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對于讀書,人們給予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對于中小學
生來說,課外閱讀更有其深刻的意義。
中小學生為什么要讀書
很多家長都知道孩子應該讀書,但為什么要讀書呢?答案五花八門,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幾種:
1.讀書可以提升氣質,讓孩子的語言更豐富、更生動。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看多了,孩子自然會懂文明,講禮貌,彬彬有禮,為人處事也清晰穩重。書看多了,詞匯量積累也會多,在平時的說話和寫作中自然可以流暢應用。舉個簡單的例子,春游的時候,看到小草,一般人會說:“哎呀,看,小草出來了!”讀過書的孩子會說:“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看到瀑布,大多孩子會說:“哎呀,好高的水!”讀過古詩的孩子會脫口而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看到柳樹,讀書少的孩子會說:“柳樹,柳樹!”熱愛閱讀的孩子會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同樣的,這些詞語詩句引用到孩子的作文中,也會讓其習作增色不少。豐富的詞語也可以讓孩子更流利、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人更好地相處。
2.讀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開發想象力。文學家高爾基說過:“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很少有人能走遍全世界,但書籍可以幫我們開闊視野,見識到各地的奇觀名勝,帶我們經歷各種有趣的故事,認識各種各樣的人物。在書中,我們可以和偉人對話,能去禁宮參觀,還可以穿越古今,徜徉中外。孩子們在文字中體驗、學習、不斷增長知識,也讓他們的想象力更加豐富開闊。
???? 想象看似天馬行空,但它是建立在一定的閱歷和經驗上的。文字讓孩子看見,聽到,想到,讓他們的想象力更越豐富。有些人,有些事他們未必見過,但可以通過文字的描述想象出其樣貌,并用自己的語言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人物。
3.讀書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有現實意義。今年的高考、中考已經結束,但由考試帶來的后續反應還在持續,尤其是對于語文試卷的研究分析,仍是中小學老師熱衷的話題。現在的中高考不僅考查孩子的閱讀量還考查孩子的閱讀速度,緊靠課本里的那幾篇課文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在的形式。
這是今年河北省的中考題,分別考查了《紅巖》和《水滸傳》的內容。仔細看圖你會發現,這兩道題都不要求孩子死記硬背,而是要在理解書的內容基礎上,結合課內知識點,用自己的話寫出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如果孩子平時沒有閱讀這兩本書,那這道題就無從做起。
?這是今年北京的中考題。題目二要求考生發揮想象力,寫一篇故事。在給出的提示中,“流失的文物,其他星球的人,外出遇險的動物”等等,都要求考生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加工。如果平時閱讀量少,根本不知道流失的文物有哪些,曾發生過什么故事;或外星人的相關知識,寫出來的文章就會流于形式,沒有新意,不容易得高分。
當然了,閱讀的好處還有很多,即使不為了中高考,對于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來說,要想不被淘汰,持續不斷地閱讀學習也是必須的。在這里,我們就不一一說了。
?讀什么書——經典書
對于很多家長來說,閱讀很重要,也愿意讓孩子讀書。可是,到了選書的時候,又犯難了:市面上有那么多童書,該怎么選呢?孩子自己選書總是喜歡選輕松愉悅的漫畫啊、笑話集啊,什么的。不是說這樣的書一點也不可以看,只是,內容不能太單一。就好像,偶爾我們可以帶孩子去吃一頓肯德基、麥當勞,但不能把這兩者當主食,天天吃,頓頓吃。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閱讀也要講究“營養豐富,合理搭配”。 圖畫書、科普、故事、詩歌、根據孩子年齡選擇合適的書,讓孩子有機會多接觸不同類型的書。
至于具體書目,我們可以參照的有:一是教育部推薦小學生必讀書目中的書。教育部認可的書大都是經過時間淘洗過的書,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內容比較全。二是獲過各種大獎的兒童經典文學。這些大獎有:
安徒生國際兒童文學獎:
國際安徒生獎是兒童文學的最高榮譽,被譽為“兒童文學的諾貝爾獎”。由國際少年兒童讀物聯盟于1956年設立,由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贊助,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每兩年評選一次。國際安徒生獎為作家獎,一生只能獲得一次,表彰的是該作家一生的文學造詣和建樹。
凱特·格林威大獎
凱特·格林威獎,由英國圖書館協會于1955年為兒童繪本創立的獎項,主要是為紀念19世紀偉大的兒童圖書插圖畫家凱特·格林威。
凱迪克圖畫書大獎
凱迪克獎(The Caldecott Medal),是由美國圖書館協會所頒發的兒童繪本大獎。該獎項在公元1938年創立,目的是為了紀念19 世紀英國的繪本畫家倫道夫·凱迪克。
紐伯瑞大獎:
地位僅次于安徒生國際兒童文學獎,同凱迪克一樣,也是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獎,只頒發給青少年小說。紐伯瑞原是英國的印刷商人,因他積極提倡“快樂至上”的兒童教育理念,開辟了英美兒童文學之路,所以后人稱紐伯瑞為兒童文學之父。
冰心兒童文學獎
1990年設立,分小說、散文、童話、幼兒文學等類別,與宋慶齡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并稱國內四大兒童文學獎。
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
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以“東方安徒生”陳伯吹的名字命名,前身是設立于1981年的“陳伯吹兒童文學獎”,是中國目前連續運作時間最長、獲獎作家最多的文學獎項之一。2014年,“陳伯吹兒童文學獎”正式更名為“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以表彰世界范圍內對兒童文學事業做出卓著成績的兒童文學創作者、兒童文學工作者和相關人士。
當然了,除了這些大獎作品,還有很多其他優秀的書籍,家長平時多帶孩子去圖書館、閱覽室,時間長了,自然就能分辨出優秀的,適合自己孩子讀的書。
怎么讀名著——深度閱讀
喜歡閱讀,舍得買書,孩子平時看書也不少,可在現實中還是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我家的孩子讀的書很多,為什么閱讀理解的分數不高?”或者“我家孩子書也看了,方法也學了,但孩子拿到作文題目后還是不知道寫什么”。
這種現象應該說還是不少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孩子沒有深度閱讀,表面看來,他讀了不少,但如果仔細問一下就會發現,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人物性格怎樣,寫作上有什么特色,他通通回答不上來,這樣淺嘗輒止的閱讀活動又怎么能提高閱讀寫作水平呢?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指導孩子進行深度閱讀呢?為了更有針對性,我們以森林魚出版的這套紐伯瑞大獎童書為例來講解一下。
熱愛兒童文學的人都知道,紐伯瑞文學獎被譽為“童書界的奧斯卡”,在全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無論是獲獎作品的規模還是水準都是舉世公認的。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能夠獲得這個獎項的作品,無疑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也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而且,還得到了諸如《書單》《紐約時報》《學校圖書館雜志》《科克斯書評》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媒體的一致好評。
這套書選取了從1923年到1947年間的十一本金獎小說,每一本都值得反復閱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孩子進行閱讀寫作訓練。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吸收書中的正能量。
書是精神食糧,尤其對孩子來說,更有著潛移默化的引領作用。因為年齡關系,十幾歲的孩子對于是非的判斷還很模糊,書中的人物往往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好的書籍,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紐伯瑞大獎小說都有積極向上的成長主題,真善美是主人公不懈的追求。比如,《波蘭吹號手》講述的是忠誠和諾言的故事;《胡桃小姐》鼓勵大家自立自強,做回本我;《兔子坡》則傳達出愛護動物、保護自然的先進理念,即使放到現在依然不覺得過時。和這本書主題相近的是《牧牛小馬》,主人公是一匹叫玉灰煙的野生馬,作者以一匹馬的視角來寫,呼吁人們關愛動物,給予它們情感上的慰藉。《杜立德醫生航海記》中的小動物則更有靈性,充滿人情味,精彩的故事很難讓人不喜歡它們。
故事通過生動的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傳達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幫孩子們正確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做一個陽光向上的人。
??閱讀訓練:
1.《兔子坡》中的主人公是誰?你最喜歡他的什么精神?
2.讀了《杜立德醫生航海記》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寫作訓練:
1.注意觀察生活,找到身邊的真善美。(低年級,孩子說,家長記;高年級的孩子可以寫出提綱,也可以寫全文)
2.把寫作對象轉化成生活中的畫面,按照畫面感寫作。(寫作的時候先在腦海中想象畫面,然后描寫出畫面,注意寫好細節)
3.注意心理描寫,寫出真情實感。
二、概括故事情節,續寫故事結尾
一本書看完了,孩子真的看進去了嗎?我們可以問問孩子,這本書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主要人物是誰?他做的什么事最讓你感動,等等,以此來檢驗孩子閱讀的結果。
還可以針對具體的故事,讓孩子編出不同的結尾。我國著名作家余華,在青少年時期就曾用這個方法訓練過自己。當然,他那個時候主要是因為特殊時期,書籍不好找,一本書好幾個人傳著看,到他手里,常常是缺頭少尾。沒有開頭還好,沒有結尾最讓人難受。怎么辦呢?晚上睡不著,他就躺在床上給書設計不同的結尾。這種無意間的訓練讓他在以后的寫作中非常受益。家長和老師不妨也試試這個方法。
閱讀訓練:
1.對比閱讀,找出相同題材的不同表現手法。
例:同是玩偶題材,《木頭娃娃的百年傳奇》用寫回憶錄的倒敘方法來寫一個木頭玩偶在一百多年間的見聞。《胡桃小姐》則一開始就簡潔明了地交代了故事的起因,隨著故事的發展,有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
2.深入閱讀,找出每本書的寫作特色。
例:《黑暗護衛艦》題目的有什么特殊含義?這樣定題目有什么好處?
寫作訓練:
1.概括能力的練習。(先自己概括,然后和書上的內容簡介對照,找出優劣)
2.對照書上的結尾,寫出自己想象中的結尾。看誰的結尾更有意思。
3.聯系生活實際的練習。如果你是書中的主人公,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三、多方面表現中心,讓文章內容更豐富。
?好的書籍都有豐富的內容,而且善于多方面表現中心,給人的印象更立體、更豐滿。就好像《紅樓夢》一書中,為了表現榮國府的奢華,作者從人物的服裝、飲食、建筑、待客等各個方面來描寫,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樣的,我們在讀的時候,也要了解為了表現中心,作者是從幾個方面來寫的;同樣的題材,如果自己來寫,會從幾個方面來表現。
閱讀訓練:
1.看文章是怎樣多方面表現中心的。
比如,《木頭娃娃的百年傳奇》中,地理方面西迪到過費城、波士頓、紐約、新奧爾良、密西西比河、甚至印度,反映美國科技、文化、藝術、航海、交通等各個方面發展的縮影。
《胡桃木小姐》中還講到了新罕布什爾州從冬到春的自然變化及其動物居民的真實情況,科普的準確性和書的文學性一樣讓人贊賞。
《牧牛小馬》中,你則可以欣賞到北美大草原的美麗風光。
《銀色大地的傳說》讓我們從民間故事中看到南美洲大陸的風光變化。
2.書中是怎樣進行景物描寫和人物塑造的。
?“樹林里到處都是有趣的東西,完全可以用來縫衣服。尚未干枯的樹葉,像天鵝絨一般光滑;金黃、大紅和赤褐色的玫瑰,色彩繽紛;毛茸茸的伏地苔蘚,輕柔漂亮;柔順細長的蕨類植物,像一襲羽毛制成的花冠。不管是苔蘚還是蕨類植物,全都綠油油的一片,永不褪色;落葉松果小巧精致,最適合做紐扣;羊齒蕨柔順寬大的葉子,最適合做內衣。她獨自在樹林里度過了好幾個小時,忙碌而快樂。現在,她找到了一些合適的材料,正坐在一把蘑菇傘上做針線活。她給自己設計的冬裝既新潮又實用,上面融合了各種森林元素。不管是走進常青樹林還是路過落葉松,都與大自然渾然一體,你很難發現她。”
——《胡桃小姐》
文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從中你可以看出胡桃木小姐什么樣的心情?
3.作者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
他20歲左右,穿一身黑衣,膝蓋上系著帶扣,就像后來的燈籠褲,黑色厚長襪從膝蓋一直延伸到柔軟的尖頭便鞋上端,短外套在齊腰處用帶子系緊了。他頭上包著的皮革頭巾,有點像蒙頭斗篷,遮住了他的整個頭,一直耷拉到肩膀上,只露出臉和少許頭發。——《波蘭吹號手》
選文采用了什么描寫方式,有什么作用?
寫作訓練:
1.如果讓你打扮胡桃木小姐,你會怎么做?
2.你印象中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那里有什么美麗的景色嗎?寫下來。
3.你最熟悉的人是誰?他有什么特征,外貌和服裝上哪里最打動你?試著寫下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深度閱讀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大千世界,見識人情世故,在日常的閱讀中提高閱讀寫作能力。家長們平時要多多陪讀互動,檢查閱讀結果,提高孩子閱讀的質量。同時,利用課外讀物,多寫多練是提升閱讀寫作的竅門。
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引領孩子深化閱讀,把淺層興趣轉入深層理解,消化文字,理解思想
內涵,吸收經典營養,內化文學修養,才能切實提高閱讀寫作的能力!
? 暑假來臨,和孩子一起打造閱讀寫作的核心競爭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