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東非各殖民地獨立前后硬幣

概述

英屬東非(British East Africa),原英國在東非地區殖民地的總稱。

包括現今烏干達、坦桑尼亞、肯尼亞、索馬里蘭等地區。上世紀六十年代紛紛獲得獨立。

英屬東非各殖民地簡圖
1957版《世界分國地圖》東非地區(感謝wonringking提供截圖)
19-20世紀英國在非洲西部、東部和南部殖民地版圖

英國在東非建立的殖民地

1887年,索馬里北部淪為英國保護地,稱英屬索馬里蘭。

1890年,英國宣布桑給巴爾為保護國,派遣領事管轄。

1894年,宣布烏干達為保護國,設總督治理。

1895年,宣布肯尼亞為保護國,設總督治理。

一戰后,坦噶尼喀劃歸英國委任統治,設總督治理。

1941年,英國控制了包括意屬索馬里在內的索馬里半島。

二戰后,英國又以“托管”的名義繼續其在坦噶尼喀的殖民統治。

1953年,英國曾著手將這幾個殖民地合并組成“東非聯邦”,因遭反對而未能得逞。

英屬東非硬幣

1、EAST AFRICA PROTECTORATE 東非保護地

以此銘文正式發行的硬幣僅有1897-1899年1派沙,頭像為維多利亞,單枚成套。

2、EAST AFRICA & UGANDA PROTECTORATES 東非和烏干達保護地

愛德華七世 1906-1910

此版發行過8種,俺一個沒有,用網圖意思意思吧……

喬治五世 1911-1919

此版發行過5種面值

3、EAST AFRICA 東非

喬五 1920H版

6種,賊貴,網圖伺候。

喬五第三版

5枚套。作為REFORM版,取消了25分和1弗洛林銀幣,50分也由500銀改為.250銀,新增1先令,也是.250銀。

愛德華八世

僅2種面值。5分為銅幣,10分有銅和銅鎳(極為罕見,暫無)兩種材質。

喬六第一版

5種面值。5分和10分各有薄厚兩版。

1先令銀幣有4種——

圖1為KM#28.1(1937-H、1941-I、1942-H、1944-H)

圖2為KM#28.2(1941-I)

KM#28.3(1942 I、1943 I)暫缺

圖3為KM#28.4(1944-1946年SA版)

其中1941年I版有兩種,分屬兩個小編號,區別在于——

1.面值面英文地名及年份文字到邊緣的距離(KM#28.1遠,KM#28.2近)。

2.面值面右邊葉子末端的卷起部分的大小頭及形狀(KM#28.1大,KM#28.2?。?。

3.重量。

圖片來自“錢幣天堂”alee

喬六第二版

5枚套,50分和1先令由.250低銀改為銅鎳幣。

伊麗莎白二世

4枚套,取消了1先令。

過渡時期

2枚套

1964年,烏干達、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三國獨立。由于初期沒有能力發行自己的貨幣,所以還是委托英國鑄造了兩枚臨時流通幣。幣面取消了英國皇冠,并且增加了斯瓦西里文字,直至1966年各自發行貨幣。

四、獨立后各國硬幣發行情況

索馬里

1945-1961年間,英屬索馬里蘭使用英屬東非先令。

1960年6月26日,北部英屬索馬里蘭獨立。7月1日與當天獨立的南部意屬索馬里合并成立索馬里共和國。

1967年開始發行流通鑄幣,共4種面值,分別為5分、10分、50分和1先令。

感謝百度貼吧 @narai1234?提供圖片?。。?/b>

1969年,索馬里國民軍司令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發動政變上臺,成立索馬里民主共和國。

1970年,以英文國名發行一枚FAO紀念幣和多種金幣。

1976年起大量發行FAO題材的流通紀念幣,銘文改用索馬里文。

除下圖1的圓形5分極少見外,其他品種都很常見。

FAO-漁業大會

1991年爆發內戰,2月改國名為索馬里共和國。5月18日,索馬里北部宣布獨立,成立“索馬里蘭共和國”,但并未得到索馬里共和國的承認。

1999年起索馬里共和國重新發行英文銘文的硬幣,但2003年起改用索馬里文。

這兩枚也屬于FAO題材

肯尼亞

1963年12月12日,肯尼亞宣布獨立。

獨立后首版硬幣發行于1966年,6枚套,俗稱無字版,即總統頭像周圍無銘文。

1969-1978年發行的硬幣,在總統頭像外加了其頭銜和姓名,俗稱“有字版”。

有5分、10分、25分、50分、1先令、2先令和5先令,共7種。

1978新總統上臺,更換了頭像。

首版發行于1978-1991年間,有5分、10分、50分、1先令和5先令,共5種。

1994年更換材質,獨立年份和編號,有10分、50分、1先令、5先令,共4種。

同年再次改版、減重,有10分、50分、1先令、5先令、10先令、20先令,共6種。

2005年起恢復使用首任總統肯雅塔的頭像,5分和10分計劃發行但被取消,面世的有50分、1先令、5先令(2種)、10先令(2種)、20先令(2種)共8種。

坦桑尼亞

1961年12月,坦噶尼喀宣布獨立。

1963年12月10日,桑給巴爾宣布獨立。

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與桑給巴爾合并,稱坦桑尼亞。

獨立后首版硬幣發行于1966年,4種。

后續增加了一些面值及改版——

3種編號的FAO及1978版PF——

央行成立20周年紀念幣↓

央行成立25周年紀念幣↓

附:桑給巴爾蘇丹國時期的1派沙銅幣,發行于淪為英國殖民地前夕。

烏干達

1962年10月,烏干達宣布獨立。

獨立后首版硬幣發行于1966年,6枚套。

1972年增加5先令銅鎳幣。借用網圖↓

1976年起更換材質,設計未變,僅有5分、10分、50分、1先令四種。

由于通脹加重,1987年起發行的新版鑄幣取消了輔幣,最小面值即為1先令,

2012年,烏干達發行了最大面值流通鑄幣——1000先令雙色幣。借用網圖↓

網上發現一枚200X年發行的5先令,使用了伊麗莎白二世高冠頭像,但克勞斯目錄中沒有記載——

烏干達發行的3種FAO——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