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與朋友小聚,談到了生活的初衷與現(xiàn)實的無奈。說到情深處,有人最后哭了起來,其余人紛紛寬慰相勸。哭的人大概因為與現(xiàn)實幾經(jīng)抗爭后無果,又想到自己最后還是違心地屈服于現(xiàn)實,心里一時難以接受,又想到今后不知還要做多少這樣的事情,甚至有比現(xiàn)在還要令人難受的事情,實在打破了自己對純真生活的理解,想到生活的無奈與艱難,終至情緒崩潰,傷心落淚。情到深處難自抑啊。
? ? ? ? 佛家說人生有一種苦叫求不得,由自身意志所生,非外界客觀所致。求而不得謂之苦。人這一輩子總有求不得的事,求功利不得,求本心不得,所以人也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為功利而活者,二為本心而活者。為功利者整日奔波忙碌,自感苦累,無奈屈服于現(xiàn)實的殘酷,不得不隨波逐流,要為自認的價值爭得個一二三;為本心者,不愿屈就于現(xiàn)狀,以己之力與生活抗爭,要為自認的真理求得個一二三。至于求得求不得,尚且不論,單就這一個過程,也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痛感。到最后,我們總會說一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可見,生活的痛楚并不能壓垮我們的心靈,傷痛之后,人們總能找到自我安慰的辦法。
? ? ? ? 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態(tài)度從來都不是從一而終,而是隨著一件件事情逐漸地變化著。所以,當(dāng)有些情況與我們之前的認知發(fā)生矛盾時,痛苦的感覺便隨之而來。而后,我們要么拒絕它,要么接受它。如果原本堅持的就是要拒絕,這種痛苦存在一時,過后也就罷了。若是由拒絕向接受轉(zhuǎn)變,我想這當(dāng)中的掙扎是每個親歷者必不能忘的難過的記憶。我的那位朋友也正處于這種階段,我們每一個人也必會經(jīng)歷這樣的階段。
? ? ? ? 我們對生活的切身體會,無時無刻不在改變我們的思想認知,左右著我們的情緒。一個靠理性生活的人,內(nèi)心是最強大的。無奈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不是圣人,多多少少總會有一些情感的弱點被生活刺痛,深淺不一,留下一串大大小小歲月的傷疤。剩下我們能做的,就是對照著現(xiàn)實中的自己,回憶這些我們不愿回憶的傷痛。有的陷入這痛苦中,深深不能自拔,有的從一種痛苦又跳入到另一種痛苦中,最終跳出這苦痛循環(huán)的,也必是滿身傷痕,暫得寬慰后,不免后悔當(dāng)初不應(yīng)該是那樣的一種活法。
? ? ? ? 生活之痛是對人的磨練,練就了各種各樣的人,成長出各種各樣的心。人說四十而不惑,我看未必,因為有人至死都未能跳出那循環(huán),所以才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真理。無論悟得悟不得真理,生活的磨練最終都會化成一股清風(fēng),將你我的骨灰吹散,留下的是我們生活過的痕跡,留給后人評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