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水果攤


街尾有一處不大的水果攤,我是熟客,現(xiàn)在再去,它不在了。

生理學有發(fā)現(xiàn),人體有一本領(lǐng)叫“代償”,身體會盡量彌補某一器官喪失的功能。而我發(fā)現(xiàn),不光器官可以代償,飲食也有代償。會抽煙的人,多半是為了減壓,尼古丁刺激多巴胺分泌,達到活躍腦神經(jīng)的作用。而不會抽煙的人,會下意識用一些別的代替,像可樂、咖啡、奶茶、檳榔、火鍋、還有水果。

嗯,對的,水果就是我的代償。一旦去到某個地方,連想都不用想,首先把附近的水果攤偵察一遍。其實大部分攤子,果品的質(zhì)量差別不大,真正差別的是老板的為人。有些慣缺斤少兩,以濫充好,有些報價時故意多算,還有態(tài)度冰冷,言語刻薄的。碰到這些,我基本買上一回就徹底byebye。

然而總會有那么一家,是踏踏實實做買賣的,打算做長久的,一旦遇上,我便會成為它穩(wěn)定的用戶。和攤主相熟久了,才會覺得他們態(tài)度可親,人品可信。

三年前,我在街尾的攤位反復買了幾次東西,認識的攤主是一對老夫婦,頭發(fā)花白,五六十歲的樣子。見他們? 給人切水果、做沙拉,戴一次性手套,干凈麻利,認真周到。人的習慣連著人品,我想他們?yōu)槿藨摬徊睿院竺看味既ニ麄兡抢铩?/p>

漸漸有了默契,徑自走過去,挑幾樣,往秤上一壓,偶爾抹掉小零頭,口頭飛快一算,出賬單,掃碼,走人。全程極高效,不用多一句嘴。偶爾也嘮幾句家常,他們很從容的笑,不博人同情。

他們是外地人,來這很多年了,一直擺攤,起早貪黑,謀得尋常生活。兒女在外地上班,很一般,今年因疫情大概有震蕩。有次見老板娘和兒子視頻,她勸兒子放寬心,退一步想,大概那邊并不順吧。我又和她搭了幾句,她念叨上了歲數(shù),在這兒無法定居,還租房,有些想家了。

在上個星期,傍晚又去他們的小攤,見外面圍了一層人。挑頭的是個中年男人,拎著個紅塑料袋,情緒激動,后面跟倆年輕的。原來中年人買了一個西瓜,切開后,發(fā)現(xiàn)發(fā)霉變質(zhì)了,于是跑來討說法。老板娘一聽,立即答應全額退款。但是中年人不依不饒,說耽誤了功夫,不僅要退款,還要賠償。一來二去吵了起來,中年人暴躁,揚言要動手打人,老板娘只好報警。那個傍晚鬧得沸沸揚揚。

過了兩天再去,搞起來了大促銷。我問,要進新的?老板娘笑了笑,不說話。以后我媽帶回幾袋水果,跟我講,有搞促銷的,真是便宜。他們也認識我媽,對她說,你兒子喜歡吃青蘋果,給他帶回去吧。我媽覺得價格實惠,就買了。

水果攤促銷完畢,我再去,看見兩個年輕小伙兒,有些眼熟。原來是他們,那天跟在中年男人后面。我問,原來的攤主呢?兩個小伙子說,轉(zhuǎn)讓了,回老家了吧。

自此水果攤的舊主人不見了。我想大概不會有幾個人在乎這件事。就像在疫情下,從前云來云往的汽車一瞬間消失不見,誰會在意他們?nèi)ネ澜绲哪囊粋€角落?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飛塵和飛塵之間,是相似的。這條街上販夫走卒,也都是相似的。他們留下的念頭,終于被另一粒飛塵變成的最后一根稻草,壓碎了。

兩個年輕小伙兒特意布置了音響,連上藍牙,放著十年前的流行歌曲,切開西瓜,跟著音樂律動,自信滿滿的喊,包甜,包甜!他們也是外地人,試圖繼續(xù)舊主人的路,在這里生存。

我還是沒買西瓜,從口袋掏出青蘋果,咬了一口,真甜。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