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饑餓感來襲,何處安放“一心向吃”的洪荒之力?

饑餓的夜,如此寂靜

凌晨四時,饑餓感洶涌來襲。?

那種虛無感從腹部核心區開始滋生,快速蔓延全身每一個細胞,把方才的未完待續的夢硬生生地拖拽回現實,并一圈圈地加上虛化鏡頭,直到沒有一丁點殘存。我的脊背觸碰到硬硬的床板,臉頰感知到枕頭的褶皺,耳朵捕捉到客廳掛鐘的滴答——

很無奈的承認:我已經徹底進入清醒狀態,并即將開始漫長的等待。在黑暗中等待破曉的第一縷晨光熹微,在寂靜中等待鄰里的第一聲碗碟碰撞。

我一直想對這段“神奇玄妙”的蘇醒過程進行一個準確的定義,卻不知該把它解釋為何物。文藝一點,稱作“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如何?顯然,前半夜的“豬一般”的睡眠質量在此處不大貼切;勵志一點,稱作“嚴格自律早睡早起”如何?我瞅瞅自己絲毫沒有改變的蛤蟆趴,又自知這個稱號愧不敢當。

我懶懶的黏在床板上,姿勢雖不雅,但自認為很像古龍小說里絕頂高手在潛伏期間“吸天地之靈氣納日月之精華”的樣子。當我獨享這么一個無人叨擾的時空,自然而然開始大開腦洞:思緒飄飄悠悠回到盤古開天辟地前,滄海神洲一片混沌,人如出生嬰孩般只追求口舌之欲,后來文明開化,人開始懂得自律與節制,再后來百家爭鳴,出現先哲圣人仰望星空,精神理想在普適概念里開始凌駕于物欲之上。瞧我現在這狀態,應該算是“口舌之欲”與“精神追求”的博弈吧?

就這樣,我的意識在亢奮的精神和疲累的軀殼間掙扎著,導致我以上一番神志清醒的胡言亂語。但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被餓醒絕不是一個好的體驗!”明明記得某篇雞湯文曾信誓旦旦地說過,每天負責喚醒我們的是個叫作“夢想”的東西,不是嗎?

因饑餓而無處安放的洪荒之力

于是在接下來兩個小時獨處時間里,我在饑餓感的驅使下,一邊腦子飛速的思考運轉,一邊手指機械地敲打鍵盤,誕生了以下關于“饑餓感”的碎碎念——

當我們身處與自我意愿相悖的“非舒適區”時,本能的第一反應是抗拒,接下來就是找到那個“始作俑者”,比如,在這個case里面,不可否認的“罪魁禍首”就是我昨晚沒把胃侍奉好,導致它半夜報復不得安睡。而找到原罪之后,我們就會分析主客觀原因并有選擇性地為“罪魁禍首”進行開脫。比如,現在,我就得來念叨念叨——“饑餓感”的好處。細細想來,還真不少。

1、奇妙的感官體驗

不知你們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當饑餓感來襲,全身的每一個感官都會變得非常敏銳。平日被忽略的微妙細節此刻都會被放大,比如平日里味同嚼蠟的米飯此時居然有了麥芽的香味(此處出現白百何陶醉臉)、平日里一樣脖子一大口的涼白開此時也有了絲絲甘甜。當身體發出饑餓信號的同時,它也會激活所有對接外界世界的“觸角”,眼耳口鼻全隊出動,把所有外在世界能帶給你的感官刺激全部收入囊中。當然,這里的饑餓帶來的奇妙體驗絕不包括極端情況,否則低血糖餓暈過去可就弄巧成拙了。

2、難得的靈感涌現

一旦吃飽,血液主要進入消化系統幫助腸胃運轉,降低大腦的工作效率,易讓人感覺倦怠。而饑餓感相反,其引起的激素分泌往往會給人帶來暢快、輕盈的主觀感受。伴隨著強烈的精神興奮感,此時,人的工作效率的創意思維會被大大激活。因此,不妨試著在適度饑餓的狀態下從事一些腦力工作,比如寫作、思考、記憶等。這個時候拿支筆,捕捉下腦海里一閃而過的點滴,或許這就會是你靈感噴涌、產量翻番的高效時段哦!

3、清醒的自我省視

古語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適當的饑餓感讓人保持一種頭腦清醒、心神平靜的狀態,這個狀態適合反思和省察。在與饑餓感的抗衡中,也是一次與物欲抗衡的過程,有益于一個人對意志力與耐力的強化。

當然,以上所說的饑餓感都有一個“適度范圍內”的前提。


【此處是一道有良心的分割線】

當然,對于處于荷爾蒙旺盛的生長發育期的少年少女們,這種“苦行僧般”的齋戒訓練未免太辜負生活的美意。

因此,我比較提倡的生活方式是:聽從自己身體所發出的信號。

這里可不是指隨心所欲的“想吃就吃吃得酣暢”,而是指一種有節律且有質量的生活方式。具體而言,就是對于不斷膨脹的口腹之欲略施節制,又不抹殺對美食的天然追求。尋找到一種平衡、健康、可持續的飲食習慣并長期堅持。

如果說,吃or不吃,是道相對簡單的選擇題。那么,吃什么,就是一道眾說紛紜的開放大題。國人對吃什么的研究熱忱縱貫幾千年從未泯滅。在這里,我想聊聊,在饑餓感來襲時,如何吃的無負擔、吃的高水平。

1、首先,我們要揭開饑餓感的真面目。具體步驟就是,克制住體內那股“奔向廚房打開冰箱胡吃海喝”的洪荒之力,讓身心平靜下來,感受一下:這種對食物的強烈欲望究竟是源于饑餓還是寂寞?思考一下:此刻的食物對你而言,究竟是為了果腹還是排遣壓力、轉移注意,甚至寄托空虛?

2、其次,確定了進食的必要后,我們需要估計進食的量。在這里需要做一個合理的預算,此時要考慮,你把這一餐作為加餐還是主餐,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是否還有進食的安排?(吃是件大事需要吾日三省)根據進食量選擇合適的容器裝盤。

3、再次,確定進食的種類。在這里根據自身的當下需求選擇容量大or飽腹感強or升糖速度快的食物,以天然(加工度低的)食材為優選。比如:湯粥類、水果類。

4、最后,放松心態開始享受每一口咀嚼。尤其注意三忌——

“一忌”狼吞虎咽。《西游記》里二師兄吃人參果的橋段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囫圇吞棗容易食不知味,不僅容易導致消化不利、腸胃不適,而且白白浪費了享受美食的好機會,豈不可惜;

“二忌”心理負擔。很多減肥的女孩子對于進食這件事往往又愛又恨矛盾糾結,似乎吃下去的每一口都會原封不動地轉移到身上,其實大可不必,我們身體會非常聰明的進行自我調節從而保持一個穩定的狀態,相反,如果過度抑制反而會倒逼身體進行殘渣的二次吸收,遠不如吸收健康養分來的實惠;

“三忌”慣性重復。我們常常會出現“根本停不下來”的時候(小爺我廣告看的有點多),這個時候的進食就屬于計劃外、需求外,甚至起不到排解壓力的作用,完全淪為一種冗余的機械性習慣性動作。一言以辟就是“懶”:懶于放下手中的碗,懶于停止重復的投喂動作。此時,不妨起身走兩步,換個新姿勢,或者簡單粗暴地把食品袋封口、把碗筷洗干凈,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總之,自律者得自在。遵循健康養生的生物鐘并沒有那么難,我們不需要嚴格控制甚至壓抑住身體發出的信號。對于“饑餓感”,不必談虎色變,更不必刻意強求,不妨伸出橄欖枝,用科學的態度理性對待,接納它的作用的同時也正視它的危害。當然,這不僅僅是對“饑餓感”的態度,人的一生中,如何把控體重、把控時間、把控情緒,都是一樣的道理。行為有依據且有節度,是一個智慧之人的表現。


【以下是一個代班養生堂堂主苦口婆心的碎碎念】

親愛的朋友~咱不要做復制粘貼別人口中的養生之道的“伸手黨”,也不要成為對書本的金科玉律信以為然的“軟耳朵”。我希望讀到這里的你們,可以忘記以上所有細細碎碎的絮叨,只需要:

閉上眼,感知自己身體的信號;轉轉腦,思考這些信號背后的機理;動動手,記錄下最適合自己的飲食節奏。當你的理性計劃與感性欲望達到大體一致之時,你便擁有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饑餓感!我要代表月亮消滅你!

伸一個懶腰,活動一下僵硬的手指,此刻清晨六點,天邊泛起魚肚白。我拉開窗簾,透過落地窗,我看到樓下的少女繞著花壇跑步或晨讀,看到對面的主婦開始準備一家人的早餐。你看,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可以在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里如魚得水,如此自制又自由的生活,充滿朝氣與希望。

我呢,哼著小曲走進廚房。親愛的“饑餓感”,讓我抱抱你,然后消滅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重山,兩重山,重重青山遠鄉關。 煙渺渺,水茫茫,處處煙波使人愁。 風一程,雨一程,平添相思又幾程。[微笑][微笑]
    跡遠留香閱讀 251評論 0 3
  • 東西有點多,但是資源絕對nice,自己都全部親身體驗過了,大家可放心使用 github排名: https://gi...
    Rance935閱讀 11,243評論 26 312
  • 兒子從兩歲半起我就沒有帶在身邊過。他跟爺爺奶奶在一起。 他從小對媽媽這個定義就不是十分的明確,也許在他的眼睛中奶奶...
    朱朱01閱讀 183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