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師的這些年,我發現孩子似乎越來越嬌氣,越來越玻璃心。以下是一年級的孩子時常有的投訴,讓人聽來實在無法回應。
老師,他在看我。
老師內心獨白:老師無法控制他。
老師,他在笑我。
老師內心獨白:老師無法控制他。
老師,她今天沒有和我玩。
老師內心獨白:老師不能每天派人給你做朋友。
老師,我跟他說話,可是他沒有理我。
老師內心獨白:這也不在老師控制范圍之內。
??
作為家長的你是否也會覺得孩子常常因為很小的事情不開心甚至發脾氣呢?這個時候你是否總會羨慕那些寬容樂觀的別人家孩子呢?
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樂觀堅強,如何不玻璃心呢?其實方法就在家長自己這里。
我有一個學生經常會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而不開心。比如自己功課做得慢,老師批評她,甚至有時同學善意的笑也會被她誤認為嘲笑。幾乎每一件小事都需要老師跟她解釋,她才能確保大家是喜歡她的。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各種方法增強孩子的自信,讓孩子更樂觀,但收效甚微。直到我見到了她的媽媽,我明白了一切。
孩子的媽媽雖然客氣友善,但在談論女兒的時候一直都在強調其他人對女兒的影響。媽媽對于孩子們在做功課時互相比速度的狀態表示很憂心,覺得孩子們互相比較會影響女兒的自信心。同時她又提到女兒在參加英文校外研習時,說錯了一個中文句子,當時女兒已經意識到了,想要改正,可是被一個嘴快的孩子提前說了。女兒很受傷。這位媽媽覺得那位嘴快的孩子非常不禮貌,她覺得很無奈,也很擔心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信心會受到很大的打擊。
作為老師我非常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但是她這樣的想法恰恰是女兒如此玻璃心的根源。
不可否認周圍的人會對自己有影響,但是如果太強調別人對自己的影響就會忽視自我的成長。自我成長是一個人終生要學習課程。如果一個人從小時候開始就不斷強調別人對他的影響,而不去考慮自我的成長,那么他長大后遇到問題和困難時,他也只會責怪自己父母或者周圍的人。這位媽媽看到自己的女兒做功課動作慢,沒有和女兒一起探討如果提高速度,而去責怪其他人的競爭意識,這本身就是一個本末倒置的行為。要知道競爭是人類的天性,即使在香港寬松的國際學校,老師們不會去強調排名,你也無法阻止孩子們之間的比較。我有一個學生回去跟媽媽說他排班級第五,當時我還覺得詫異,因為我從來不排名,就連發試卷都很注意孩子的隱私,盡量不會讓孩子們互相看到試卷上的分數。后來我特意查了一下這個孩子的成績,果真是第五名。所以競爭,真的是無法躲避的。而那些喜歡糾錯的孩子,雖然他著急指出錯誤有些不禮貌,但他指出錯誤本質上也并沒有錯。我們也無法避免一個糾錯的人。這位媽媽在責怪一些根本無法避免的情況,無疑是在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巨大的阻礙。
如果你想要給孩子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就請引導孩子注意自身的發展,接受周圍的壓力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