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早就耳聞河北響堂寺,只是沒有親臨,昨日參加一親戚的結婚喜宴,歸程中正巧路過響堂寺,帶著巧遇的欣喜,迫不及待百度了它的有關信息。開始只聞其名時,還以為"香唐寺",其實錯矣,名曰:響堂寺,至于名字來歷,查閱資料可知:
停車駐足,有幸到此一游,正趕上景區整修,看上去有點冬日的蕭調,游人不多,信步游了一番,也翻閱了一下關于響堂寺的資料:響堂寺:位于邯鄲城西南35公里處峰峰礦區響堂山(鼓山)上,有南北兩處。南石窟在鼓山南麓,北石窟在鼓山西腰,兩窟南北相距15公里。石窟始鑿于北齊年間,隋、唐、宋、明各代均有續鑿。現有16窟,大小佛像4300余尊,并有大量經文、雕刻。它在中國石窟藝術向唐代寫實風格演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研究佛教、建筑、雕刻、美術、書法的藝術寶庫。石窟附近有古塔、靠山閣樓、寺院殿宇等建筑群。石窟幽深,人們在山洞里擊掌甩袖,都能發出宏亮的回聲,故名“響堂”。因歸程時間有限,僅大略看了下,沒領略到"響堂"的原因,也沒看到石窟的幽深,僅從游人口中得知,寺廟樓閣分三個階梯,最低層是閻王廟,代表地域,中層供的是神和人,代表人間,最高層是天宮廟,代表天堂。沒有登高進入人們口中的地獄,天堂,人間,只在曲曲彎彎的小路邊,看到了形態各異的小和尚,了解了四不小和尚的小知識。即
不動丶不言丶不看丶不聽,
具有東方哲學含義的“四不”小和尚,淋漓盡致地可愛,生動地刻畫出存本善為,與世無爭的處世蘊義。因為我對佛學不曾涉獵,所以不敢妄言,但是從維妙維肖的幾個小和尚的塑像還真受點啟發。圖片一:
存好心,說好話,生活中的我們要心存善念,說話和氣,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傷人六月寒。人生在世,首先要善良,再次說話要平和,杜絕尖酸刻薄,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創造和諧的社會氛圍。圖片二
背柴挑水的兩個小和尚,是否讓你頓時覺的渾身充滿了力量?他們安祥的神態,溢于言表的忙樂,無怨無悔的付出,滿滿的正能量激勵著每一個到此一游的游客,走的累了,困了,看看他們,心中苦了,悶了看看他們,佛說四大皆空,世事煩繞,有什么過不去的坷呢?
天色漸晚,歸期崔人,帶著沒登高的點點遺憾,帶著無心插柳柳成茵的滿足,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在想,有機會再來登高望遠,再來領略佛教和石窟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