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青春,不過是年少的夢想,奔涌的熱血,還有那份無知無畏的勇氣。
這樣的勇氣或許會隨著歲月的逝去而衰退,或許會隨著光陰的流轉而積累。突然就想起一部電影,死亡詩社。很特別的名字,講的卻是幾位少年,青蔥年少,夢想飛揚。里面的尼爾,如果沒有遇到基廷老師,可能他也會在父母希冀的目光中一點點磨滅自己的夢想,考入哈佛,成為醫生,一生衣食無憂,待到垂垂老矣,可能他會后悔,會追憶,會懷念。可是人生從來不會有那么多如果,就像潘金蓮的木棍于來往人潮中中只砸中了西門慶,李清照的回眸偏偏只瞥到了一旁的趙明誠。尼爾還是遇到了那個給予他勇氣的人,他的船長——基廷。
少年的夢想總是不被社會父母老師所容忍,他們眼中的成功就是找到一份優越的受人尊重的工作,不必擔心流離失所,不必擔心食不果腹。而年少學生心中的夢想太過稚氣,所謂青春,最是虛妄,不過一場空中樓閣。
尼爾與父親的矛盾就這樣一點點加深,他所熱愛的表演在父親心中只是一出鬧劇,父親渴望他成為一位醫生的想法也被他深深厭惡。
基廷老師讓他明白,選擇和別人不一樣的路走的人,是孤獨且令人恐懼的,但并不意味著那就是過錯——相反,一個真正的英雄往往會選擇一條很少人會走的路.大多數的人都在平靜的絕望著。
然而父親壓倒一切的威嚴讓尼爾無法與他溝通,父親粗暴的阻止更是讓他無法接受。那當口,淚已吞,聲已噤,打量四周,也無法求助于真理,社會,法庭,友人。最后企盼的,不過一種解脫。就像一根弦,父親的行為讓弦越繃越緊,越繃越緊,最后“啪”的一聲,弦斷了。
當尼爾已經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青春,什么才是真正的夢想,父親的行為讓他再無勇氣走完剩下的漫漫人生路。
他不愿就這樣平靜的絕望的活著,既然如此,那就放棄吧。離時已不如來時那般喧囂,生命走到最后總是寂靜的。
想起《麥田里的守望者》里的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應是守望者,守望我們的心智,我們的理想,以防它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墜落和被自己遺忘。在平庸的活著和無悔的死去這兩者之間,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后者
當一切終結于一聲槍響。不是不惋惜的,在這種還存在無限可能的年紀。
眼前突然浮現一幅畫面,幾位少年,叩門相邀,倦馬舊袍,歸途杳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