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要說的雜言】
略長,不算是影評,只是腦補了一下電影沒有講完的部分。
約片的妹子首映那天不在,拖了兩天才去看。沒有在電影院哭成狗,回來以后再想電影的場景,卻被自己的腦洞虐哭了好幾回><
不覺得這是一部爛片,很多內容是經得起仔細琢磨的。中式的含蓄往往和大魚里的世界觀一樣:人類在表層天空,渾然不知海水之下另有一個“其他人”的世界。負面爭議點大多集中在故事狗血三角戀瓊瑤備胎令人心疼,椿與湫過于自私不考慮后果,稱之為“中二少女作死記”好像一點都不虧。
這樣發表嘲諷的,大多都是成年人:小心翼翼,精明謹慎,不會全力以赴投入一件結果未知的事,每一個選擇都要考慮代價、成本和責任。但在故事里,椿和湫(可能還有鯤)都不過是十六七歲的少年,正是最叛逆、最純真、最不顧一切的年紀;更何況在整體較為原始的世界觀下,老年的椿和丿都已過百歲,可見故事中的十六七,放在現在可能還要再小一些,再大不過是中二正當時。那個年紀的少年,正是建立“我”這個概念,重塑三觀的關鍵時期,就算是“神”,又怎么能過分地苛求呢?
評論二級分化,可能是十二年期望分量太沉重,但我更愿意相信,每一個批判或不屑的人,他們批判的,正是當年那個中二爆棚的、叛逆的、不顧一切的自己——盡管他們早已在時間的洪流里死去。
【關于人設】
1.椿/鯤
在預告里見到椿這個名字,第一反應是“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加上旁白的娓娓道來,我以為這又是個與時間有關的故事,沒看就嗅到了虐的味道。
不過還好,故事沒有想象得那么虐,然而彩蛋實在說不清是在發糖還是在發刀。
“我們總會再相遇,因為我不只是化作風雨,還將化作無盡的時間。”
2.湫
一開場,我所有的注意立刻被這個少年吸引。
(插句無關的,實在無法理解為什么噴大魚海棠像宮崎駿,湫給我的感覺明明就是沒有犬類特征的短毛犬夜叉換一套衣服啊)
拋開湫對椿有些沒頭沒腦又有些不計回報的愛,湫從頭到腳都有一種神秘的氣息。
村里的其他人,像句芒鹿神后土蓐收祝融赤松子這樣的角色,稍有點常識,聽名字就能知道身份背景。旁白也以椿的口吻說“我們不是神,我們是‘其他人’。”他們掌管人間的自然規律,從椿的角度而言這很容易理解,她的整個家族都是木系(丿,樹,鳳),但是反過來看湫,他的身份卻是個謎。
湫無父無母,只有奶奶和他一起生活。
湫有一部分控制植物的能力(參見他扔花盆那里),最主要的是控制水的能力(開天放水打開通道),后來用燃燒自己的火焰送椿回到人間,又對椿說他將化作人間的風雨陪在她身邊。
神話中幾乎所有的元素在湫身上都得到了體現,湫的法力遠遠高于椿,而這并不是大一歲就能解決的問題。
過橋的時候,椿用的是貔貅給的核桃鈴鐺,喚來三手之后老老實實地坐在船里;而湫直接怒吼,并且船來以后三手對他十分尊敬,就算湫騎在它脖子上也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或憤怒——且不論這是出于個人還是作為使者而接受的靈婆的指示,尊敬本身是存在的。
湫給鯤取了名字,湫告訴椿南冥有天池,湫曾經問椿是否相信天神,湫一次又一次幫椿尋找鯤的容身之地(他總能找到合適的水池)。和椿在一起的最后一夜,他給椿烤了個紅薯,卻沒有準備自己的份額(我比較傾向于原本就不需要,椿的接受看起來很理所當然)。季節錯亂時湫比村里的長老們還要淡定,偷龍王面具開天時所有村中人都指責椿不該收留鯤,卻沒有人對在椿背后幫助她甚至不斷激化矛盾的湫產生任何非議(不知道或者不敢,這兩種可能性都很細思恐極)。
湫是自由的,除了椿幾乎不與村中人往來。他們住在不同氏族的樓里,卻又青梅竹馬形影不離。湫奶奶早就見過湫抱著椿放在橋邊的花,任他無拘無束十分放心;椿的父母那么關心自己的女兒,丿爺爺甚至為了救湫犧牲性命,又怎么不知道他們在偷偷改換天機。片中的細節看起來完全沒有邏輯性,但是如果換一個前提,就都說得通了。
如湫所說,天神真的存在,湫就是天神的一員。湫和椿一樣,都曾經不顧一切地逆天改命參與過一次救贖。人類形態的鯤只知道人類世界;椿知道她的世界之上有人類世界,鯤救了她,她也想挽回鯤;那么同樣地,作為天神的湫原本不屬于椿的世界,卻為了椿而停留于此,護她周全,不顧一切地奉獻,付出,再失去。
“你以為你接受的是誰的愛,你接受的是天神的愛!他背叛了所有的神靈去愛你,為你忍受一切痛苦,以此帶給你快樂。”
湫這一段表白,初聽起來實在突兀;不過放在這個前提之下去理解就自然得多了——看起來說的是對鯤的嫉妒,可事實上說的又何嘗不是他和椿呢。電影沒有告訴我們椿和湫之前的故事是什么樣子,但是如果椿的存在也以湫的付出為代價,那么湫對椿、椿對鯤,便又是一個宿命的輪回。湫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擔心下一個輪回還會重復,才沒有帶椿回家,而是舍命將她送到人間。
(ps.一起去看的妹子表示湫和椿的臉特別像,這大概也是開了這個腦洞的理由之一吧)
或許有人要問了,既然湫是天神,怎么還會被雙頭蛇咬傷?
答案很明顯,救贖是要付出代價的。既然椿用一半壽命換回了鯤,湫用御毒之力換回椿也并非不可能。或許除了椿和鯤的壽命相連,【這個世界的湫】和椿某種程度上也是性命相連的。椿對鯤的擔心,在湫對椿這里也一點不少。丿爺爺知道這一點,所以不惜犧牲自己也要救湫一命。
在整個故事里,我們看到的是椿逆天而行的神話,但實際上,真正違逆了神靈的是湫而不是椿。水天相連,海水倒灌,這個出了問題的領域不正是湫奶奶和湫的能力范圍么?湫的所作所為導致世界失衡,對于椿所知悉的“其他人”的世界而言是一場災難,但對于湫原本所處的“天神”的世界而言卻是一次滌清和重整的機會。
3.靈婆
如果說湫是【最接近人的神】,那么靈婆就該是【最接近神的人】。他做的雖然是靈官的事情,卻也有人類的情感,會寂寞,會養貓(鏟屎官那里真的笑死我了),會期待一些打破平靜的事——比如攛掇著兩個半大孩子去翻天。
大魚故事的真正起源在于靈婆,即使不在于靈婆,他也是連接“天神”與“其他人”之間的一個重要角色,但是這些內容又不便電影中直接表述,只好留白處理。如升樓里的貓可以被他化為各種形態,洪水來臨對他沒有任何影響。是他無視規則把鯤的靈魂給了椿,居中達成了交易,并且刻意隱瞞了逆天需要付出的代價;而在靈婆的計劃中,鯤總要長大,到了不得隱瞞之時,一心一意為椿的湫一定也會來找自己,就可以實現真正想要的另一個交易——他與湫之間的交易。
湫面對靈婆的時候完全沒有緊張和拘束,他甚至質問靈婆為什么要把鯤的靈魂給椿;他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但是為了椿,他義無反顧。
我想在湫踏進如升樓的那一刻,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就算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盡管如此,那一局贏得輕而易舉的麻將牌和靈婆在他耳邊低聲交代的事仍舊讓他震驚——真正的代價,或許就是“天神”們要以洪水毀滅這個世界。
所以湫會難過,會掙扎,會痛苦,會想去鹿神的店里買醉:他不顧一切守護的東西,最終卻要在自己的手里毀滅。
所以在那之后洪水來臨,就算是有法力的“其他人”,在自然災害面前也太過渺小。
而靈婆從一開始就看到了結局,他不在乎這個世界的存亡,但很難說他對自己的職業不充滿憎恨。在椿之前他也截取過很多靈魂,他如此熱衷于這種交易,除了為自己留夠后路,剩下的目的也是想換來一個真正的“天神”作為自己的接班人。畢竟長久無聊的獨居是一件太過寂寞的事。
4.鼠婆
這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設定,靈婆養貓,鼠婆養鼠,雖然功能很接近,但是鼠婆多少是受靈婆控制的(我大貓鼠真是無處不在)。鼠婆看起來像個反派,但我還挺喜歡的——她身上的“人氣”更重,目的驅動性很強,毫不掩飾自己的欲望。她做過壞事也做過好事,但都是為了離開這里回到人間。
除了湫的身世,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這個鼠婆,天門開時,鼠婆由矮小的老人變為美女,不禁好奇她之前的經歷,是因為私通人間而被罰不見天日,還是她原本就是人類,被漩渦帶入水下而幸免于難?她與靈婆之間會不會還有更深的關系?
——而這些電影里并都沒有提。鼠婆離開之前唱的小調兒有幾分陜西方言的味道,大概原本就是人類這個設定更合適;甚至如果說鼠婆和靈婆因為辦公室戀情被發現不得不分居兩地而千方百計地設局搗鼓出了這個故事,我也是能接受的。
5.丿/鳳奶奶&樹/鳳
相比于宛如石頭里蹦出來的湫,椿家三代人都很值得回味。
百草和百鳥是多么般配的組合啊,每個細節都戳中心口。每天早上爺爺推開窗戶,一人一鳥視線相對,喜鵲們飛過來盤起爺爺的長發;爺爺死后化作海棠樹,成為鳳凰的棲息地;最危急的時刻,海棠樹熊熊燃燒,召喚遠方的鳳鳥歸巢。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的曾經也是一個極好的故事,即使已經死去,也永遠不曾分離。
樹是一個堅守的名字,椿爸爸整個人就跟樹一樣,沉默,堅韌,可能沒什么存在感,但是一回頭他總是在。鳳大概和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對自己的兒女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放心,左一遍右一遍地嘮叨,不怕女兒煩,就怕女兒聽不進。(講真,現場就只有椿化為海棠樹,廷牧安然無恙,椿媽媽哭得一塌糊涂的時候我跟著哭了orz)
【關于細節】
這里主要列一些沒想明白的問題。
1.偷龍面具和發現龍面具失蹤的人是誰?
去報告龍面具丟了的人是個小孩子,長老們發現這一點的時候湫已經要去開天放水了。
→是不是可以說明湫奶奶也早就知道洪水呢?
2.鯤真的是因為長太大才被發現的嗎?
電影中鯤第一次被發現的時候還是條小魚,村中怎么有人能知道椿家里養了條魚?
3.靈婆之前也干過賣魚(等等)的勾當,為什么只有鯤的存在這么天理不容?
4.椿曾經向靈婆,鼠婆,丿爺爺求助,卻從未向父母輩的長輩提出過任何請求。
個人感覺這是最直觀的中國特色。
當然也有可能是主創方認為這種反人類行為只有小孩子有勇氣,品嘗過遺憾的老人會支持,大多數成年人卻會覺得幼稚。
【關于電影本身】
一直覺得好的故事就像冰山,我們能看見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一個角,更多更深的部分藏在水下。
大魚顯然就是這樣的故事。表面上看見愛情,換一個方式就會看見不一樣的東西,就像有人看出瓊瑤,有人看出莊子,有人引經據典走神話線,有人另辟蹊徑玩世界觀。總有人拿大魚和大圣比,可是在我看來,大圣幾乎一邊倒的高評分很大程度是贏在了順風車和第一個賣情懷上,大魚有點爭議并不壞,至少說明它引發了一些“后影院”式的思考。
最后是對觀影的一些建議:如果追求視聽效果,片子做得很精致;如果喜歡傳統文化,大魚絕對可以讓你回去怒翻山海經淮南子逍遙游;但如果想要消遣娛樂看個不費腦的片兒,最好就算了。隨便看個商業片可能都比這個強,何苦花了錢浪費了時間可能還要多些口舌用來黑和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