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總要有個結果。
(一)
再后來,你問我為什么不發朋友圈了。我雖然不可以告訴你確切的答案。想必你也就是好奇的這么一問,我也就敷衍的那么一答,畢竟都沒有抱著真要得到個所以然的心。
你如果想讓我認真的說,我也不會告訴你。
因為說不出來的才稱之為“秘密”。
告訴一個人和告訴全世界的差別也不大。
我可能是厭倦了期待落空;可能是害怕孤芳自賞;可能是反省自己的過于強烈。
我的生活明明千瘡百孔,霧蒙蒙的沒什么光亮,可是我卻刻意營造出別人的樣子來,嘩眾取寵。也是最諷刺的了吧。過好自己還是最重要的。
為了別人的看法過的沒有新意,浪費時間也是浪費生命,不是嗎?
每次要考慮再三,“分組”再發送,同時還會在腦子里過一遍不可以被看到,我卻說不出口的“理由”。難為自己。
有知根知底的“朋友”,會義正嚴辭教育你所謂的“大人”,看到你無意義的生活不說但會介意的“師長”,工作后還有同樣性質的“領導”…
小時候缺心眼,什么也滿不在乎的樣子,特別的好。
記得有一件事是這樣的。
小學喜歡玩空間。在學校,可能只是在樓梯間又擠了你一下,就能把心內久久不能平息的星星之火撩到熊熊烈焰的程度,回家就要立馬發一篇日志,像有多大仇,極其形式主義,拉幫結派,非要“指桑罵槐”還不敢直說,告訴那個“魂淡”事情的嚴重性。再加上所謂小伙伴的各種煽風點火。氣焰囂張,唯我獨尊。
總之很嚴肅的去對待當下生活,幼稚但卻認真無比。
再后來。套路般,“小孩子必做一百件事”肯定收錄過——“鬧得最兇的兩個主角往往以后會變成老鐵,而旁觀者會里外不是人”定理。
反正都是小孩子,誰也不會介意誰也都不會記得。那么,“誰”是誰?。just a joke.
很有把握的事情,做起來多無趣,交朋友同理。
現在在意的這么多,真不知道是誰教的,樸寶劍嗎?哦不!我老公才不會這么世故。
正因為不喜歡這樣的“介意”,自己的生活有多不正大光明似的,撒出去的謊就是要用無數的謊來圓,成天像做錯了事般擔驚受怕。世界這么小,沒準哪天氣兒一通,自己還落得背后被數落。何苦把明明很解壓的娛樂方式視如重擔般逼迫自己。
既然如此,不如不要。
(二)
又三點了。我會這樣迎來四點,五點。然后睡覺。
其實我還有個秘密。
昨天睡覺想到的——我很不愛干凈,動輒就半個月不洗澡,小學人家都在刷牙,我就是不要和別人一樣,結果牙齒就黃了好久。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可能從一歲就這樣了,于我來說真是跟了我一輩子的臭毛病了,少說也有十幾年了。說多了是假,一個詞——懶惰。我相信它是個貶義詞,因為我想起來也很恨鐵不成鋼。
但今天難得勤快整理屋子,可能因為晚飯吃到想念了許久的燙嘴彈軟奇香豬豬手手煲煲很開心,也可能是因為看到某雞湯博主說了句“你房間為什么會亂呢,因為不僅小,東西還多”,深受觸動。
當然他說的沒有我這么生動。這種你剛好面臨好久的困擾,突然又剛好看到對味兒雞湯的感覺,如獲至寶,讓你可以記下他說的任何名言——的精華部分,就如同剛才那句“節選”。
而且,“當你想努力,全世界都會幫你”,這句至理名言也是對的,不知道從哪里竟然發現了一個雖說飽經滄桑但很堅強,不會漏,加大號的麻袋,掃蕩似的清理了預備戰線——書柜、抽屜、書柜。
(三)
雖然我腦子里沒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好東西,但從小還是有買書這個好習慣的。
剛開始下定了決心要看書,就沖去圖書大廈掃貨。就是那種最正式的“正版圖書采購點”,小書店都不屑去的。一摞一摞的書往收銀臺上搬,拿到我媽快發飆才停下來,一次就是二十本書起。
后來經濟條件有限。就去小書店,像集卡片一樣收集各種喜歡作者的所有典藏版書,再不濟也要是精裝版。便宜了就再多買一點。
后來發現錢又不夠了。就發現了“亞馬遜”這個好地方,挑起東西來像不用付錢,暢銷榜上的書都要買個遍,最“人性化”的是還可以“貨到付款”,這樣就更加猖狂為所欲為。下單之后再“提前”打個招呼,那送到了也不能不要吧,抱著僥幸心理。
其實小學初中可能才是我看書的鼎盛時期。(“饑餓原理”,在最貧瘠的日子里,會更想通過補充大腦來填滿自己)。
哪怕喜歡言情小說。其實也沒有其他了,一個詞概括所有。because全是言情小說。雖說是這樣,但狂熱的我還是固執看了很多很多本。
不是說術業有專攻嗎,你看一兩本可以找到精華所在嗎?肯定找不到。我用我的熱情證明,對一個方面的深入研究還是會有成果的——成就了如今如此早熟的我。
這也是好處吧,沒有覺得有多不好。
(四)
東北放假早,所以開學早。
所以一切進度都會比同屆同學快了那么一小步。
我不喜歡抱怨。所以看到我的動態幾乎都是美食,哪怕是風景,實在沒得寫了還會寫個段子逗自己開心,日常聊天也是能免則免。深受“裝可憐給誰看”這句話的影響。我可能真的能算上“飽經雞湯文學深度荼毒一代”里的佼佼者了。
害怕自己失控。
同時我也慶幸在多么失控的狀況下,都有一個時刻保持冷靜的“黑天使”恰到好處的出現,阻止事態惡化。所以我并沒有做過什么出格的事情。
不乖但有原則。
后來一個同學軍訓。作為一個早經歷近一個星期的“過來人”,他跟我傾訴的那些不愉快我也都理解,無非就是訓練累,無法融入集體,不想改變“廢人作息”等等,還有其他諸如想家,懷念往昔之類的無病呻吟。
“痛苦的日子里還非要無休止的抱怨,只能讓自己更難過。”——我說的
反正閑來無事,做知心姐姐我也是不抗拒的。哪怕是對我最看不上的那種,比女孩子還嬌氣的男孩子。
總之。我的耐心,可能讓他在雖然艱苦的條件下,但卻有我這種無所事事全心全意為他排憂解難的傻逼出現,度過了“漫長”卻并不孤獨,可能心態還可以起碼沒有尋短見的,軍訓生活。
他很感激。為了表達自己,對我賣弄不知哪里看來的傷感小文字。自以為很煽情,打動了自己,卻讓我厭煩。
他說,“你一定很不容易吧,懂這么多大道理,平時也經常勸自己吧,心疼。”。
最后的心疼竟然讓我沒出息的哭了出來。
不禁想要瞬間飆臟話。我用得著你一個需要我安慰的弱雞心疼嗎?我也心疼我自己,費半天時間,雖然也是閑著,那我還可以看電視劇,做很多事情,最后還輪得上你跟我這裝“圣母”嗎boy?
無論怎么罵。這句話還是一語中的,戳中我的痛點。所以我試圖反駁,卻無從下手。不能罵自己,就只能拒絕下次類似情況可能會發生的一切苗頭。
從不嘗試改變別人開始。
小時候,以為好心有好報。大多情況確也如此,別人會問你,是真的想聽你的意見,并酌情改變,最起碼會誠意謝你。
可是隨著朋友圈越拉越大。你也只是他“廣撒網”中的一條魚,他還可以問海星問蝦米。想著怎么著也是有自己的想法,聽想聽的,敷衍且不感動。或許是我敏感了。我又再一次理解了他們。不怪他們,怪我。
(五)
閑來無事,陪著媽媽又看了一遍《瑯琊榜》。
電視劇同電影不同,電影講究“講究”。各方各面——鏡頭語言、劇作、符號都要顧及到,臺詞也提煉的恨不得每一句都能截下來上《意林》。
哪怕最后效果出不來,起碼在一開始,商業片導演肯定也是這樣的初衷。
所以就會看到一個個橋段被處理的很干凈,不拖泥帶水,因為要在兩個小時之內放盡量多的人生真諦。
動輒幾個小時的精神緊繃,不在電影院這種很有氣氛的環境中看,真是有些接受不了。
相對比還是比較喜歡看電視劇。節奏不緊湊很符合人類心情學。(自創)
電影很少可以看了第二遍甚至更多,但電視劇不會。我很喜歡病態的把小時候看過的電視劇翻來覆去,看十遍也不會煩。矯情病。
(六)
第二遍看瑯琊榜。
第一次看時,那些忽略掉的情節、臺詞、人設,甚至放在前幾集立下的flag,都有了時間細細去品味和斟酌。
半知不懂的疑惑也得到了答案。比如就是分不清蕭景睿身后的那兩家,明明看起來長得一樣的“父親”們,臉盲癥患者。
這種“第二遍”就可以帶來的改變讓我欣喜。上次這種感覺是來自“二刷”《羅曼蒂克消亡史》(簡直打臉,不是說不會輕易看第二遍嗎。確實還挺好看的。)。
沒了第一遍的“過度期待”、“對情節發展的始料未及”、“過度驚喜”。冷靜下來看,胡歌王凱所帶領的一眾演員演技堪比“教科書”,唬的觀眾一愣一愣的卻渾然不自知。
想起“全世界都在驚嘆神劇”時的一個影評。
像是站在河對岸的人很冷靜。他說,“這個劇同比近年國產劇確實出色,但最大的bug來自于隨著看劇不難發現,'主角光環'逐漸顯現,好像每個人都在活蹦亂跳,但梅長蘇就像是'杰克蘇'的高配低調版,仕途可謂一路暢通,而且對反派看起來用心良苦布下的天羅地網,一眼也便識破。”。就是這樣的感覺。
但也會看著看著發現很有趣的點。
改變,就是對越貴妃“路轉粉”。
我想越貴妃小的時候一定是一個很有趣很有魅力的女孩子,所以直到現在兒子都三四十歲了,舉動間還仍掩飾不住少女般無知者無畏。
理由以下。
先是想法異常簡單,還會跟皇上撒嬌,會通過不斷自言自語自己安慰自己,努力淡定下來,同樣在給郡主下藥這件事明明被發現,還壯士就義般理直氣壯,玩一個做作的小心機。
同時愛子心切。一旦遇上事管太子,智商便直線下降,不管不顧,甚至有些莽撞。太子的設定也是蠢萌。母子倆聯手用最大條的神經以及漏洞百出的“陰謀詭計”去害人。
也許是“上帝視角”的鍋。
太子譽王皇后哪怕皇上,也有“孩童般”的一面。會因為自己一點小成就的達成,發自內心的極為高興,恨不得告訴天下人。
但劇情的發展又在反復強調一個道理“不可以高興的太早”。
反派的出現雖然并無大礙,卻在鏟除過程中,需要大費周章、克服千難萬險。這樣,最后的“大團圓”,才是觀眾想看到的吧。精彩。
(七)
收拾書。
翻出來以前好多最世文化、花火、天使,或者各種不知名期刊。
好不容易有一本時尚雜志,有硬廣投放很專業很厚的那種,封面還被我撕了。
當然還有心理測試類的。
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書。
可能我就是智障吧小時候,所以才會找到媽媽買的《提高智力的方法》之類的書吧。
隔段時間翻翻舊賬是有必要的。三省吾身嘛,找找模糊卻確實存在的過往,查漏補缺一下。
比如我找出來小學時候就買來的《小學生必讀叢書》——包括成語故事啊,中外童話故事,古詩詞什么的。
還有《小學生必讀經典》——里面有(注音版的)論語,各種“子”啊“記”“傳”什么的。讀起來一定很方便。
總之就是都找出來了啊啊。
拍凈塵土,放其于床頭之上,欲每日睡前精讀那么幾頁,升華升華自己。
老師說的嘛,想學,什么時候開始都是早的。自己安慰著自己。
“現在的小孩子就是厲害”。
我是這么想的,可能在我小時候,大人們也是這么想的。現在理解了,厲害的原來永遠是“別人”,普遍還都是如我般懶散無用,有歡樂童年,喜歡堆“沙子城堡”的適齡兒童們。
(八)
雙子座的我,兩極嚴重。
感性遠遠多于理性。
翻了下小學時期的“同學錄”。
那時候我們很在意一個班除自己之外的六十幾個同學,每個都要寫,可能也有了自己心里的那個他,也有著一點點自己的小心思,要把最特別的放在第一個還不被別人發現,努力的解釋,認真的把所有可能找到自己的聯系方式填滿,生怕他不會在你家樓下大聲叫你出來喝奶茶。
只是。寫同學錄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說不出喜歡的歌手,喜歡的動畫片,喜歡的歌等等這些非常主觀的東西,對“決定”這個詞難以理解也極為抗拒。
直到現在,我雖說追韓劇喜歡帥哥但都是在很泛泛的層面,很難確定到特定目標,并嚴重到癡迷的程度,沒有過。
所以再翻一遍,就很羨慕那些在價值觀形成的初始階段,就形成了自己的喜惡制度,并沿襲至今的同學們。以后的以后,教給女兒吧。
我的愛很博愛。所以每次和非常好的朋友突然失去聯系,也不是那么沒有前兆,大多還是我的錯。
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是不是現代人通病。
起初志趣相投,哪怕同樣是和女孩子,我也會如同初戀般,一心一意,極為認真,心甘情愿。
可一旦新鮮感褪去,哪怕只是朋友,我也希望盡可能少聯系,到互不打擾的程度。
至于現在,曾經讓我無私到懷疑過自己是不是喜歡女孩子的閨蜜“們”,也沒幾個可以見面的了。自作自受。
我可能只是在不斷感動自己中尋求滿足的一個傻逼。
奇奇怪怪,不懂。
如果你和我交往,但發現我并不像是剛接觸時熱情的樣子了,相信自己,不是你的問題,是我的錯。
朋友遍天下,也不是個開心的事情吧。于我而言。
-END-
每次說著說著就跑題,以前還以為是自己很有趣,現在發現并不是刻意為之,而是我就是這樣,聊天也是這樣,不著調,抓不到重點。均為貶義。我也很著急。意識到了嚴重性。少說廢話。
后來再有了事情也不喜歡對別人說,去尋求哪怕只言片語的開解。因為能勸的我早已對自己說過不下百遍,改變不了定是沒有到那么迫切的情勢下“不得不”什么,所以就這么將就的過活吧,也沒什么“非要”不是?
如果我向你傾訴過什么,那一定是我太難過了,也可能,我的身邊就只有你了。
所幸還剩著這點固執來難為自己。
秘密還是適合用來拉近關系,亙古不變的心機大法NO.1,煽情?算了。
突然會想。啊,原來我連你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