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Facebook關了200家VR體驗店,差不多砍掉了在美開設的500家體驗店的40%,據《中國VR體驗店現狀白皮書》顯示,2016年全國3000家VR體驗店中,實現盈利的僅三成。
作為一個消費者來說:
1。是體驗內容本身分類還很少,通常還是以游戲體驗為主,目前來看主流valve平臺上支持VR的游戲大作并不算多,所以造成體驗店給顧客的體驗內容也是相對也會少很多,體驗者剛開始體驗會覺得很新鮮,但是時間久了就會發覺并沒有特別多的新鮮感,久而久之就會停止消費,而且設備上面也會殘次不齊,國產VR,進口Oculus,HTC VIVE,PSVR等等,體驗感差異很明顯,而且由于硬件配置,也會讓體驗者產生不同的感覺,而且一般消費者并不會重復對比不同設備之間的區別,所以很容易造成“VR原來就是這樣(粗糙,無聊)或者(震撼,有趣)等等的心理”,很直接導致消費者二次消費,以及向周圍朋友傳播觀點。
2。VR體驗店前期投入成本很大,包括軟硬件,房屋場地等等設施,所以在初期即便是賠本,對于普通消費者單次消費金額還是比較高的(筆者在深圳和三,四線城市都體驗過各種VR店,收費標準相差比較大,但是體驗內容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這個問題畢竟在于投資與回報成本沒有辦法很好的均衡,而且市場定位還是比較模糊,所以如何更好的降低設備投入這一塊的資本是有效提高投資回報的主要手段
3。消費者對VR的認知還處在粗略體驗的階段,VR體驗其實現在的定位還是有點類似游戲廳的情況,花錢玩一下,并沒有讓消費者產生粘性和依賴性,所以很多消費者體驗過后很難再進行二次消費,所以目前的VR體驗店投資回報都產生在新增用戶身上,這樣就需要更多資金進行宣傳推廣。這樣一來盈利比例會更低
4。VR體驗店都推薦玩家辦理充值類型會員卡,一般來說比起單次消費,這樣充值后消費的單次費用會降低60%到70%左右,還是相當劃算的,但是就目前而言,VR體驗店運營時間也會比傳統類型的游玩項目更短,很多體驗店只是下午2點開始,晚上10點基本上就停止營業了,這樣應該是更好的節約成本
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開始嘗試做教育類型,或者購物類型VR,例如淘寶的buy+(雖然只是在雙十一的時候火了一把)等等,都是VR可以嘗試介入的領域,但是目前所有的VR問題都是內容過少,體驗重復性不大,所以要如何讓VR走的更遠,真的還需要一個像蘋果iOS和谷歌安卓更新迭代,徹底引爆移動互聯網內容的井噴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