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

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

尼爾森(Jakob Nielsen)是一位人機交互學博士,于 1995 年 1 月 1 日發表了「十大可用性原則」。1995 年以來,他通過自己的 Alertbox 郵件列表以及 useit.com 網站,向成千上萬的 Web 設計師傳授 Web 易用性方面的知識。



一、系統狀態的可見性

系統應該在合理的時間內通過適當的反饋,始終讓用戶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

用戶在網頁上的任何操作,不論是單擊、滾動還是按下鍵盤,頁面應即時給出反饋。「即時」是指,頁面響應時間小于用戶能忍受的等待時間。

1、告訴用戶處在系統的什么位置

用戶往往需要知道自己處在系統的什么位置,特別對于新手用戶來說,需要提供必要的信息,否則容易產生迷失。

例如:在云課堂的課程觀看頁面,提供清晰的課程目錄,返回按鈕,章節信息,幫助用戶能夠快速判斷自己處于何處,可以去向哪里。

2、讓用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用戶需要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被系統感知,所以,在用戶操作后,應當第一時間提供反饋告訴用戶這項操作被用戶接受了。

例如:在云音樂播放界面,用戶滑動唱片,立即觸發東校,告訴用戶這個手勢是有用的,同時是可以用來切換單曲。

3、讓用戶知道系統在做什么

當系統在運行中時,盡可能向用戶提供系統運行狀態的信息。

例如:在云課堂手機端,課程目錄中提供了下載狀態的標識,告訴用戶系統正在下載中,下載完成了大概多少。

4、讓用戶知道系統做了什么

讓用戶知道操作的結果,從而進行下一步操作,需要盡可能給予相關的信息反饋,即便是在沒有結構的時候也是一樣。

例如:Google搜索無論是否能找到結果都會給用戶一個反饋。

5、利用多種反饋

反饋信息可以通過文字,動效,聲音,震動,界面元素的變化等多種方式給用戶以提示。

例如:在易信中撥打免費電話,通過連接過程中,除了有動畫提示外,還有語音提示,消除了用戶在撥號過程中等待的焦慮。

6、對系統響應延遲應進行反饋

當系統響應小于1秒時不會打斷用戶思考,不需要特別反饋,響應時間越長用戶滿意度越低,10秒時用戶注意力上限,響應時間較長時,給與必要的反饋。

例如:刷新提示,收件提示,下載提示。

相關可用性問題:

● 缺少必要的反饋,沒有清晰的系統狀態

● 反饋不持久,用戶沒有足夠的時間注意到或理解

● 反饋沒有立即提示

● 反饋不容易看到,或不容易理解

● 提供了不必要的反饋,使用戶慢下來

● 讓用戶誤解反饋



二、貼近用戶的真實環境

系統應該說用戶的語言,用戶熟悉的單詞,短語和概念,遵循現實世界的習慣。

網頁的一切表現和表述,應該盡可能貼近用戶所在的環境(年齡、學歷、文化、時代背景),而不要使用第二世界的語言。

1、保證使用用戶語言

保證使用語言是用戶能理解和聯想的,并不是只能使用大眾化的語言,而是目標用戶熟悉的語言。

例如:針對兒童開發的APP更多需要語言,動畫來作為交互,針對專業的統計人員開發的工具軟件,則應使用專用的統計術語,而面向大眾的網站,使用了英文,則有可能導致用戶看不懂。

2、符合現實世界中的使用習慣

將產品的使用習慣和現實中產品的使用習慣聯系起來。

例如:回收站,購物車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習慣一致,用戶能夠直接產生聯想

3、使用現實世界的隱喻

從現實世界中借鑒的設計元素可以顯著的降低用戶的認知和學習困難,并增加他們的使用興趣

例如:云音樂使用了黑膠唱片的隱喻,不僅能讓用戶快速學會單曲切換,而且還增加了音樂愛好者的好感度

4、使用手勢操作聯想

使用的操作手勢,應當是用戶自然能夠聯想到的,不要輕易定義和創造用戶難以聯想到的手勢。

例如:三星手機接聽電話的手勢比較自然

相關可用性問題

●?使用了用戶不了解的語言

●?系統的語言是以系統為中心,而不是用戶為中心

●?任務流程和用戶真實使用的流程不一致

●?系統結構不符合用戶對真實世界的理解

●?系統使用的暗喻或比擬方法不容易理解



三、用戶有控制和來去自由的權利

用戶經常會在使用功能的時候發生誤操作,這時需要一個非常明確的“緊急出口”來幫助他們從當時的情境中恢復過來,需要支持取消和重做。

1、用戶可以自由導航

清晰和便捷的導航方式,使用戶可以自由的控制返回和去到的地方

例如:IOS的導航設計方便用戶快速的返回和去到需要的選項

2、用戶可以自由的退出

用戶在感覺到迷失或者困惑時,需要能夠快速撤銷的過程,用戶使用系統過程,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他們通常會試一試新功能,如果發現錯誤就改正錯誤,試用新的方法,直到成功為止

例如:office系列的撤銷功能,修圖時候撤銷功能,Iphone的home健

3、不可逆轉的操作需要警告

重要的不可逆轉的操作需要給用戶明顯的提示,否則將對用戶產生嚴重的影響

例如:文件刪除時需要明確的警告用戶

相關可用性問題

●?在不可逆轉的行動之前沒有提供足夠的警告

●?沒有在適當的時機提供取消的功能

●?取消功能不明顯或者是很難找到

●?不支持撤銷的功能



四、系統的一致性

同一產品內,產品的信息架構導航,功能名稱內容,信息的視覺呈現,操作行為交互方式等方面保持一致,使界面看上去熟悉并且易于理解,使用用戶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來執行新的操作,并可以預期操作結果,產品與通用的業界標準一致。

1、產品內部保持一致

通用的信息應該使用一致的用詞,外觀和布局,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學習,記憶和熟悉產品的功能。

例如:IOS系統采用同樣的顏色來表示可點擊元素

2、不同版本之間有延續性

產品的不同版本之間,主要的功能,設計元素等,盡量有一定的延續性,避免用戶產生困惑。

例如:IOS系統的幾個版本之間都有一定的創新,但仍然保留了許多原有的設計規范

3、與業內產品保持一致

用戶在使用其他產品,特別大眾型產品時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習慣,不要輕易違反業界規范

例如:當用戶習慣大多數產品的操作手勢時,盡量不要去給手勢定義新的用途

相關可用性問題

●?界面元素外觀,布局,分組不一致

●?界面元素的命名不一致

●?系統反饋信息格式不一致

●?系統提供不一樣的方法來操作相似的對象

●?表達含義不一致,例如在不同的地方紅色代表不同的意義

●?設計標準和通用標準不一致



五、防止錯誤

比良好的錯誤提示信息更好的方法是:一個走心的設計可以提前防止錯誤的發生。系統要么消除容易出錯的情況,要么檢查它們,并在用戶采取行動之前向用戶提供確認選項。

比如某些操作不能進行,那就置灰或隱藏,不要在用戶點擊后才提醒不能操作。如果有某些內容不能選擇,就置灰或者隱藏,不要等用戶點擊完成時才告知不能使用;同樣,在用戶容易出現錯誤操作的場景下,需要給出二次確認,如:刪除和取消重要信息的操作。

1、在執行危險操作前請用戶確認

在用戶執行比較危險的操作時,讓用戶確認,避免用戶發生比較嚴重的錯誤

例如:網易163郵箱在發送郵箱中,會檢查用戶的郵件地址,郵件正文,提前識別可能發生的錯誤,并讓用戶確認。

2、利用清晰的提示防止錯誤

提供清晰的提示,也能防止用戶犯錯

例如:手機鍵盤輸入過程中的放大提示,防止用戶誤輸入

3、利用用戶的聯想防止錯誤

利用顏色,動效等提供警示信息

例如:微信的退出按鈕用紅色做出警示,讓用戶直接感知可能發生錯誤

相關可用性問題

●?輸入信息時,沒有告訴用戶的格式

●?缺少非語言暗示

●?界面上不同的物體太相似

●?沒有對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的操作進行提示和確認



六、系統識別勝過用戶記憶

盡量減少用戶對操作目標的記憶負荷,動作和選項都應該是可見的,即把需要記憶的內容擺上臺面。

●?為用戶保留查看和搜索歷史是一個很常見的系統識別的例子;

●?用戶在填寫一個長頁面表單時,系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供一個實時預覽的功能,避免出現用戶填了下面忘了上面的情況;

●?用戶在填寫完表單(比如訂單頁面)后,系統可以再次向用戶展示所填信息,以最終確認;

●?用戶為了完成一項目標任務,從一個頁面跳轉到另一個頁面后,系統可以再次展示上一個頁面內與目標任務相關的核心信息,以減輕用戶的記憶負擔。

1、將選擇對象可視化

將選擇對象,動作,選項可視化,使得用戶一看就懂

例如:Excel提供可視化圖形向導,使得用戶非常容易進行選擇

2、豐富的記憶線索

抽象圖形+文字,提供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確認

例如:抽象的圖像,配上名字,避免用戶需要回憶才能想起圖形所代表的含義,電商訂單確認頁面,需要提供完整信息,在修改個人資料頁面保留原有記錄,在原有記錄上修改而不是重新輸入。

3、使用通用的的

通過使用通用的命令,減少用戶的記憶負擔

例如:使用通用的快捷方式如復制粘貼,通用的操作手勢等。

4、更多讓用戶選擇而不是輸入

產品應該給用戶提供選項,讓用戶從中選擇或直接進行編輯

例如:菜單就是最經典的設計

相關可用性問題

●?系統的使用過于復雜,用戶不得不記憶復雜的命令

●?界面提供的信息不及時,用戶不得不自己從系統的另一部分找到相關的信息

●?圖像或符號難以理解,甚至誤導用戶

●?菜單,選擇或者鏈接有太多的層次。



七、靈活易用的使用體驗

系統需要同時適用于經驗豐富和缺乏經驗的用戶(為用戶提供便捷,好的軟件不但考慮到新用戶的需要,也要考慮到熟練用戶的需要。不但應對新用戶來說簡單易學,還要對熟練用戶來說快捷,高效,尤其是可以方便地使用頻率較高的功能)

1、提供快捷鍵

為頻繁操作的功能設置快捷鍵

例如:易信PC端有系列的快捷鍵

2、允許用戶使用重新操作

對用戶頻繁使用的部分,提供重復使用的功能或者模版

例如:外賣app,用戶可以快捷的再來一單,同時保存上次的操作記錄。

3、提供系統默認值

通過提供系統默認值,而減少用戶多余的操作

例如:云課堂利用默認勾選常用的選項,省去用戶重復的操作

相關可用性問題

●?系統缺少自動化,沒有自動的執行下面的任務

●?系統沒有提供應有的默認值

●?默認值不正確

●?使用系統需要太多的控制動作

●?系統沒有提供捷徑



八、簡約原則

界面中不應該包含無關緊要的信息,設計需要簡潔明了,不要包括不相關或者不需要的內容,每個多余的信息都會分散用戶對有用或者相關信息的注意力

1、避免界面元素過于雜亂

同時呈現過多元素,動效

例如:使用通用的快捷方式,通用的操作手勢等

2、對重點信息突出準備

用戶的精力是有限的,應該保持信息的精煉,又突出有弱化。

相關可用性問題

●?用戶界面上的元素太大或太小

●?元素的顏色,形狀或者文字不適當,不容易識別

●?界面元素的移動太快,太慢或不容易覺察

●?界面過于擁擠,界面元素密度分布不均勻

●?不同的元素太相似,按鍵或者鏈接看上去像一般的文字。



九、容錯原則幫助用戶識別,診斷,并從錯誤中恢復

錯誤信息應該用語言表達(不要用代碼),較準確地反應問題所在,并且提出一個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實在無法避免的報錯時,不要單純只是報錯,要提供解決方案。就好比小時候犯錯,你絕不能光說:「啊,我錯了。」老師或家長必然會追問:「錯哪兒啦?」你要是說不出緣由,則必定被認為認錯不誠懇不真心。

1、引起用戶注意

當錯誤發生時,提示信息一定要直觀醒目,文字需要簡單易懂。

例如:IOS斷網模式下的提示

2、提供建設性建議

當用戶遇到錯誤時,盡可能提供有實質意義的信息,比如問題是什么,如何從錯誤中恢復等等。

例如:云課堂搜索輸入錯誤時,給予的用戶的建議

3、自動糾錯

當系統能夠幫助用戶自動甄別錯誤,并及時進行修正,將給用戶帶來極大的便利。

例如:Google搜索自動糾正錯誤單詞書寫

相關可用性問題

●?用用戶不容易理解的語言進行提示,如404錯誤

●?沒有給出有效的建議

●?錯誤信息使用戶感到迷惑

●?錯誤信息用詞不當



十、人性化的幫助

如果系統不使用文檔是最好的,但是有必要提供幫助和文檔。任何信息應容易去搜索,專注于用戶的任務,列出具體的步驟來進行。幫助性提示最好的方式是:1、無需提示;2、一次性提示;3、常駐提示;4;幫助文檔。

●? 對于一些可以用一句話說清楚的幫助,可以直接在對象旁邊提供鼠標懸停出發的 tips,或者簡明的輔助說明;

●? 對于較復雜的,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的幫助,則需要跳轉至對應的幫助頁面;

●? 系統需要有一個幫助中心,為用戶提供模糊搜索、分類搜索,來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幫助。

1、方便用戶查找

幫助文檔入口容易找到,幫助要信息方便用戶查找

例如:提供幫助搜索,對幫助的信息分類

2、便于用戶理解

避免使用專業術語,盡量使用圖片或者圖表,除了文字外還可以使用示意圖,操作步驟等,方便用戶應用。

例如:幫助文檔給出的示意圖

3、便于用戶應用

在操作的同時能看見幫助的信息

例如:在IOS系統中,設置功能同時提供幫助提示

相關可用性問題

●?幫助信息或用戶手冊不存在

●?幫助信息沒有意義或使用戶更加迷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