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這本書,以前聽過,好像還有個前篇叫【活法】,一直不想看。說真的,對日本的東西,抵觸情緒很重,個人感情也好,民族感情也罷,都無法喜歡這個國家,包括他們的產物。但是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你不喜歡的東西偏偏有它存在的價值。這實在是個令人很懊惱的問題。
幾年前就看過這本書,印象深刻。當時覺得看一遍就夠了。
但是最近幾天又看了這本書,因為開始認識到一件事情對有的人來說要看很多遍,這次再看,對我自己,大大不同,也許是因為境遇有了大的變化,心思不同以往了,所以再拿起來一看,竟然看到了一些不同的東西。
先說下這本書大概分為幾個部分:
首先,磨練靈魂,提升心志,為什么要工作
講的是我們為什么而工作
工作造就人格
“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
那些智慧迸發的瞬間
乍看的不幸,實際上是幸事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堅持“愚直地、認真地、誠實地”工作
并且要每天反省
我很幸運,因為我恰好是個幸運地撞上了“該做”、“能做”、“愿意做”三個條件都滿足的人。
所以當時我覺得我看一遍已經夠了。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年輕人(當然我也是年輕人,因為我永遠十八歲),確實存在一些不好的思想,不想工作,或者希望輕松輕松地工作,就能得到很高的回報,而且總是抱怨人生不如意,沒人發現自己的才能,認為人人都不理解自己,覺得自己已經很認真了,可還是被指責,走到哪里都做不長等等。在我的身邊這樣的朋友這樣的人太多了,你若是想給他們提個醒,還立即招來白眼,認為我太假。我假嗎?不是,恰恰相反,我覺得自己太真,我還覺得自己只是缺個機會。
我一直告訴自己,我不能放松,我要時刻準備好,要不機會來了,就沒法抓住。而有些機會,一生只會有一次,甚至一次都不會有,他們只會從你身邊滑過,就看你能不能發現能不能看到,最后能不能抓住。
其次,讓自己喜歡上所從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改變“心態”
“迷戀”工作
感動給人注入新的動力
“抱著產品睡”
傾聽“產品的哭泣聲”
成為“自燃型”的人
勇于在“旋渦中心”工作
我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說到這里,我不得不說,我要感謝我以前工作的天光公司!因為我真正能這樣,恰好是從進入天光公司才開始的。
在我進入天光公司以前,我的工作不是很穩定,一下到這一下到那,當然,其中原因并不都是覺得工作不合適,也有一些其他因素,但結果都一樣,就是不穩定。雖然收入沒有太大差別,但是心理的感受卻截然不同。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真的,就是這樣。我個人認為,一個人要在工作上找到了歸屬感和安全感,才能真正愛上這個工作。
我做的美術這一行,的確是我的愛好,據我媽媽說,我從沒上學之前就已經表現出對這一行的喜愛了。但是我生活的地方,和那個時候的人的思想,卻認為只有讀書,考大學才是出路,像是現在這么流行的藝體專業,都是旁門左道。所以我家里人并不贊同我學畫畫。雖然上小學后學校的美術老師,親自找到我媽媽,要單獨教我學畫畫,可是我媽媽他們都不同意,認為那會讓我讀不好書,沒出路,結果我的愛好就這么被扼殺在搖籃里了。
雖然多年以后,我父母也覺得早該讓我學畫畫,但是畢竟是多年后了。不過我并沒有因為這樣而放棄這一行,我覺得喜歡一樣東西,喜歡一種生活方式,從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學一門技能也是一樣,從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所以后來,一開始我并沒做到跟自己愛好相關的行業,但是我一直沒放棄。無論做什么工作,我都能讓它跟愛好結合起來。這樣,讓我在任何工作中都能找到樂趣。我很慶幸,我能這樣適應生活。
轉機就出現在我進入天光公司之后…
如果之前的那些年都是在努力從工作中找到樂趣,那么進入天光公司之后,就是努力把樂趣從工作中帶到生活里去。
因為碰上一個“該做”、“能做”、“愿意做”的工作,不是人人都可以的。我可能比大多數人都要幸運。但是要碰上這樣的工作,事實上也是自己創造的機會,如果我沒有準備好,即使碰上了,也沒法勝任,那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說,要時刻準備好!這句話絕非隨便說說。
第三,以“高目標”為動力:持續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不斷樹立“高目標”
首先“必須得想”
把愿望滲透到“潛意識”
當你竭盡全力時神靈將會現身
始終“以百米賽的速度奔跑”
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的攝理
任何事情,的確要先想,想到了,才談得上做,那句話是咋說的,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真的是神一樣斷言。
第四,持續就是力量:抓緊今天這一天
持續的力量能將“平凡”變為“非凡”
比昨天更進一步
全力過好今天這一天
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
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已經不行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開始
苦難和成功都是考驗
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嚴酷鍛煉人
哪怕險峻高山,也要垂直攀登
第五, 追求“完美主義”: 怎樣才能出色工作
出色的工作產生于“完美主義”
成敗取決于“最后1%的努力”
橡皮絕對擦不掉的錯誤
最重要的是“注重細節”
制作“會劃破手的”嶄新的產品
事先“看見完成時的狀態”就定能成功
抓住一切機會磨煉“敏銳度”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第六,“創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鉆研創新
敢于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掃地”改變人生
外行的長處是可以自由發想
既然定了計劃,就一定要實現
樂觀構思、悲觀計劃、樂觀實行
將創造發明導向成功的“正確的地圖”
結語“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人活著是為了吃飯嗎?”
不管是誰,看到這句話,你認為對嗎?對?全對?全不對?一半對一半不對?
我想到一些人說的話,“過一天是一天”,“管他的,明天再說”,“這又不是我的事”…諸如此類,太多了。我想到的是,如果人人都這樣想,世界該多慘!因為大家都只是為了活著才吃飯,而且是為了自己活著才吃飯。這樣的生活態度,其實都是會直接延伸到工作中,延伸到一個人的心里,那樣就徹底完了。
活著只為了吃飯,工作只為了吃飯,所以怎么會有激情去工作呢?當然也不會有激情去生活,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人生態度。如果你每天的工作都讓你痛苦,你的生活也不會幸福到哪里,只有投入到工作中的人,才會體驗到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我現在每天早上起來都感覺到新的一天,又有新的工作,新的開始,新的希望。也喜歡放大假,因為放大假可以使我身心放松得到休息,可是休息之后,一回到工作上,又讓我找回動力,找到不停地學習的動力,每學會一樣什么,或者又做了一件工作時感到無比開心,因為覺得這樣自己才是活著的,才是真正活著的!
這樣的心態讓我無論碰到什么問題什么難關,都能快速解決,或者找辦法解決,而不會嚇呆在原地,或者干脆放棄。就像“誰動了我的奶酪”那本書一樣,發現沒有了食物,你不能一直呆在原地唉聲嘆氣,而是要趕快尋找另一處有食物的地方。發現問題,不能退縮,也不能怨天尤人,因為那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迎上去才是最積極最正確也最能解決問題的途徑。
當我明白了這一點,我發現自己比任何時候更積極了,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充滿激情地去積極工作,才能更好地生活。
所以人吃飯是為了活著,可人活著卻不是為了吃飯。明白了這個道理,會讓我積極地投入到工作中,會讓我覺得工作是件每天都期待的事情,早上一起來就會想起今天要做些啥,今天的安排是哪些,今天一定要把那個什么什么弄懂……這樣的感覺這樣的心態,讓我再累再苦再忙也甘之如飴。
也許說得遠了,但是如您所見,以上,甚至還有好多沒寫出來的話,就是我真實的想法,不論看不看【干法】,我都是這樣在想,更是這樣在做。因為我的人生要我自己創造,我的生活是自己在過,我的事業要自己來譜寫。
如今,我的生活看似一團亂,我也幾乎迷失,沒有方向,甚至也苦悶猶疑,但是今天看完這本【干法】,讓我又重新找到方向,找到動力。
吾不自救,誰會救吾!
來到簡書,來到寫作營,認識這么多有共同興趣,又熱愛生活的人,是吾之大幸!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