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二十歲的愛情,是兩人初見的心動,是他打籃球時停在半空的修長手指,是他蹲下身子為你系鞋帶的寵溺,是你買了大堆零食等他一起看電影的甜蜜……那時的我們,以為愛情就是這些,連同讓人臉紅心跳的情話與親吻,成為青春里抹不去的心事。
可是后來,那些令我們深陷的愛情,卻轉眼不見。你發現他對你的熱度也就180天,似乎愛情本是一罐只剩半年的鳳梨罐頭,只是我們一廂情愿地許下一輩子的誓言。后來的后來,他的情話也對別的女孩說起,他也彎腰給她系鞋帶,也會給她哼斷腸的歌,可你的心里、眼里早已刻下了他的樣子,即使他那樣傷害過你,你依然不悔當初的遇見。初戀的女孩狠心將不舍剪斷,她一定會開啟新的人生,只是,那個人很難忘卻了。
女孩一度覺得自己愛錯了人,如果當初也只是朋友該多好。如果當初遠望著那個身影,淡然笑著,或者擦肩而過,過而不見;如果他挽著別人的手臂,笑笑地與你打個招呼,該有多好。
女孩不恨他,因為恨他就像否定了自己的青春年華,而那個時候的自己是多美好,可以全心全意地愛著一個人,可以如此單純地面對這個世界,而世界在她眼中也如此溫柔。
02
愛錯了嗎?愛沒有錯,錯的是女孩的美好沒有被相同的美好溫柔以待。
如果不是那個人,也許女孩不必體會背叛的滋味,但也或許品嘗不到愛戀的熾熱;如果不是那個人,也許女孩不必等在深夜的雨里,但也或許失去很多刻骨的回憶。
校園里的愛情,連背叛都來的那么純粹——不為別的,只是另一個女孩與男孩更“合得來”。另一個她就像“另一個他”,隨性、奔放、什么都不在乎,最關鍵是兩人能玩到一塊。那時在男孩眼里,以前那個女孩已然是村妞一枚,守舊、無趣、木訥,還黏人,總之,男孩棄之如糞土。
女孩的愛一直沒有變,她知道他與自己不同,而當初她愛的,也就是這份不同。因為這份隨性,她追尋著他,迎合著他,也收獲了幾分夢幻與甜蜜。女孩看出男孩隨性外的傷感與深情,以為他骨子里是篤定的,以為他哼著的情歌就是他的愛情觀,那么忠貞。
可是女孩只對了一半,男孩子到底只把她當做了玩伴,感覺無趣了就要換個玩伴?;蛟S男孩比女孩更早看到了彼此的不合適,女孩的愛太沉重,太認真,他玩不起了。
如果他能明明白白地與女孩分手,女孩便可以敞亮,可偏偏男孩選擇了隱瞞與欺騙。男孩像一個情場高手,一邊依偎著新歡,一邊哄騙著舊愛。女孩傻傻地以為兩人真的只是因為不合適,直到她親眼看到男孩和另一個她手牽手漫步在校園。
當無數次的原諒與相信換來眼前這殘忍的一幕,女孩才明白,原來一直都是自己在自欺欺人。女孩問那個她,“你們會結婚嗎”?那個女孩輕蔑地笑了,“我們兩個從來沒想過以后,只要當下愉快便好了”。原來如此! 難怪男孩要她而不要自己,男孩和這個女孩真是登對,兩人的人生觀、愛情觀竟驚人得一致。
女孩慶幸自己在九月午后明晃晃的太陽下見證了這一幕,它破碎了女孩曾經地癡情夢,卻也讓她終于可以放下這個人,往前走走了。還記得好友那句很有哲理的勸慰——不管你現在的天空有多么灰暗,當你終于領悟走出來了,你抬頭望見的,一定是一片蔚藍。
03
在若干年后,女孩用另一種眼光審視這段過往,發覺自己并不恨男孩。她說,至少因為他,自己單純而熾熱地愛過,也感受過陽光與歡愉;她說,也許她只是愛那樣愛著一個人的自己;她說,男孩只是個迷路的孩子,只是自己無力去營救他了。
女孩也更清晰地認識了自己,那時的她,或許就注定會遇到那樣一個他。給的太容易,得到的就不珍惜;開始得愈濃烈,結束得愈潦草;還沒了解就急于認定,結果一定不是想要的結局。
但是,年輕不就是這般,敢愛敢恨,飛蛾撲火。
沒有愛錯的人,只有往前的路。
百轉千迴,才更珍惜當下;企盼良久,才會捧在手心。
于女孩而言,家就是她最值得付出愛的地方。家里的人才是最應該在乎的人,這是那場初戀讓她學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