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適合小月齡寶寶的文章,大月齡寶媽也可以參考一下育兒思路。
這篇是我的舊文章,在這里根據目前情況稍作修改重發。
其實主要原因是,這兩周有點忙。但是還是想保持每周一次更新,不然一次放棄,就會導致越來越多次的放棄。
PART ?1
為人父母,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一些適當的書籍,可以幫助少走很多彎路。例如,今天介紹的這本書《實用程序育兒法》。
懷孕時一直堅持西爾斯的親密育兒法,不想條條框框限制寶寶天性,坐月子時月嫂經常抱著孩子哄睡,我也不會過多干預,因為覺得這樣也符合我的親密育兒原則。另外,這本書的名字也確實有點“不人性”。
但是,分娩后被嬰兒睡眠問題折磨,作為全職媽媽,卻連家務都無法處理,于是看了很多睡眠方面的書和文章。直到寶寶五個月在微信公眾號遇到“小土大橙子”,才發現這本書的好。不是廣告,我也不認識小土大橙子,只是真的建議正在懷孕的媽媽就可以去關注了,從月子里培養好寶寶睡眠習慣,不要像我,寶寶一歲半斷母乳前,都是夜醒不斷、無法自行入睡。
書里面說的EASY法則,就是EAT -- ACTIVITY -- SLEEP -- YOUR TIME。
但也不用死盯時間,主要在于形成規律,讓寶寶有安全感,大人也需要可以預期的生活。
PART ?2
E → 吃
飲食要規律
從小讓寶寶在餐椅里面吃飯
超過就餐時間就抱走(如40分鐘)
中間不能另外小灶
讓寶寶多嘗試自己吃,不要怕一片狼藉,過后再收拾
吃飯涉及一系列手眼協調,大約14個月就可以完成得很好
兩歲時要避免權力之爭,讓孩子有得選擇,但要圍繞問題本身,如你想帶哪個圍兜?而不是你想吃飯還是看電視。
PART ?3
A→ 活動
這章節涉及了一些嬰幼兒心理,書中有很多各種情況的案例。
01 教育嬰兒
針對五種不同性格的寶寶對癥下藥,語言是一樣很有魅力的東西,當寶寶擔心某樣東西,如打針、分離焦慮癥,我們首先要肯定寶寶的情緒,然后用輕松愉快的語氣表示自己會在寶寶身邊,解釋一下正在發生什么事情,不要一味覺得寶寶什么都不懂,最后確實不行的話,馬上抱走分散注意力。
嬰兒很少會“無聊”,因為世界對于他們來說是新奇的,故要在親密育兒與培養孩子獨立性之間取得平衡。如果寶寶玩了一會兒就哭,不要馬上抱起來制止哭泣,而是要疏導情緒,鼓勵寶寶自己玩,也可以用吱吱響玩具分散注意力,并表示自己會在寶寶身邊陪伴。適時出現的父母,其實比溺愛孩子的父母更讓孩子有安全感。
02 教育幼兒
把學習任務當作游戲(如穿衣、如廁)。教育要前后一致,開始時就要當真,不然孩子會迷惑為何在家跟在外不統一。
做客觀父母:把孩子看成獨立的人,而非大人的一部分,出現問題后,首先收集導致問題的證據,然后讓孩子應對后果,進行適當夸獎(夸獎孩子能控制自己情緒)。
要孩子學會等待、忍耐、歸還是很難的,我們可以先承認感受(而非事情,如我知道你想要兩塊餅干),然后說出規則(但我們每人只能要一塊),實施(歸還)。如果還鬧的話(抱起離開,但不是懲罰,并說我們要加把勁學會控制自己情緒)。有時孩子的壞脾氣,試想引起父母的關注。
03 排便訓練
9~15個月是最好的窗口期,每天起床后讓寶寶在廁所排便(不超過五分鐘),和刷牙等常規程序一樣,排出后要大肆夸獎事實本身(你和媽媽一樣尿尿了),而不是你真乖,并教會自行擦干。如果沒有排出,穿上新的紙尿褲,吃早餐。一般進餐后三十分鐘需要排便。
排便練習可能要反復多次才會成功,一種方法要堅持足夠長的時間。如果紙尿褲一周都干爽,就可以直接穿上內褲,晚上則需要兩周以上干爽。
兩歲以上如果尿濕,讓孩子自行脫衣服,把自己洗干凈,大人在旁協助,過程中不要說教,讓他學會承擔后果即可。你越放松,成功率越大。
PART ?4
S→? 睡眠
要學會留意寶寶發出困的信號,但書中的七天訓練,個人感覺有點太瘋狂,一直不敢嘗試。
七天訓練提到要準時叫醒熟睡中的寶寶,相對的,如果沒有時間就提前醒來,要不斷的操作抱起放下法。真的怕寶寶會被弄崩潰。
PART ?5
Y →? 你的時間
寶寶睡了之后,就是你的時間啦。不一定都要在學習、工作中度過,只要能讓自己恢復精力,應對下一輪寶寶清醒的時間,這樣就不用愧疚。
萌萌在這本書的幫助下,一歲多就能拿筷子進食、自行如廁,比同齡人早一些,我也從沒有把屎把尿,括約肌沒成熟時,過多干預只會增加媽媽的工作量。
唯獨睡眠真的斷了母乳才好起來,不會再夜醒,午睡也不需要接覺。但是依然睡得沒有其它小朋友多,每次聽到有的小朋友可以午睡3-5個小時,我就一臉羨慕。如果沒有我陪睡的午覺,萌萌只能睡1.5-2小時。所以,我非常珍惜她睡著的時間,媽媽們都懂的。
最后,來一句書中非常正能量的話:“父母可以對孩子的脾性產生影響,因為孩子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依然可以塑造”。
所以,其實每個寶寶都是天使寶寶,只要我們用心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