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匯 |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01

我們讀書到底是為了什么?

在我們出生之前,母親就讀書給我們聽。呱呱墜地,我們用五官感受這個世界,或是艱難地讀過口欲期。之后我們開始接觸書本,進入學校,從此我們就沒有離開過書籍和知識。

父母是我們最開始的老師,后來,有學校的老師同學,進入職場,我們也在不斷汲取知識。

然而,我們“求知若渴”到底為了什么?


02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可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和條件去“行萬里路”,或是物質條件,或是精神條件。


從書中,我知道從太空看地球,是看不到中國的萬里長城的;

從書中,我們知道亞馬遜的食人族已經不再吃人,他們有衛星電視,有電話;

從書中,我知道牙齒掉了,不一定要扔到屋頂上或者藏在床底下才能長出新的。


不讀書的人和讀書的人之間的區別就是:

他可以嘲笑我讀書,但我一定不會嘲笑他不讀書。


03

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遇見我想認識的人。

所謂運氣,就只是機會恰好撞上了你的努力。

你的高度,決定了周圍人的層次。不要去羨慕和你差不多的同類。用自己的努力厲害到一定程度,你就不需要融入任何環境,遷就任何世俗,讓環境來融入你。

讓世俗來遷就你。

讀書是為了將來能和你的愛人,不止討論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可以談論琴棋書畫詩酒花。



04

如果你半夜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好長時間沒讀書,

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墮落了。

不是說書本本身有多么了不起,

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現世和現實,

你還有追求、還在奮斗、你還有不滿,

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另一種生活方式。

如果你現世沒有遇見普希金,你可能就不會懂得:“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如果你現實沒有遇見汪國真,你可能就不會知道:“既然鐘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如果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

05

學點東西,心里就踏實一點,像在攢錢。

萬一哪天真的被命運踢到深淵里,誰會救我?

誰知道。?

只有腦子里的知識,也許可以讓我編成繩索,帶我脫身。


06

今天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話。

不是說不要去尋求他人幫助,團隊協作是很重要的技能。

而是“技多不壓身”,自己能夠掌握的,就可以自己去領悟。

適時宜地幫助別人,也是一種處世智慧。

07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

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

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

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 三毛《送你一匹白馬》

美人們都在讀書,人丑就更要多讀書了,不是嗎?


08

兒子問爸爸:“我為什么要讀書?”

爸爸回答說:“我這么跟你說吧!? 你讀了書,喝這杯茶的時候就會說:“此茶口感飽滿,入口即化,隨之而來的是持久回甘,幽香如蘭,韻味十足,是難得的茶中佳品呀!” 如果你沒有讀書就會說:“臥槽,好喝!真TM的太好喝了!”


09


有人問,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學、讀那么多的書,最終不還是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華,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又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又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記得去年《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高學歷女性做家庭主婦,是不是一種浪費?”

我想說,那也要看她在家做什么呀?沒有任何一種主動選擇是浪費。

很多人用道德綁架這些高知女性,說“國家花這么多錢培養你,到頭來你就在家相夫教子。”

如果說,好好的相夫教子,能交出來個孩子獲得諾獎,不也是一種成就嗎?

我相信奉仰“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母親,和信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母親教育出來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我記得18歲我出國,就有親戚朋友對我爸的決定表示很不理解,家里獨生女,為什么要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去南半球,總覺得我應該也要像表姐那樣,乖乖的在國內上個大學,經過家人的關系進銀行,再經過介紹,找個門當戶對的“富二代”,然后生娃,相夫教子。

非常慶幸我爸爸堅持了選擇,非常感謝爺爺奶奶雖然不舍但是還是“放手”,

“世界很大,我已經走了很久。”


10


“我讀過很多的書,但后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么意義?”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你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你的骨血,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11


文/inspired by weibo post

圖/from pinterest

書寫、撰文、編輯/Sarah Liu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說出你認為的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