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節年為首,春節是我國最濃重的傳統佳節。在現代,春節是集祭拜祖先、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為一體的名俗大節?,F在,身邊不乏聽到很多人說春節沒意思,但對我來說,春節有特殊的意義,它帶給我很多美好的回憶。
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了。在我眼里,春節,從臘月二十幾就開始了,直到正月十五大年過完。臘月二十三、二十四,家里長輩就開始大掃除,打掃房屋周圍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記憶最深的是清理屋檐房頂上的蜘蛛網,用一個長竹竿,撣得頭上全是灰。然后是購置年貨,臘月二十五六左右,街上商販增多了,商品品類繁多,趕集的人都背著一個背簍,都在購置儲備春節期間所需要的物品,春節的氣氛已然開始,就等著鐘聲敲響,游子歸。
臘月二十八、二十九,家家戶戶都開始貼春聯、貼福,張燈結彩,讓紅色的元素增添喜慶的節日氛圍。我的老家在農村,年夜飯從臘月二十七八就開始吃了,鄰里親戚輪流著吃。除夕夜團年這天,家里老人會寫附子、擺酒菜、供香燒紙錢、放鞭炮,邀請祖先團聚。夜降臨時,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時候,各種煙花、摔炮、砸炮,玩得不亦可乎。春節聯歡晚會,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老人、小孩圍成一團有說有笑,這就是春節的味道,團聚的味道。
火炮聲,應該是春節的特色。初一早晨,天還蒙蒙亮,火炮聲就從四面八方迎來,這是催促我起床的聲音。初一早晨傳統吃湯圓+雞蛋,然后和父親長輩一起去山上上墳,點香放炮,整個初一上午都是斷斷續續的炮聲。
拜年啦。上墳完畢后,各家就開始相互拜年,走親訪友了,一般先從自家開始,小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發紅包,然后挨著一家一家“走人戶”(拜年),大吃大喝,玩麻將、打撲克,春節常規娛樂活動。親戚多的,走人戶都要到正月初十左右了。走人戶也是一眾孩子喜歡的活動了。
到現在,年過三十,仍然懷念春節的味道。那睡夢中就開始的鞭炮聲、初一早上和父輩上墳、走人戶串門,構成了我對春節的追憶。現在,唯一不同的是,初一早上不再早起和父輩上墳,對春節期間的大魚大肉不再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