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宣布失效一批規范性文件,包括《關于繼續實施“985工程”建設項目的意見》《關于補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設規劃的通知》等。
簡單地說,985、211官方宣布失效了。
大部分網友評論里都表示,這不過是換湯不換藥而已,國家還是給這些學校投錢,好學校永遠是好學校,招聘單位的要求會變成“原985、211高校畢業”。
如果985、211的影響那么容易被消除,不是說明實施了那么多年一點用都沒嗎?
在大學生遍地跑的中國,一個好的用人單位是倍受矚目的。
如何才能從大批量簡歷里篩選,HR只能相信好的學校出來的人散德行的概率更低。
在這之前好學校的標簽就是985、211。
你四六級過了不一定說明你英語很好,
但是沒過只能說明你懶!
這是大數據的結果啊!
你憑什么要求別人從你現在的平庸中推斷你將來的輝煌人生?
你有多不一樣得在簡歷中體現出來,那些能讓學歷忽略不計的亮點,在哪呢?
想讓別人多看一眼,你得證明你值得啊!
這些都沒有就抱怨只有名校畢業才能獲得機會不公平,那是你玻璃心你活該。
名校優勢是人家寒窗苦讀那么多年應得的。
那985、211失效前后真的沒有差別嗎?
好學校永遠是好學校嗎?
填志愿最尷尬的就是分數明明可以上211,但是這個學校真的不怎么樣,想填另外一個沒有任何標簽的大學,又怕畢業就業出現門檻。
985、211高校在各省分布情況真的是很!不!公!平!
憑什么浙江就!一!所!啊!
在某些地區的高校掛著標簽實際質量根本不行強占資源,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所以985、211的失效,提供了新的標準來衡量出色和一流的定義。
剔除這些假裝優秀的,容納更多更有潛力的高校進來。
標簽的影響在于被影響過的人的觀念有多深刻。
你知道你父母很多想法都已經落后了,但他們因為種種原因并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就算他們不改變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個世界的秩序是由最先進的人建立的,不會因為一部分人的保守就停住前進的腳步。
秩序的更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落后的人會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先進的人會更先進,直到建立完全不同的游戲規則。
985、211失效之后仍然以這兩個標簽評定大學生的人大有人在,唯一的解決辦法是出現越來越多的非名校畢業的優秀學生。
當這種現象稱為普遍之后,這兩個標簽、信奉這兩個標簽的自然會被淘汰。
我們應該負責的是向前走,其他的,時間會解決。
時代是流動的,標簽也會一直存在。
流動的結果一定會趨向于合適和理性。
也許我們的受教育階段不能被985、211失效的好處惠及,但我們終究會改變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