊風有沒有.....
電影缺陷
電影確實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很多劇情上的突兀點,但是我覺的這部電影不錯,所以自動忽略這些,這里不寫缺陷,謝謝。我的一個好朋友跟我說,怎么可能兩個人在網上認識后,女主在現實世界中把男主救回來就開始了感情線。emmm,我感覺如果網戀后發現對方是個美女/帥哥的話,想不動心都難啊!!
關于價值
基本上談完電影了,當然我不會止步于此,什么東西都應該上升到價值層面才有意義,所以,接下來就是我基于這部電影之外的角度進行的思考:
首先,這個解開"綠洲"三個謎題就可以獲得整個"綠洲"控制權。所以很多人都花費了時間在研究發明謎題的詹姆斯·哈利迪的喜好、看的電影、玩過的游戲....但是,在看完電影我就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此耗費心機的去研究一個人的往事、喜好是正確的么,且先將電影中"人們逃避世界,而且有巨額利益,所以有大把時間研究這個"的這個設定放在一邊。如果最后獲得"綠洲"控制權的只是一個對詹姆斯·哈利迪了如指掌、品行卻極差的人怎么辦。所以延伸問題就是:研究一個對你可能沒有任何利益的人有用么?值得么?
這個問題就比較好回答了,我的回答是值得的。因為,不論怎樣,能讓你花費大量時間去追尋的人自然有他的閃光之處。而你在不斷研究這個人的過程中,事實上也是在不斷靠近他的內心世界,所折射出的價值觀、人生觀會反映在你自己的行為舉止中。
就像影片中,男主非常了解詹姆斯·哈利迪,以至于在讓男主簽合同的時候讓男主意識到了這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這是因為有詹姆斯·哈利迪的前車之鑒么?當然是的,但這是男主的舉動么?自然是的。細心的讀者應該發現了,男主雖然是因為研究詹姆斯·哈利迪所做的舉動,但是整個行為與判斷者都是男主自身。一個人的形成與他的閱歷、他的經歷、他的朋友都有關系。這里詹姆斯·哈利迪對于事物的觀念與價值觀已經折射在了男主身上,詹姆斯·哈利迪這個舉動并不是愚昧之舉,研究過他的人自然會理解他的價值觀,從而最終來到他面前的一定是個有著與他相近觀念的人!
研究別人,正是因為我們需要學習他的處事方式、他的思考.......讓我們擁有完整的價值觀的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年輕時候的我們的價值觀是通過父母形成的、之后的價值觀則是通過各種研究方式形成的,這是成長的必然過程。
好的,另外一個問題:整部電影的架空世界觀(逃避現實世界)是正確的么?" 從技術角度說,目前的VR技術遠遠沒有達到電影中的水平;但假設技術真的達到了,那所有通過虛擬來裁決的世界是正確的么?記得電影中詹姆斯·哈利迪在將"綠洲"控制權交給男主并轉身進入房間時,男主問的那句話:"既然真正的詹姆斯·哈利迪已經死了,那么你是誰(What are you)?" 詹姆斯·哈利迪的存在以及與男主最后進行的對話,已經超脫了虛擬世界固有設定這個層面了;男主在那一瞬間誤以為詹姆斯·哈利迪并沒有死,只是活在了虛擬世界中。那么,我反問,這種只有吃喝在現實中的男主,和詹姆斯·哈利迪活在虛擬世界中有什么區別么?
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的架空世界觀是不正確的,但是如果只是一部電影的話是可以贊賞,但是如果真的發生在我們身邊,我會一萬個不贊成!像《盜夢空間》中男主尋找藥劑師的時候,看到在藥劑師的地下室躺著的一群沉浸在夢境里的人。他們僅靠著吊瓶維持生命,偶爾醒來一小會,然后又會回到睡夢中去。用藥劑師的話來說,夢境才是他們的現實,而現實則是他們偶爾做的一個夢。這樣的世界只會越來越讓人迷失自己,我覺得電影中的一句臺詞可以表達我的看法:"記住還是要回到現實,因為即使再害怕現實,也要吃飯。"
好的,談的有點多,就此收住。畢竟這只是一篇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