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又熱議起一件離奇事——瀘縣一位中學生在宿舍樓外死亡。
死因,不詳。
比起案件本身,更離奇的,是后續的輿論發酵。
疑點重重的尸體、家屬不滿的情緒、警方過于簡單的“排他殺”結論,讓公眾質疑迅速擴散。
自殺?他殺?霸凌?包庇?
一開始什么都有,就缺真相。
網絡上可以看到四起的謠言,也可以看到官方語焉不詳的辟謠。
一起可疑的學生死亡事件,官方千方百計想證明沒有兇手,可偏偏適得其反。
巧的是,最近網飛一部新劇推出,也是千方百計,想在一起自殺事件中,找出兇手。
而且,還一下找出了13個——
《十三個原因》
13 Reasons Why
口碑爆棚。
爛番茄、IMDb評分一律9字頭。
外媒對它的報道,多次用到以下字眼:真實、創意、大膽、發人深省……
Sir再給它加一個關鍵詞:
離奇。
一起普通高中的校園風波,生生被網飛拍出了懸疑大片的既視感。
Sir前幾天還在吐槽,網飛出品的爛劇其實不少。
沒想到這么快,它就用實力作品挽回自尊。
Sir這就開擼。
一開場,學校的氛圍就有點詭異。
課上,老師不講課,苦口婆心地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課間,同學見面,也都掛著一副苦瓜臉,安慰對方。
字幕翻譯自人人字幕組,下同
怎么回事?
因為學校里有人死了。
女學生漢娜,性格活潑開朗,人也漂亮,長得像微胖版娜塔莉·波特曼。
前不久才剛轉學進這所高中。
但就在一星期前,她自殺了,年僅16歲。
沒有任何他殺的痕跡——漢娜一個人,在浴缸里放滿了水,然后割腕。
如今,她空出來的儲物柜變成了學生的紀念柜,放著照片、花、紙條。
但你不覺得可疑嗎——
一個家庭好、相貌好、人緣好(剛轉學,開個party就能請到學校的一堆人)的“三好學生”,為什么突然選擇自殺?
果然,詭異的事發生了。
男主克雷,是漢娜的朋友。
放學后,他收到一份奇怪的包裹,里面裝著七盒錄音帶和一張地圖,錄音帶的每一面都標有序號。
克雷用老爸的古董錄音機播放了帶子,他以為自己見鬼了——
那是死去的漢娜的聲音!
漢娜在訴說她的死因,更具體地說,是別人造成她自殺的原因。
關于13個人,每人一面錄音帶。
如果你收到這個可愛的小盒子,別害怕
如果你在聽這卷錄音帶,你就是原因之一
漢娜不只是留遺言那么簡單,她還策劃了一場“鬼玩人”的游戲。
規則是——
收到錄音帶的人,必須按順序聽完13個原因;然后,再按順序傳給下一個人,以此類推。
萬一有人不守規則怎么辦?漢娜也早早安排好了——
指派了一個信任的人保管錄音帶的備份,規則被打破之時,就是這些錄音被公開之日。
想得這么周到,漢娜這個幕后操盤手,究竟死沒死?
當然是死了。而且是把一切都安排好之后,才安心赴死的,目的就是公布自殺的真相。
是不是很諷刺——
活著的時候有口難言,死了,反而把一切都說出來了。
《十三個原因》一共13集,每集揭秘一個“兇手”,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當十三枚碎片聚合完畢,就得出了一個完整的回答——
漢娜為什么自殺?
第一個“兇手”賈斯汀,長得帥,還是籃球隊的主力,當之無愧學校校草。
連漢娜也喜歡他,和他約過一次會,接過一次吻。
賈斯汀拍下了漢娜玩滑梯的照片,因為漢娜穿了短裙,所以露了內褲??墒堑诙?,賈斯汀卻把照片給朋友看,還被朋友群發給了全校學生。
可想而知,這張照片會暗示些什么。
有人說賈斯汀睡了她,有人說賈斯汀“指交”了她。然后,漢娜就成了大家口中的蕩婦、賤貨、婊子……
第二個“兇手”杰西卡。
她曾是漢娜最好的朋友,一起逛街、說八卦,每次遇到傷心事,兩人都會在同一家咖啡館安慰對方,也算同甘共苦。
可杰西卡戀愛后,就拋棄了漢娜,還懷疑漢娜搶了她男友,狠狠扇了她一巴掌。
漢娜最痛的是,原來那么好的交情,竟然抵不過幾句謠言。
一個個原因浮出水面,真相也逐漸清晰——
這是一個由校園緋聞引發的血案。
一個人夸大其詞,結果就三人成虎。但這只假老虎,卻真的可以吃人。
可能這些原因看起來都不算大——
畢竟上學時,誰都經歷過幾次友情破碎,都做過幾次惡作劇,都喜歡聽一些小道消息。
每個班里,似乎都有一兩個男生是懦夫,都有一兩個女生是“小婊砸”。
可能很多人(包括家長)都覺得,這些算啥?玩笑而已。鬧自殺?太夸張了。
但當這些事一次又一次發生,一個未成年人內心的孤獨就會不斷被放大。
放大到,每個人都有罪。
本劇往后,真的出現了犯罪——當強奸等事故無節制地愈演愈烈時,漢娜也被一步步推向自殺的深淵。
看出來了吧?這不是簡單的懸疑片,而是通過揭秘一個女孩的自殺,還原了——
青少年、中學生真實而疼痛的校園生活縮影。
漢娜如此渴望與父母之外的人交朋友、親近,并不是因為她缺愛。
而是因為這個年紀的青少年就這樣?。?/p>
對外面的世界好奇,迫不及待地想從家庭逃出去,與世界發生關系。無比渴望認同,還有冒險。
這些需求當然成年人也有,不過區別在于:
這只是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卻幾乎是青少年的整個世界。
然而,青少年逗留最多的地方——學校,并不總是一個友好、安全的地方。
片中漢娜是這樣描述高中的:
怎么 感覺疑神疑鬼 坐立難安嗎
沒錯 高中總是給人這種感覺
就連老師也說:
我沒幻想這學校是友善之所
高中是怎樣的?你還記得嗎?
此劇中,能在學校如魚得水的人,少得很,恐怕只有那幾個高高在上的籃球隊隊員。
(在中國,可能只是幾個強勢學霸,或者學渣混混。)
更多的人,不管男生女生,其實都有可能受到暴力(包括語言暴力、肢體暴力)之毒。
校園霸凌從來不是出事那天才發生,而是一直存在。
受校園霸凌的,除了自殺的漢娜,劇中還有很多。
男主克雷,只因為長得瘦弱,不擅運動,曾被很多人言語中傷為gay,平時也總是被霸道的同學欺負:逼他喝酒、甚至毆打他。
就連學校最受歡迎的女生,拉拉隊隊員杰西卡,也在party上被同學性侵。
還有一幕更普遍——漢娜的媽媽去學校上廁所,發現墻壁上寫滿黃暴的句子,甚至指名道姓誰是婊子、蕩婦,去死……
(講真,這樣的侮辱墻,真是大多數學校廁所的真實寫照啊……)
而造成校園霸凌的人,也不只是惡霸……
我們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甚至受害者,也可以。
學校里有個同樣瘦弱的男孩叫泰勒,他是一個攝影呆子,天天被欺負,還被孤立。
但,他并非無辜。
漢娜的第四個錄音,就是給他的。因為他暗戀漢娜,每天跟蹤偷拍。被漢娜拒絕之后,他把漢娜的閨房私密照公之于眾。
而那些“什么都沒做”的大多數,他們就真的無辜嗎?
漢娜的裸露照、私密詩歌被惡意公開時,大多數人,是啊,好像什么都沒做,只是看了一下照片,意淫了一下,好像沒造成實質性傷害?
漢娜被取笑的時候,他們也什么都沒做,只是站在旁邊看著,至多說了幾句風涼話,好像也沒有造成實質性傷害?
最典型的,還數男主克雷。
他暗戀漢娜,漢娜也對他有好感,但每次漢娜深陷風波時,克雷就是那個置身事外的旁觀者,就是那些“什么都沒做”的大多數。
劇中好幾個細節都透露出,最讓漢娜傷心的,不是別的同學惡言相向,而是克雷沒和她站在一邊。
比如,學校開舞會時,漢娜和克雷正一起跳舞,突然旁邊一個男生走過來拉住漢娜,說她放蕩。
自己的朋友被欺負,克雷一如既往地傻站在那里。
漢娜被別人惡語中傷時只是震驚,當她回頭看到一言不發的克雷時,才崩潰地奪門而出。
他的“無作為”,是最后一根扎穿漢娜的針。
漢娜本來很想相信,在霸凌世界的一個角落,有一種東西叫愛。
但她錯了。
克雷一卷卷聽完錄音帶,終于意識到,自己和大多數人一樣,看似什么都沒做,其實早就在一點點地傷害漢娜。
當他多次跟隨地圖,走到漢娜曾經受霸凌的地點(此劇運用虛擬與現實交織的鏡頭語言,讓現在的克雷與曾經的漢娜處于一個時空),目睹漢娜所受的痛苦。
其實,這也是在給觀眾提供反思的視角。
哪怕當時,克雷或其他人能選擇伸出手拉漢娜一把,不多,就一次。
也許就能阻止悲劇。
其實,就連漢娜自己也曾做過旁觀者——杰西卡被強奸時,她在一旁目睹,卻始終沒站出來反抗,事后也不敢說。
所以她深知無作為的惡劣,自殺前漢娜說了一句話,讓Sir怎么也忘不掉:
這個世界太多錯誤,太多痛苦
我無法接受自己把它變得更糟的事實
我更無法接受自己不能讓它變好的事實
我們真的不能讓事情變得更好嗎?
起碼現在看,無解。
這是漢娜留給觀眾的追問,也是無數真實生活中被霸凌的孩子的追問。
校園霸凌作為一個世界性難題,如今被影視劇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
甚至,它也和社會新聞的曝光率,保持了某種默契——
再看開頭提到的瀘縣中學生死亡事件。
關于瀘縣的真相,目前似有蓋棺定論,但還有更多不了了之的呢,還有更多更多不為人知的呢?
看完《十三個原因》后,Sir想得更多。
老實說,Sir很悲觀。
警察也許能做點什么,更多的是不能。
學校也許可以防止些什么,更多的是不能。
我們找不到好的方法,找不到責任人。
我們勸說自己變得更好些,但這更像是無用的空諾。
我們這些無害的旁觀者啊,熱議著、爭辯著、眼睜睜地看著……
最終,一起默契地忘記了這起校園自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的,來毒舌電影APP,點擊右上角“搜索”,輸入“十三個原因”。(點擊閱讀原文即可下載APP)
編輯助理:娜塔莉波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