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最幸運的事是無意邂逅了阿蘭·德波頓的作品,自此,對他的作品陷入深深的迷戀狀態。這種迷戀來自于他借助哲學、藝術、作家、宗教對痛苦、對愛情、對婚姻、對教育、對幸福等一系列人生問題發表的洞見。
對于讀了那么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的感慨,我想我在阿蘭·德波頓這里找到了答案。他借蒙田之口告訴我們,我們在學校里學的是知識,而過好人生需要的是智慧。他同時又悲哀地發現,大學對于人文教育的態度則是智慧是無法傳授的。
我卻從他的書中發現了無處不在的智慧。在《哲學的慰藉》中,德波頓細數了蘇格拉底、伊壁鳩魯、塞內加、蒙田、叔本華和尼采這些西方哲人們的思想所能帶給我們的塵世慰藉:在我們面臨與世不合、缺少錢財、經受挫折、惱人的肉體、愛情傷心、人生困難時,這些哲學家早已為我們預備了治愈的良方。因了德波頓深入淺出的闡釋,這些原本矗立在歷史風塵中神一樣的存在,第一次離我這么近。
德波頓的第一本小說《愛情筆記》是一本帶給我驚喜的書,它打破了傳統小說的寫法,不以沖突和懸念取勝,而是全書充滿了對從愛情邂逅直至告別愛情各個階段的哲學思考。
《擁抱逝水年華》以普魯斯特為主角展開,將他和家人及朋友的軼事趣聞掰開雜糅在每一章節中。摘取《追憶逝水年華》的片段以及普魯斯特的書信等,闡述普魯斯特對友情、痛苦、寫作、戀愛等的見解。這本書讓我愛上了普魯斯特,也激起了我要去讀《追憶逝水年華》這部七卷本小說的勇氣。
值得一提的是,《擁抱逝水年華》的譯本非常好,我在讀譯序的時候,被譯者的文字功底深深折服,后來查資料得知譯者是南京大學的余斌教授。
《寫給無神論者》是從基督教、猶太教和佛教中擷取有益于世俗生活的真知灼見,談群體、談和善、談教育、談溫情、談悲憫、談視角、談藝術、談建筑、談體制。這本書目前仍在閱讀中,它帶給我的閱讀感受是一如既往地好。
《愛情筆記》和《愛上浪漫》主要談男女戀愛時的羅曼史,《愛的進化論》則著重圍城之內和為人父母的生活,理性解析伴侶之間的慍怒、無端怪罪、施教與受教等話題,道出的是我們心中已有體悟卻無法道出的東西。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人生有諸多疑惑,曾經試圖從心理自助類讀物中找答案卻效果欠佳,不妨去讀讀德波頓的作品。
附上他的作品一覽(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我查了他的英文作品,沒有發現《無聊的魅力》這本書,這本應該是國內出版社編寫的隨筆集,看讀者評論,里面的文章在其他作品中出現過,不推薦優先閱讀)
小說類:
《愛情筆記》(1993)
《愛上浪漫》(1994)
《親吻與訴說》(1995)
《愛的進化論》(2016)
散文類:
《擁抱逝水年華》(1997)
《哲學的慰藉》(2000)
《旅行的藝術》(2002)
《身份的焦慮》(2004)
《無聊的魅力》(2005)
《幸福的建筑》(2007)
《工作頌歌》(2009)
《機場里的小旅行》(2009)
《寫給無神論者》(2012)
《新聞的騷動》(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