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關系及互助與朋友圈

人類社會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四種。個人、間人、倫人、緣人。

從歷史上來說,西方是個人自由主義(主要是通過啟蒙運動后及一系列血的革命才形成的),日本是小群體本位,中國是家族血緣本位,印度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緣。

雖然,由于互聯網和地球村的出現,這幾個文化互相影響,可能每個群體都互有這種關系,但文化的主體思想并沒有變化。

由于這種心理、行為與文化的背景不同,必然就導致各大文明體之間的制度文化文明的不同。當然文明之間也是互相影響的,每個文明都聲稱自己是最優秀的,那就在世界這個舞臺上去證明吧。

亨廷頓所謂的《文明的沖突》,他就是看到了這種關系之間,很難相互同化,誰也說服不了誰,而每種文化都想同化對方,結果沖突是必然的。如何化解,中國人說和而不同,但西方人不相信這種觀點,他們的觀念就是誰強誰是神,強者是善,弱者即惡,這也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思想,對西方影響的必然。

所以,從人類群集關系上來說,落后就要挨打,沒什么道理可言。

有人認為西方社會個人主義,很孤獨很難受的,這又錯了,因為這是他還是不了解真正的西方社會。

西方人獨立不假,但他們也習慣了這種獨立,同時為了尋找集體的感覺,他們會自發的組成很多社會組織,各種娛樂興趣俱樂部,什么光頭俱樂部,流浪漢俱樂部,甚至有的是互助俱樂部,包括心理方面的傾訴,各種社團組織,這彌補了我們所說的孤獨感。

我就參加過一個黑人為主的心理社團,都訴苦的。當然這種社團大部分沒有資格準入要求,但也有很多是要達到條件才能入會的。

我們還有很多人,以為人家沒有人情嗎?

人家,這是另一種表達方式。他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我認為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冷漠。

我也意識到了為什么這樣。因為親戚也是互助團體,你比如在農村,你沒錢,你就喪失了互助的資格,因為你沒錢去幫別人了,當別人都知道你這樣了,說明你是指望不上了,然后,自然就會疏離了。

但是,如果你即使有錢或者也不那么有錢的情況下,你開個好車,家里蓋套樓,然后,親戚們主動會與你聯系,并訴說以前不應該對你那樣,然后,你也原諒了,大家又其樂融融了。

這個時候,人家就會說,你真會為人了,也會交際了,同時你的朋友圈又擴大了。

親戚這種互助團體,或者說朋友圈,也是要看條件的,你條件不足,人家自然就不理你了,你條件達到了,比如說表現得有錢了,當然也得真有錢,這樣人家能指望上你,于是你的人緣也好了。

這個邏輯其實還是很簡單的,但本質和西方是不同的。這是因為,人家是明確的規則,我們是潛規則,但都是規則。

但也有一種現象,你沒錢,別人疏遠你,你有錢,別人又要求你出錢出力,給的少還被人罵?這又是什么邏輯呢?難道僅僅是嫌窮愛富,還是說一種弱勢的心理?

當然,也有人說,可能是因為人沒有產權的概念,覺得你錢多就該多出。這也是一種潛在的心理因素吧。

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可能這個真和個人經歷有關了,比如你很富,或者你又很窮,你可能體會就更深一些吧。每個人對這種關系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但,就正如世態炎涼,也只是某個人或某一批人的世態炎涼(他感覺到的)。因為別人和他的經歷不一樣,感受也就可能不一樣了,但如果等你淪落了之后,也許你也能這樣體會。

當然了,也許,對另一個人,他可能永遠是正能量的,這也說不準啊。所以說,我們現在說話,基本上都要先加上我認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回顧2016年,就個人提升而言,整個一年都是在英語的陪伴中度過了。不過不盡人意的地方在于英語水平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Jedlin閱讀 856評論 0 0
  • 【中國?書】文徵明行書《朱懋功五十壽頌卷》 榮寶齋藏 文徵明行書《朱懋功五十壽頌卷》,本手卷為紙本,長為248厘米...
    xcy無名閱讀 723評論 0 0
  • 當你和世界面面相覷的時候 發現站在自己身邊的永遠是一道光影 對你沒看錯 孤獨的靈魂 當你以為世界關了燈 總會有一盞...
    若子留年閱讀 19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