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閱讀的感受
本次作業拖的時間較長,下筆寫時都快沒有感覺了,聽了兩遍錄音、看了幾遍書,只有一次早晨閱讀時比較有感覺,浮躁的心無法安定,找不到那種有感而發的感覺。
第十章雖然是在說公正的評斷一本書,但給我的感覺里面提到的方法與思路可以應用到各類溝通活動中,這給自己很大的鼓舞,自己一直感覺在這方面比較欠缺。我按照書中的小節,分別寫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觀點。
在經歷了前邊幾個問題的解答,讀者與作者達成了共識,找到了共通的詞義,以及找到了文章的主旨,書籍的主旨,這樣你完成了所有基礎工作,在本章就要開始作出一個公正的判斷,得出自己的結論,通過前面的努力得到一個結論,那么這就是你自己的內容,再通過合適的方式,把自己得到的結論表達出來,這是你作為一個讀者需要做的工作。
本章節重點講解了如何做出正確的評判,按照前面分析閱讀的步驟完成書籍的閱讀,緊接著要對一本書做出評價。什么是評判?怎么樣得出一個評判?如何正確得到一個評判?哪些錯誤不能去犯?這些都是本章重點講解內容。
前言,解答了為什么要對一本書進行評斷。主動的閱讀不會為了已經了解一本書再說些什么而停頓下來,必須能評論,提出批評,才算真正完成了這件事。這個步驟是主動閱讀活動必經之路,作為一個對自己有期許的讀者,那么在他讀完書之后,自然而然的就要產生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不論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他都要說出個1、2、3來,并且要有理由,而不是胡攪蠻纏,強詞奪理的表達自己對書的看法,這樣做不是有效的溝通。讀書是一個對話過程,與面對面溝通不同,他是一種離席的溝通,雙方不能及時的獲得對方的反饋,只能是通過整體性思考,借助各種輔助手段來完成溝通(詞義、段落、共識、主旨等)。
受教是一種美德。如果一本書是在傳遞知識,作者的目的就是在指導,教導讀者。而作為讀者就要有效率的來閱讀,有效率的接受指導。本小節重點是在講作為一個讀者,最能學習的讀者,也就是最能批評的讀者。他是一種自動自發的使用自己的理解力與判斷力對一本書做出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 本章節講解了什么是受教:讓讀者與他齊頭并進,達到與作者對話或回話;受教的過程是怎樣的:主動的進行獨立判斷,回應作者提出的問題;受教的標準是什么:要完全理解作者在說什么,并且是在評價之前完全了解。
修辭的作用。修辭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說服對方,這個過程是作者將自己的理念通過讀者容易理解的規則來講述,這是進行有效溝通的基礎。作為讀者也要接收修辭的教育,這樣才能掌握溝通的規則,找到對方表達的重點,不被一些表象所吸引,產生理解的偏差。編譯與反編譯的過程都要用同一種規則和語言,這樣才能實現信息的有效轉換。
暫緩評論的重要性。本小節說了分析閱讀的第九個規則:在你說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暫緩評論”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說:“我了解了”。這就是暫緩評論的意義所在,不要著急說出自己的觀點,一定要聽完對方的表述,讓對方完整的表達他的思想,同時確保自己完全了解對方表達的內容,才能進行評價。作為讀者在這個方面的練習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話來重述作者在整本書、某一章節、某一小節中提到的觀點,如果能清晰的表述出來,則說明你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圖了。
避免爭強好辯的重要性與化解爭議.這兩個小節講解了最后兩個規則,規則十講的是讀者在表達自己觀點時的應持有的態度,理性的表達自己觀點,任何無理的辯駁或爭論都是一種控制欲的表現,無助于溝通的進行。規則十一講的是求同存異的過程,不妄自菲薄,你自己產生的觀點與書中的觀點不一致時,不見的是你的錯誤,此時作為讀者應該為自己的觀點找到理論基礎,并且表達出去,用自己的話表達出去,才是正確的做法。
四個收獲
- 1、知道了修辭的作用。他就像一套編程語言,有具體的單詞、語法和使用規則,在整套方法的指引下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被對方所接受;同樣作為讀者也要掌握這套方法才能有效接收信息,否則都是被動接受的過程,無法形成獨立的思考。學習一門技能重點是學習規則,方法與關鍵詞是學習規則需要的輔助工具。
- 2、收獲了受教是一種美德的觀點。通過這個章節的理解,知道了作為一個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到底應該做些什么才是有效閱讀。自動自發地運用獨立的判斷力,了解作者的思路,同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并作出評斷,贊同或者反對。這個贊同與反對都是講過獨立思考得出的結論,都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而不是胡亂猜測,一知半解的表達。
- 3、如何評價一本書,這也是有規則和方法體系的,前提條件是完全了解作者的意圖,只有這樣才能公正的評斷一本書。關于這一點的理解在我書寫《任性》書評時最有體會,總是有所感,就是說不出來,或者無法有效的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就說明自己并沒有讀懂這本書,與其焦慮如何寫書評,不如繼續閱讀這本書,讓自己真正讀懂為止。
- 4、讀一本書,是與作者進行對話,他是一個溝通活動。作為信息接收者,讀者要尊重作者,讓作者說完,并且讓自己完全理解作者所說的含義,才能開始對話,否則對話過程無法有效進行,因為你的理解有偏差,與作者不在一個頻道上。這是一個主動閱讀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在進行大量閱讀之前,先用一些時間鍛煉自己掌握這些基本素質,否則讀再多的書也沒有用,無助于理解力的提升。
三個感悟
- 1、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的過程都要形成一個結果,要將自己執行完成后的思路寫下來,否則無法回顧,也無法有效獲得反饋,無助于自己閱讀刻意訓練的持續進行,在這個上面慢一點是最重要的事。
- 2、與高手過招的好處是數不清的:通過結果對比,知道自己理解力的差距在哪里;通過招數的觀摩與對抗,知道自己的技能在哪里還有差距;通過各類近距離的觀摩與對比,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么做最有效,少走彎路,做正確的事。
- 3、通過本章的持續閱讀與理解,知道了將一個觀點或者方法講解清楚,并且傳授給他人的過程,他一定是先從基礎概念,基本順序開始的。公正地評斷一本書,他的解決順序是這樣的,如何評斷一本書,什么是評斷,評斷之前要做什么,什么時間去做評斷,什么是公正,什么是公正的評斷?真的是需要多問幾個問題,才能有助于自己理解一本書,理解作者的意圖。
二個改變
- 1、把自己的閱讀速度慢下來,將自己體會到的方法應用到目前正在閱讀的幾本書中。
- 2、在與人溝通時遵循準確表達自己思維的規則,努力學習知識的規則和溝通的規則,比如自己做的進銷存業務咨詢,就可以很好地幫助自己鍛煉技能。
- 3、健身運動領域是一個自己與身體進行溝通的過程,要掌握身體運行的規則,才能更有效的使用身體,完成自我成長。
一個行動
用新的理解繼續完成接下來各個章節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