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2

關系痛苦的原因——缺乏界限感


? ? 這個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這三件事已經清晰劃分了我們自己的界限。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別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強加干涉,也不應該干涉;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天下雨就要打傘出去,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就得學會簡樸生活。

? ? 當一個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請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在這個個性彰顯的時代,竟然還有如此多的父母越殂代庖,左右兒女的戀愛和婚姻,令到兒女或選擇孝道,卻獨自品嘗痛苦和遺憾,或堅守愛情,卻在愧疚中掙扎,或左右為難,仍在十字路口痛苦徘徊。這些都是誰惹的禍?這是中國人模糊的界限感惹的禍,就如心理沒有斷奶的孩子,既有獨立的愿望,又有著與母親分離的深深的恐懼,同時很難形成對事物的判別,常處于兩難狀態。

? ? 中國是一個重親情和聯結,但缺乏界限感的社會。記得小時候,從城市返回農村的父母因習慣于關著院門,而遭到鄰里非議,因為,面對關著的院門,他們不能象走進自家院門一樣心無界蒂,院門這個界限令他們很不舒服。如果界限感僅限于物理上的個人空間或家庭空間的話,隨著中國的城市化和對個人隱私的日益尊重,中國人的界限感已經大大增強。但是對于心理層面上的個人空間和家庭空間,中國人的界限感依然是非常模糊的,而正是這種模糊的界限感引發了人際關系中的太多的痛苦和無奈。同時,當一個人缺乏界限感,很難感覺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然而,猶如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基因不同,早期教育不同,童年經歷不同,讀得書接觸的人不同,自然,信念系統就會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有千差萬別。

? ? 如果一個人有清晰的界限感,他會意識到這種不同,并尊重這種不同。但如果一個人界限感模糊,面對這種差異,會非常痛苦,于是開始抱怨和不解:“你怎么這么辦事?”“你憑什么這樣對我?”“你怎么竟有這種想法?”“你的想法好奇怪!”

? ? 中國人的早期教育常常是界限模糊的。當一個孩子自己跌倒,本應該自己爬起來,那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卻看著心痛,立刻過去扶起,其實,善良的中國父母已經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愛中開始一步步缺失。孩子慢慢長大,有能力獨自上學,但因為界限模糊,他或她仍然認為那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背著孩子的書包,早送晚接,風塵仆仆。孩子慢慢成年了,獨立意識開始強化,孩子覺得上什么學校是自己的事,和誰談戀愛是自己的事,嫁給誰,娶誰是自己的事,但很遺憾,和父母的界限早已被打破,而且被打破已有很多年,而且可笑的是,孩子一邊大聲宣告“戀愛婚姻是我的事”,一邊把找自己做的工作、買自己住的房子看成是父母的事,于是父母在這種模糊的界限中,仍然覺得“你的高考志愿是我的事,你的戀愛婚姻是我的事”,于是開始沖突,于是開始痛苦。

? ? 在中國,關乎高考志愿、戀愛婚姻這樣的大事,也不僅僅是父母的事,還是七姑八姨的事,那份關切似乎全是他們自己的事,看似是一份幫助,一份關心,但卻是害了孩子,因為很少有人是以孩子的角度去做考量的,而是把自己當成了那個要娶要嫁的人,把孩子的戀人當成了自己要嫁要娶的人,然后把自己的意愿拿出來,努力的充滿熱情的苦口婆心的令其意見最終得以實施。

不僅如此,孩子帶著模糊的界限感開始與戀人互動。每天計較著我愛你多些,還是你愛我多些。

不僅如此,孩子帶著模糊的界限感開始與同事互動。本不應該自己承擔的,卻不會說“不”,本應該自己承擔的,卻又常常把責任推給他人。

不僅如此,有一天,孩子也有了孩子,于是他或她帶著模糊的界限感開始與自己的孩子互動。

如此繼續,會造成很多代際傳承模式,造成家庭悲劇的輪回,關系成為一種痛苦的糾纏。

? ? 所以,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讓界限感清晰起來,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吧。






? ? ? ? ? ? ? ? ? ? ?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昨天早上依舊是給闐闐做個早餐,然后闐闐去上課,我也出門了。 中午的家長會開得非常的觸動,家長代表、副校長、校長依...
    麗萍在這閱讀 288評論 4 2
  •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行走在路上的流浪貓閱讀 79評論 0 0
  • ?版權聲明:本文為Andy_wangpeng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注明版權 - 效果圖展示 - ...
    Andy_WangPeng閱讀 1,360評論 1 5
  • 莫要用心去攀緣,汝心一動從此染,百轉千輪世世尋,回到直心即道天。 原創作品 (Original Article)
    一詩一境界閱讀 216評論 0 0
  • 使用之前請在application級別的gradle中添加以下依賴:compile 'com.android.su...
    天神Deity閱讀 35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