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琴彈得那么好,為什么就不知道問一下對方的名字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看了反應二戰時期猶太人遭受德國人殘害的電影《鋼琴師》。

這部電影自始至終都在向人們揭示戰爭的殘酷。活在戰爭中的人惶惶不可終日,尤其是那些生死未卜的猶太人。

年輕人斯皮爾曼,原本是波蘭一位才華橫溢的鋼琴家,有著相當一批追隨者和崇拜者。但是,戰爭改變了一切。戰爭不但使身為猶太民族的這一家人失去了體面的生活,甚至要面對最起碼的溫飽問題。他們被關進了華沙的猶太人生活區,每日面臨的已經不只是溫飽問題,是更加殘酷的生死問題。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死的人是誰,永遠不知道下一秒將要發生什么。死亡時時籠罩在每個人的周圍。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戰爭讓斯皮爾曼從一個優雅體面的鋼琴家,淪落為一只過街老鼠,眼里充滿恐懼、小心翼翼、拼命謀求生存。

這不禁令人感嘆,統治者不顧一切發動戰爭,而和平對于百姓來說該有多么重要。在戰爭中,能夠留得一息已屬幸運,其它的就什么也不要奢望了。

好在,他有才華。無論在任何時候有才華的人都會有賞識他的人。他先后得到了幾位粉絲的幫助,在德國人的槍林彈雨下,顛沛流離,幾次差點喪命。他幸運地躲過了德國人的地毯式排查,藏身于一座廢墟之中。有一天,就在他意欲將一個罐頭打開為食的時候,一個德國將官聞聲而來。此時,觀眾的心怦怦直跳,我們仿佛聽到了死亡的聲音。然而,沒想到,這名德國將官也是一位鋼琴愛好者,十分珍惜他的才華,不但沒有加害于他,還為他送去救命的食物,甚至在俄國人即將打進來的關鍵時刻,還最后一次送來了食物,并將自己的大衣也留給鋼琴家御寒,足見其惜才愛才之心。

圖片來源于網絡

雖為不同的立場,但是他們共同盼望的都是戰爭的結束。在德國將官即將離開時,他問:“戰爭結束了,你打算做什么?”鋼琴家說:“彈琴。”他說會在電臺里彈。德國將官滿懷期待地問了鋼琴家的名字。這個時候,作為觀眾的我好著急啊!我有一種預感,后面還會有什么故事發生。斯皮爾曼鋼琴彈得那么好,為什么情商就這么低呢?面對一個冒著生命危險救了自己的人,怎么就不知道問問對方的名字呢?!

果然,這名德國將官被俄國人抓進了戰俘營。雖然,他請求一個自稱在電臺演奏的音樂家來幫忙,但是斯皮爾曼并不知道這位救自己的恩人姓甚名誰。而最終,這名冒死救下他的德國人,只能悲慘地死在俄國人的戰俘營中,令人無限唏噓。

也許,真實的歷史事件中,并沒有德國人請求斯皮爾曼救援的這一幕,導演只是為了增強電影的觀看效果而設定的。然而,你不得不承認,這一情節的設置,讓整個故事在結尾的時候依然保持著殘酷、無情的基調,狠命地揪著觀眾的心,即使是鋼琴家成功地活下來,并能夠一如往昔優雅地坐在鋼琴旁,十指跳躍……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