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借著長葛教研室倡導的"一課一得"之課例研究活動的東風,長葛十二中語文組于2017年新學期開始之即,針對棘手的節選自名著的長篇小說,展開了熱烈的探討和深刻的研究。
? ? ?節選自名著的長篇小說篇幅長,寫法多樣,人物刻畫經典,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文學價值。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處理得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還可以端正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但現實卻是學生學的時候喜讀厭學,老師教的時候走馬觀花,并沒有發揮經典名著應有的作用。針對這種情況,我校青年教師劉飛提出了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給老師們處理教材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徑。
先把書讀薄,再由薄變厚
教師在備課中深入教材,細品雕琢,找出文章的關鍵字,提綱鍥嶺,把書讀薄。以《范進中舉》為例,通過教師的解讀,只保留了“瘋”“噫”“好”三個字。
“瘋”
? ? 老師先抓住通篇文章的關鍵字---瘋(范進中舉喜極而瘋,瘋的時候是什么樣的狀態?從中你可以看出范進的什么性格特征?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反復朗讀,思考,批注中完成了瘋的神態(看、笑、牙關咬緊、大笑)、瘋的外貌(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瀝瀝一身水、鞋也丟了一只)、瘋的動作(拍、爬將起來、飛跑、踹、掙起來)以及瘋的語言(噫!好!我中了!)。學生從一個“瘋”字延伸出了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外貌描寫,感悟到范進熱衷功名的核心性格,通過擴散型思維又把書讀厚。
“噫”
? ?在完成第一環節的學習后,老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范進中個舉人就會發瘋?他中舉前經歷了什么?中舉后又收到什么待遇?學生自主補充導圖,梳理歸納中舉前飽受胡屠夫等人精神和經濟上的雙重凌辱的情節,感知一個噫飽含道不盡的心酸,說不盡的屈辱。
“好”
? ? ?在前兩個關鍵字的發散拓展中,關于“好”字的挖掘就是水到渠成啦,范進中舉后身份發生了什么變化?經濟條件有沒有好轉?學生發散拓展補充,眾鄰居、胡屠夫、張鄉紳紛紛送來錢財,房子,敬范進像神明,這樣冰火兩重天的對比,學生自然感知到作者對對封建科舉制強烈的諷刺之情。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一稿二稿三稿,初備復備再備,自說眾議再議,有激情有拼勁的成長型教師打前鋒,有經驗有格局的專業性老師當厚盾。長葛十二中全體語文老師在學科組長劉俊霞老師的帶領下,在優秀老師張靜靜的幫扶下,不厭其煩的從雞蛋里挑骨頭,學習應以學生為主體,“瘋”“噫”“中”這三個關鍵字是老師提煉出來的,如果沒有老師,學生能不能找出關鍵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否真的提高了?一連串的問題引起了我們對教學理念的思考,是啊!教學應以學生為根本,否則課堂再精彩也只是花架子!基于此,長葛十二中語文教師大刀闊斧,打破已有的思路,重頭再來,終于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授課思路:再長的小說都用兩課時處理,第一課時大膽放手,學生自主完成識字詞,明常識,梳情節導圖;第二課時緊抓人物,以人物導圖為核心突破寫法突破主旨,最終形成條例清晰,重難點突出的思維導圖學習筆記,為高效課堂創設條件。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課例研究基于一線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困惑,落在一線教師的教學實效。教學相長,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主動學習積極成長才是學生最大的福祉。感謝長葛教研組的倡導,更感謝長葛十二中語文組這個大家庭,讓我在反復打磨中進步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