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體操去哪兒了?

? ? ? ? 現在有多少學校還在做廣播體操呢?為什么那么多學校都不做廣播體操了呢?廣播體操去哪兒了?記得我們上學那會,廣播體操是一定要做的,但現在呢?絕大多數的學校上午的大課間,學生從做廣播體操改為跑操了!

? ? ? 學生上午的大課間,以前一直做新的廣播體操--舞動青春。學校突然讓體育老師改成跑操了,當然是受衡中的影響,衡中的學生,可謂學生中的雇傭兵!看到他們學校的學生跑操那么整齊,而且跑步的姿勢與一般的不同,他們的手臂不是前后擺動而是與前后成45度角擺動,并且是后面的同學緊跟前面的腳步,人家說主要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整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 ? ? 開始,老師還認為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體育組長還說給他一周時間,可是后來的效果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主要是各班控制的不太好,各班之間距離和自己班跑得太散,老是造成堵塞,總是跑不了多長時間就不得不停下來,讓他們在原地跑步,許多學生還是懶得動,總是時斷時續地跑,總也不行。于是,老師們在每次上都訓練他們跑好多圈,要求他們要橫排的四個人要統一行動,要掌握好跑步的速度,要體委帶領大家跑步和喊口號,他要跑在隊伍外側中間部分掌握全班的速度和整齊程度。可是一周下來,還是那么亂不見起色。后來,領導和體育老師想了許多方案,也不斷地調整方案,讓班主任跟班級跑,體育老師跑所在年級跑和控制速度,調整來來去去多個來回開始收效并不太大。在外道跑的高中學生還好一些,內道的初中生總是太亂,主要是那么學生還是年齡小、愛打鬧,組織紀律性太差了,雖然老師們多次強調要注意班級自己同學之間的距離和班級之間,可是總有的學生在跑時打鬧,有的還把手放在口袋,即使多次強調總有的學生不注意,讓老師們真是費了好大的勁,才總算好一些。

? ? ? 經過三周的訓練,總算好多了。在體育課總跑好多圈,在跑步當中口號是那么響亮。高中生總歸來說比初中生好多了,他們的組織性和自覺性要強一些,他們也給初中生帶了好頭。許多班主任都是跑在隊前、隊后,與學生一起跑步。就連體育老師也受到了鍛煉,原來曾經的體育健將連400米跑道一圈都跑不下來,他們也需要日常加強鍛煉。由于我每天都堅持跑步,在400米跑道最少跑6圈,多了8圈,每天都能跑3公里左右,一些體育老師說,不鍛煉真不行啊!自己連一圈也跑下來,有的雖然能跑一、兩圈,可是跑下來也累得夠嗆!看來是不光學生要鍛煉,體育老師也要鍛煉了。通過跑操比原來做廣播體操好多了,因為這些日子天氣也比較冷,總比做操暖和些,學生們也可以跑幾圈了,也讓那么不自覺的學生不得不跑一下了,比做操不愛動的情況好多了。

? ? ? 廣播體操不好嗎?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系統廣播體操,由教育部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組織創編,由“七彩陽光”“希望風帆”“舞動青春”和“放飛理想”等四個操組成。

? ? ?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介紹,《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系統廣播體操》由“七彩陽光”“希望風帆”“舞動青春”和“放飛理想”等四個操組成。教育部成立了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系列廣播體操的創編委員會,由學校體界的著名專家、學者,有一線的老師,還有不同專業的專門人才組成,創編委員會設了動作創編組、音樂創編組、科研與實驗組、掛圖研制、錄像與后期制。

? ? ? 跟前兩套廣播體操相比,該套廣播體操的突出特點是以身體各部位活動為主,身體活動的幅度比較大,運動量有所提高。更加注重對中小學生良好身體姿態的培養,以及發展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注重體現中小學生在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健康成長,朝氣蓬勃,樂觀向上的時代風貌。具有“好學、好教、好看、好練”等風格特點。遵循了教育性、健身性、科學性、意識性和適應性的五大原則,制定的動作創編方案,并明確了一下創編要求:

一、符合學生學習和鍛煉實際。廣播操的實施對象是全體學生,因此首先比較明確動作創編要簡單易學,易掌握,易普及。

二、合理設計每套操的動作時間。根據中小學生身體發展的規律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鍛煉的實際效果來考慮確定動作時間為4分27秒—4分33秒之間。

三、形成每套操獨特的風格特點。在縱向上,始終保持了層次性、簡潔性和必要的銜接性。同時體現出不同學段的特點,音樂的創作與整套操相匹配。做好四好,“好學、好教、好看、好練”等風格特點。

? ? ?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系統廣播體操》是基本的操、是國家的操,更具科學性。他不否定地方操和校操,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 ? ? 據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在安靜時攝氧量10%到20%之間,隨著廣播體操運動的開始和進行,攝氧量逐漸增加,分值達到了最大攝氧量的60%到80%,平均值在30%到45%之間。心率的變化過程與攝氧量的變化基本一致,平均值在最大心率的60%到70%。

? ? ? 實驗研究的結果表明,《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系統廣播體操》運動負荷適宜,能夠有效促進各年齡階段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增強體質,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調查研究,它的主要內容是受視學生對本套系列廣播體操的接受情況,及其對動作、音樂等方面的感受與評價,調查結果表明,從總體上看,本套廣播體操具有較強的時代氣息,運動持續時間和運動負荷適中,對于學生的學習難度也比較適宜,適合在廣大中小學生中開展,通過對實驗研究和調查研究結果的分析可以說明,《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系統廣播體操》其中的四套操運動負荷科學合理,運動強度適中,以有氧代謝為主,運動結構合理,學生長期堅持練習,可以改善和提高心血管系統的技能水平,對于促進學生正常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

? ? ? 然而,為什么大課間把廣播體操改成跑操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變主動為被動。廣播體操要動地去做,而跑操卻是被動地去跑步,其實,這不就是一起跑步嗎?還非裝個操呀!做廣播體操的時候可能會有懶洋洋,而跑操中卻不能偷懶而掉隊。不做廣播體操而去跑操,學校也是一種被動的選擇。

二、以不變應萬變。在做廣播體操的過程中要求的動作多,動作要領多,動作變化多。而跑操只要你邁開腿跑起來就可以了。

三、學情深層變化。以前的學生求知欲更強,對學習的主動性較強,對廣播體操的接受度高。而現在的學生更不愿意主動去做,對廣播體操接受較難,這可能是更為根本的原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