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主持的熱門綜藝《朗讀者》魅力在哪里?

朗讀者


雞年伊始,文化類的節目火爆熒屏,先是《中國詩詞大會》,接著是《朗讀者》,兩檔備受網友追捧的文化類節目,讓主持人兼制作人的董卿成了綜藝界焦點人物。不少人形容她是“落落大方、溫婉知性”的才女,感嘆“董卿到底讀了多少書”。


董卿

不過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如果只留意到董卿的主持而忽略了《朗讀者》這樣的節目本身的意義,那才是真真正正令人惋惜的一件事情。

從節目的定位來看:《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那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從2013年至今,文化類綜藝未曾缺席過。從2013年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2014年的《中國成語大會》,再到如今的《朗讀者》,標志著中國電視文化類節目迎來了一個春天。看多了過度娛樂、粗糙的綜藝,此類和傳統文化結合緊密的節目同樣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從開播的口碑和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至于《朗讀者》的火熱從邀請的節目嘉賓來看,也是大咖云集。聯想創始人柳傳志,濮存昕,劉震云,鄭淵潔,徐靜蕾等等。


柳傳志《寫給兒子的信》



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鄭淵潔
徐靜蕾

以上這些嘉賓的在各自行業里的知名度已經品行都有目共睹,確實在文化上有正能量的啟示。像徐靜蕾在節目里談話環境,個人所傳達出來對生活,對愛情,對待事業的一些態度和觀點,在播出之后引發大家的討論。

來自不同行業的精英捧著一本書,聲情并茂讀一段經典,以自己的公眾形象像無數觀眾傳達自己對待人生、家庭、親情,以及其他方面的價值觀。這一切都或多或少能極其廣大觀眾的共鳴,從而體現優秀文化的感染力,引導人積極向上。

另外,從眾多嘉賓朗讀的作品來看,除了一些嘉賓自己的作品之外,也有很多經典著作,有國學經典,有世界名著,也有詩歌,有小說。

例如:濮存昕朗讀老舍的《宗月大師》、蔣雯麗朗讀林清玄《百合花開》、林兆銘朗讀梭羅的《瓦爾登湖》、王佩瑜朗讀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等。這些作品毫無疑問都是傳世經典,一代代人都曾經讀過這些作品。當這些經典再次被一些知名人士,大聲讀起的時候,也能喚醒自己經歷過的故事。

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經典的傳承,就像我們需要娛樂休閑一樣,也是這類文化節目如一股清流洗滌我們的心靈。

不如一些綜藝節目令人開懷大笑,《朗讀者》能我帶來的是別人的故事結合朗讀作品的感悟,能產生共鳴、碰撞,激發自己的思考。同時,動情處,能溫暖人,感動人。這才是最耐人尋味的,既能回顧溫習傳統文化,也能補充這個時代最需要的精神能量。

這就是包括《朗讀者》這類文化綜藝的魅力所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