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一定要讀董橋,如果你不懷舊。你一定要讀董橋,字字句句都泛著歲月的風采。”好多人說。
嗯,大一那年,我才開始接觸到董橋的文字。
文藝小資,懷舊情結(jié)厚重,大概是可以為之貼上的標簽。
所以,今天推薦他的散文集之一《從前》。
在這本以其中一篇散文命名的書里,我最喜歡的,卻不是這篇《從前》,而是另一篇,題為《寥寂》。
即便你好像完全沒有聽說過這篇文章的名字,但是你可能看過這篇文章里,我覺得寫得最好的這個句子:
我們在人生的荒村僻鄉(xiāng)里偶然相見,仿佛野寺古廟中避雨邂逅,忽而雨停雞鳴,一聲珍重,分手分道,不知道什么時候,又會在蒼老的古槐樹下相逢話舊。可是流年似水,滄桑如夢,靜夜下追憶往事,他們跫然的足音永遠近在咫尺,幾乎輕輕喊一聲,那人就會提著一壺龍井,推開半扇竹門,閑步進來,細數(shù)別后的風塵。
嗯,我也有濃重的懷舊情結(jié),所以毫無意外的,我會喜歡董橋筆下的文字。
董橋曾說,青澀的歲月常常是一生人最緬懷的歲月。未必都是密樹濃蔭,遠山含翠的金粉記憶,也許是一個看云的心愿在嚴師的書齋里破滅,也許是一次黃昏的約會在聽雨的殘荷邊落空,幾十年后對著飄霜的兩鬢細細回想,心中塵封的懊悔一瞬間竟給冉冉飄起的暖意蓋掉了。
大抵因此,他的字里行間,永遠飽含著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向往和眷戀。在很久之前,我發(fā)過一條票圈說:人常常都是這么誤會自己的,以為自己戀舊,以為自己長情,其實只是現(xiàn)在過得不好而已。
可是看完董橋的書,我突然覺得,也許有一些人并不是現(xiàn)在過得不好才懷舊,而是懷舊本來就是他們身上的一種氣質(zhì)。割舍不掉的。頻頻回首過往,可能只是近乎淺薄庸俗的意興,但回憶里那些點滴瑣碎,卻依然能夠輕易便打破時空,撩起無盡的感動。
我沒有經(jīng)歷過窗竹搖影,野泉滴硯的少年光景,我所處的時代,是計算機鍵盤敲打文字的時代,沒有書卷里一代又一代渲染的青簾沽酒,紅日賞花的幽情。所以,只能向董橋?qū)W習(xí),片紙只字都收來織夢,畢竟可以騙騙自己:長劍在手,江湖我有!
馮唐評價過董橋的文字,大意如此:董橋的文字,往好了說,仿佛涂鴉癖乾隆的字,甜膩。仿佛甜點,吃一牙,有滋味。吃幾坨,倒胃口,壞牙齒。
哈,馮唐總是犀利,甚至于刻薄。
但他說的,并非全無道理。千人一面的美女見多了,總會審美疲勞。不過至少目前,我還是喜歡董橋的文字的。
如果說以前提起香港,我會想起耀眼的明星,愜意的海灣和繁華的都市,璀璨的夜景,那么現(xiàn)在我還會想起董橋的文字。
書上說,香港是幾代人的夢中夢,夢起夢落間,少不了奔波勞碌的蕓蕓眾生,瑣事斑駁,希望,喜悅,無奈和堅強。
如果你也有懷舊情結(jié),如果你也喜歡文藝小清新,那么還是可以讀讀董橋的。不必多,隨興即可。雖然你可能會說,可是讀完又有什么用呢?
好吧,我通常是這么安慰自己的:
不為無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希望也能安慰到你。
嗯,你的喜歡,成全我做不盡的牛奶面包夢。我是可樂,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