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親子溝通的“雙向翻譯機”(一)

游戲被喻為親子溝通的“雙向翻譯機”。

我認(rèn)為,游戲的最大作用在于:讓孩子感覺好時,才能做的更好;擁有自主權(quán),才能更自覺。


最近有本書很熱門——《游戲力》,游戲被喻為親子溝通的“雙向翻譯機”。

首先,作者認(rèn)為與孩子有效溝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時而準(zhǔn)確地“翻譯”出隱藏在這些表面行為背后的需求。

然后,作者建議與孩子有效溝通的第二步,是將我們的關(guān)懷、鼓勵、期望和界限等,“翻譯”成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語言——游戲,這是孩子的第一語言。

但是現(xiàn)實中很多事情,有些只是孩子的適齡行為,并沒有什么背后的需求。

比如書上說孩子在超市走累了要抱抱,大部分是正常需求;起床慢,因為孩子深度睡眠轉(zhuǎn)醒需要時間,家長用故事玩偶叫醒,其實這種方法反而會更加重錯誤目的比如過度關(guān)注,最好還是用光線、音樂喚醒和時間管理。

我認(rèn)為,游戲的最大作用還是在于讓孩子感覺好時,才能做的更好,自主才能更自覺。

因為孩子和大人對事情的解輕重緩急的理解不一樣。

如果不管吧,讓他體驗自然后果固然是好辦法,但家長沒努力過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如果管吧,說教和指責(zé)都會把事情越弄越糟糕。

怎么辦呢?

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有驚喜,對大孩子也很有效。

所謂母親的技巧,指的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

她只有真正對孩子有興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贏取他的情感,并保護他的利益時,才會有這種技巧。

?——阿德勒


案例1?? 形象的比喻。

我家啊谷不太愛喝水,很渴了才會主動喝。

兩歲多時,我們和他達成“潛規(guī)則”,睡醒喝十口水,一起數(shù),可是偶爾玩得很投入時,任你在一旁好說歹說也沒用。

前幾天下午阿谷睡醒了,用圓形的玩具當(dāng)方向盤,在每個房間走來走去,裝作開車。

我給他喂開水,他不愿意停下來喝,我就說,嗯,啊谷在開車車,這么久了,車車快沒油啦,快來加油。

他就很高興停在我面前加油。喝了十口水,不喝了。

我說,你說“謝謝”就不加油了。

他平淡地回我說,車車不會說謝謝!

好吧。。。好像我很幼稚。。。

過了一會兒,我看他紙尿褲還沒有脫掉,就提醒他,你紙尿褲脫了嗎?

他說,還沒有,下樓再脫。因為他在開車不愿意被打斷。

不希望他包著太久,我大驚小怪地喊,哇快來看,有一輛車車穿著紙尿褲,哪個車車會穿紙尿褲,啊谷見過嗎?

啊谷不好意思地笑了,自己脫了紙尿褲。

之后每次說加油,他都會蠻配合的喝水。

可是喂水時,他正玩玩具,走來走去的,頭擺來擺去的,我彎腰跟著喂很累。

于是我說,加油站是固定的,你每天可以選一個地方做加油站,然后站著不動加油。

他有了選擇權(quán),每次都很愉快地選好一個“加油站”站好加油,我就輕松多啦。

前天下午起床,他正在玩遙控車。我看今天是用電的車,就說車車該充電了。

他不肯喝,起身到處走,我以為這招已失效,正在想新招。沒想到他找到方向盤,又走過來說給車車加油哈。

我們又加了十個油!

天冷了在家不肯穿鞋子穿襪子?

跟他說車車的輪胎呢?

……

案例2? 變被動為主動。

某天晚上我下班到奶奶家,一片狼藉。

啊谷把所有玩具、書都放在地上,加上推車和小桌子,或彎或直的擺成一條路的樣子,占據(jù)了客廳、餐廳的全部過道,嚴(yán)重影響了家人的活動。

更可惡的是,這么長的一個陣列,誰也不能動。滴滴隨便碰了什么,啊谷就大喊大叫說“不許動,是哥哥的!”

我了解他沒有什么錯誤目的,只是單純想保護自己的“作品”,希望大家按他的意志行事,大寶通常是宇宙中心嘛。

滴滴也不是省油的燈,谷哥不玩的他也不玩,谷哥擺好的他就愛動。他想推動桌子,谷哥不讓推,然后兩個人就火星撞地球地大喊大叫,拉拉扯扯。

我本來看到亂糟糟的客廳還能忍,現(xiàn)在忍不了,于是要求啊谷在吃飯時間把影響走路的東西都收好,只能放在沙發(fā)區(qū)。

啊谷情緒本來就激動,這樣更不肯合作了,我就自己動手移動那些東西,啊谷開始撒潑耍賴,跺腳哭鬧。

忽然我覺察到,我們的情緒需要管理了,這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我努力讓自己冷靜,覺察到情緒后真的很容易平靜下來,我的大腦CPU開始搜索正面管教的52張工具卡,可是啊谷一邊哭鬧一邊用手推滴滴,滴滴一邊使勁扒著桌子一邊尖叫……

谷爸還沒回家,奶奶在廚房忙碌。

我抱起小的,小的已經(jīng)抱不住了,像小鰻魚一樣掙扎著往下溜,捍衛(wèi)“他的”小桌子。

我攔住大的,大的大喊大叫,左右開弓推我們以保護他的“陣型”完整。

我知道,不管我怎么做,他們都會覺得不公平,引發(fā)新的錯誤目的。我需要的是讓他們都放松下來。

我開始轉(zhuǎn)移注意力,知道啊谷喜歡開車,我說,你這樣堵著路了,開不了車了。

他還是大聲喊叫,“可以啊!可以開車!”

突然我就來了靈感,我和啊谷說,你知道交通警察嗎?他們看誰堵著路,就給誰開罰單,1樣?xùn)|西扣1分,扣6分就不能開車?yán)玻?/p>

啊谷愣住了,他不太了解交警,停下了手上的動作。

滴滴就是那么“從眾”,谷哥不搶的,他也不要了,也一臉懵圈地看著我。

我神秘地說,現(xiàn)在媽媽是交通警察,看,路上的東西是誰的?媽媽要扣分了。

啊谷還沒有上當(dāng),他不說話。

我就裝作到處找,門口有幾雙拖鞋,我說,這是誰的?啊谷趕緊說,這個是爺爺?shù)模∥艺f,堵住路了,爺爺扣2分!

桌子底下有個畫板是滴滴的,哈,扣1分!滴滴聽不懂,看著我傻樂。

然后我就數(shù)著啊谷擺的東西,123456,這些是啊谷的,扣6分!啊谷不能開車了,方向盤放下。

啊谷嘻嘻笑著,放下方向盤,還是不收。

因為游戲,他們情緒都o(jì)k了,我也有了自信,這時要把孩子的被動變成主動。

我問,啊谷你要不要做交通警察?

啊谷說,要啊!和媽媽一起做交通警察!

我說好啊,我們看看還有什么東西擺在路上,我們?nèi)ラ_罰單。

他很興奮,到處“檢查”。正好爸爸回來了,把包在地上一放。被啊谷抓住開了罰單,扣3分!太狠了,爸爸還在云里霧里,就被“交警”塞上拖鞋,一邊去了。

啊谷又找到滴滴的一個球在地上,要給滴滴扣分。

我說,如果滴滴馬上放回去,就可以加回1分哦。

然后我就引導(dǎo)滴滴把球撿起來放到收納箱里,滴滴一向很配合做這個。屁顛顛地放好了。

好了,剩下的都是啊谷的啦,交警要管別人,要先管好自己哦,不然沒人聽你的了。放回去就能加分,還能開車。

啊谷開始收拾玩具和書,很快地面就清理出來了,我和滴滴一起鼓掌。

但是小桌子和嬰兒車還橫亙在中間,我提議,滴滴來幫哥哥把桌子推到角落去吧!

啊谷說,可以啊。

滴滴忽然被同意推桌子,很高興地開推,他不知道什么是角落,推到走廊,啊谷幫他一起推回角落。

然后我問,嬰兒推車怎么辦呢?它原來放在哪里呀?

啊谷說,在里面房間,我們推進去。

我說好呀,一起推。

啊谷說,“滴滴你坐上來。”

幸福來得太突然,滴滴樂得滿臉都是牙,坐在車?yán)锉晃覀兺频嚼锩娣块g。

感覺好才能做得好,自主才能自覺,果不其然!

別以為只是暫時的,這游戲玩了半年都還很有效。

為什么游戲這么有效呢,因為如果是孩子心甘情愿還可以主導(dǎo)別人,事情就會變得簡單,如果是被逼迫,被主導(dǎo),所有人都會不樂意。

所以,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