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寶三年級了,對于寫作業,我深有感觸,斗智斗勇了好幾年。因為愛她,就想她更好嘛,也因為愛她,就想她達到我的或者他人的或者社會的要求。
孩子寫作業,先要弄明白這是誰的事?你的還是孩子的!作業是孩子的任務,不是我們大人的。所以她要自己負責,寫不寫她自己要承受這個后果,我們要接納(是接納,不是接受,是不帶對抗情緒的接納)她不寫的結果。
明白了這點就容易做到“跟隨”,接下來就需要發揮大人的力量了,用我們的人生智慧去“引導”。
完形理念有句話說“跟隨而不教導”,說道理誰都不愿聽,因為你說的再好聽,背后蘊含的都是“你不好,你做的我不滿意。”你是在控制,對方能感受到,自然不愿配合你;但這不是放縱,放任不管,給你自由,這是不負責任,長出來的樹苗是歪的,所以,需要我們帶著自己的人生智慧和經驗先跟隨再引導。
舉個例子:去年黃島親子營,多多說“艾瑞德田園班沒作業”,甜寶一聽郁悶啊,牢記在心。活動回來寫作業,剩一篇作文。她說“媽媽,我不寫作業了,我要轉學!我要去艾瑞德,互助路作業太多了。”
“行呀,寶貝。你要決定轉學咱們就轉學。那你覺得明天能轉到艾瑞德嗎?”
“不能……”
“對呀,不能。要轉學也要等下學期了。作業怎么辦?還寫不寫了?你要決定不寫了,咱們就不寫!媽媽陪你玩兒……不過,如果不寫作業,你們老師會怎么做?會處罰你們嗎?”
“嗯,不寫作業,老師會罰站教室門口。”
“哦,罰站呀,還是教室門口?不過又沒打你,也沒罵你。你要能接受這個后果,媽媽支持你不寫作業!”
“嗯……,我這樣的美女,如果站門口,很丟人呀……我還是寫吧”
“就是,那么多作業都寫完了,就差個作文挨罰,是不值得”。
小朋友乖乖去寫作文了。
但還是心有不甘呀,磨磨蹭蹭,一會渴了要喝水,一會手疼要休息,一會又要上廁所,……半個小時,只寫了一行字。
“寶貝,如果真不想寫就別寫了,不就是罰站嘛”
“不行,我要寫。”
“有毅力,堅持原則的甜寶,媽媽要親一口。”
“寶貝,媽媽有個疑問哈。你覺得是寫會作業玩兒一會,只要在睡覺前把作業寫完好呢?還是集中精力,用一小時一口氣寫完,剩的時間痛痛快快玩兒好?”
“當然是寫完再玩兒好!”
“對!就像咱們平時說的:學,就認認真真的學;玩兒,就痛痛快快的玩兒。不管做什么,全力以赴,不留遺憾。”
結果,半個小時搞定。小孩兒還很有成就感“媽媽,你說需要一個小時,看看,我半個小時就完成了。”
感覺好才能做的好,一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我們只是順勢而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