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一只貓的剽悍江湖」家長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

文 |?云淡風輕

1

昨天去看影片《銀河補習班》,男主馬皓文{鄧超飾},是一名橋梁設計師,他的兒子馬飛從小就十分崇拜他。

可一場突如其來的塌橋事故,責任全扣在了他的頭上{冤案},入獄7年,妻子和他離了婚。當他出獄時,兒子馬飛已長成少年。

可是學習卻不盡人意。逃學、打架、不學無術。盡管媽媽把他送進的是最好的私立中學。

當馬飛又惹了禍,學校準備開除他時,馬皓文和前妻一同前去和校長求情。回家的路上,馬皓文和顏悅色的啟發著孩子,可前妻卻怒面挖苦:他就是個笨孩子……總之,把孩子評價的一無是處。

馬皓文終于明白兒子為何變成現在的樣子了。不是媽媽不愛孩子,而是打壓式教育把孩子逼成了破罐子破摔。

好在,馬皓文用父愛的溫暖暖化著孩子,在耐心引導和鼓勵下,逐漸使孩子走入正軌,最后成為一名出色的航天員。前后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在馬飛身上形成鮮明的反差。

可見,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鼓勵,而不是語言暴力。

假如不是馬皓文的“見招拆招”和情緒穩定,或許孩子早就淪為社會的渣子。

孩子的很多“病”,是暴力語言“氣出來”的。

誠然,家有孩子,父母就有操不完的心。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的語言暴力,特敏感。父母且不可“為所欲為”,它的殺傷力,極易形成悲劇。

2

在網上看過一段外國視頻,震驚不已。在一家泰國超市,兒子正坐在收銀臺處玩游戲。

父親見狀,大為惱火。也不問青紅皂白,拿出一把上膛的手槍,放在兒子面前指責道:“有種你就別活了!”

誰知可怕的一幕發生了。就在父親轉身的一剎那,兒子抓起手槍對著自己的頭部,扣動了扳機,當場癱軟。

父親奔向兒子,坐實已無生命體征。他哀嚎著仰面倒地,悔恨交加。可再怎么呼天搶地,也無力回天。

槍不會殺人,是暴力語言殺了孩子。

如果他不是一時沖動,隨口說出暴力語言,兒子怎能就此永別。如果采用溫和的語言去溝通,定會是另一種和諧的畫風。不同的態度,產生了不同的結果。可“如果”在這里沒有任何意義。

汪涵曾在一期《天天向上》采訪時說過一句話:不管在什么時候,我們傷害最深的人,永遠是我們身邊最親密的人。

是啊,很多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把他們當成情緒的撒氣桶,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殊不知,你的隨口暴粗,成了傷害孩子的利劍。

孩子有時真的會按大人說的話去做。不管孩子是出于沖動,還是意氣用事,總之發生事件的概率很大。即使沒有惡性事件發生,也會在心理或多或少留下陰影。

他們看似長大了,實則心智還沒成熟。家長的話,他們太在乎。

心里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或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了事,沒等孩子怎么樣,家長的情緒先“呼”的上來了,劈頭蓋臉一頓損,結果一定是失敗的。

所以,想要孩子出息,家長先要好好說話。態度好,孩子聽;態度不好,適得其反。不能好好說話,通常又是壞情緒帶動而來的。

3

最近,由閆妮、張嘉譯領銜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少年派》大火。面對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問題,成了父母們討論的話題。

隨著女兒林妙妙升入高三,父親林大為{張嘉譯飾}和母親王勝男{閆妮飾}租房陪讀。盡管家中并不富裕,對孩子也毫不吝嗇。

一向強勢的王勝男,為了讓女兒考入理想的大學,可謂事無巨細。甚至女兒來大姨媽都要通過老師來囑咐不要吃冰東西。

可妙妙并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在所有同學都為備戰高考而全力以赴,她卻背著父母做起了網絡直播,使本就不太理想的學習成績,直線下滑到專科檔次{模考},這更讓夫妻倆焦灼不安。

直到班主任唐老師發現她在偷偷搞直播,才找到成績下降的原因,并進行了說服教育,又將情況告知了王勝男{前大姨姐}。

盡管此時的王勝男已身懷六甲,可還是抑制不住情緒,氣得渾身發抖。她吩咐林大為把孩子房間里除了學習用的東西,其它的全部收繳。

林妙妙本就在學校被老師教育了一番,心里正憋著氣,回到家又被媽媽指責,氣的一頭栽在自己的床上。

王勝男見女兒如此態度,徹底被氣炸,直接沖進女兒房間,把書桌上的書一把推到地上,并大喊道:別學了,你快走,都別過了……

妙妙沒有言語,起身沖向門外。此時的林大為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老婆這邊怕動了胎氣,女兒這邊也顧不上追,以為孩子只是出去透透氣。

可不一會兒,就聽樓下有人聲嘶力竭地大喊:妙妙你別想不開啊,王勝男,林大為,快出來……

夫妻倆慌慌張張跑到樓下,見女兒正站在高高的樓頂上,王勝男一頭暈倒在地……

救護車上,冷靜下來的母女,才深感沖動的可怕。林妙妙向媽媽道歉:我錯了。王勝男也后悔不迭。

可見,想毀掉一個孩子,父母用語言暴力就行了。這絕不是危然聳聽,而是經過無數家長和專家們總結的教育精髓。

曾看過一份對沈陽少管所做的調查報告:6名孩子都遭受過父母的語言暴力:“丟人”、“豬腦子”、“笨死了”、“你怎么不去死”……

這些攻擊語言,如毒藥般侵蝕著孩子的心靈,使其逐漸走向冰冷,最后毀掉孩子的一生。而這些負面影響,歸根結底是壞情緒引發的連鎖反應。

4

知乎上有個網友,以自身的經歷總結母親的語言暴力,給他帶來的三個方面的傷害:

一是很自卑。我看過一個心理學上對自卑的解釋,意思是自卑相當于一種自我攻擊,那人為什么要攻擊自己?

因為在潛意識里想攻擊的人是親人,這在我們的文化里是大逆不道,所以轉而攻擊自己,我對她的確有很大的憤怒與怨恨,但我不能也沒有能力宣泄。

二是情感表達障礙。不能自如、自然的向別人表達愛意、贊美等等。腦海里倒是有很多的毒舌模式的表達方式,有時候被親密的人指出,會很悲涼的想到我是否在某些程度上,也像自己討厭的她。

三是人際關系敏感。很難輕易信任他人,語言暴力讓我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一個道理:親密傷人。

看著很心疼。家長長期性的語言暴力,對于還沒有建立完整人格的孩子來說,在自我接納、人際關系、情緒等方面,都會產生消極影響。

有研究表明:暴力是通過學習而來的。大部分對他暴力相向的人,都曾遭受過暴力。語言暴力雖然不能在身體上留下疤痕,卻能在心里留下永遠無法抹去的陰影。

就如同馬飛的媽媽,兒子稍不如自己的意,就情緒爆發,使孩子越來越逆反。要是沒有爸爸后來給予的溫暖治愈。可想而知,馬飛就不可能成為天之驕子。

可見,教育孩子穩中才能求勝。孩子犯錯,屬正常現象。要批評的話,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可以把難聽的語言,換成鼓勵,結果會大相徑庭。比如:“你是豬腦子”換成“再做幾遍就熟能生巧了,等等。”

身為父母,誰都希望孩子有個好前程。但父母不先以身作則,孩子就沒有好的參照。

他生存的環境是什么樣,他就會變成什么樣。

你控制不住情緒,經常貶低孩子,孩子就負能量;你情緒穩定,鼓勵孩子,孩子就有自信。而自信的孩子大都心態陽光,回饋的是雙贏。

教育專家吉爾馬丁在《不必訓斥的方法》中說:管教有時候會教人無奈,但管教的意圖是教育。它是一整套的教育方針,目的在于培養孩子內在的自控力、自我激勵以及主觀能動性。

愿世上所有的孩子,都能被父母溫柔以待。


剽悍一只貓是誰?

知名學習社群“剽悍江湖”創始人,社群商業戰略顧問、個人品牌戰略顧問,微信公眾號矩陣有百萬讀者。在“一塊聽聽”平臺,他有11W+聽眾,在該平臺排名第一;在果殼旗下的“飯團”平臺,他有12W+訂閱用戶,在該平臺排名第一;在“有講”平臺,其2018年度分享有17W+聽眾,在該平臺排名第一。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在我涉世未深地時候,我始終相信,這世上付出就會有回報,有得必有失,直到今天,我依然相信!美好地時光,可以記在心里面...
    不會哭的狼閱讀 221評論 0 1
  • 2018年9月27日、星期四、睛 今天子墨下午舞蹈社團開課放學晚,接子墨回家就快六點了。寶貝今天的作業寫的不是很認...
    劉子墨媽媽閱讀 133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