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岸5月7日
從海線到山線
我們算是包了香香姐的車,她不是專業開民宿的,她還有自己的工作,剛好我們的出現,她第一次以這樣的方式帶我們出游。臺東的很多美景,光只是我們的TR-pass是無法欣賞完的,必須用汽車或者機車或者自行車的方式才能到達,像我們這樣,有了香香姐這樣的便利,跟著臺東當地人的視角游覽臺東,是最自在不過的了。路上香香姐早已為我們預備好各種水果,餓了請我們吃包子,很好吃,我又忘了記招牌了。
香香姐開車帶我們先從海線再去山線,和火車一樣,海線就是靠海的一邊,山線就是靠山的一邊。
【福岡漁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去綠島和蘭嶼都要在這里搭船
要去綠島和蘭嶼都要在這里搭船
這一次是沒機會去這兩個小島了
【小野柳】
據說海蝕景觀足以和北部野柳相媲美而稱之為小野柳
無法想象那些石頭的紋路是海水沖刷出來的
就好像是人造的
特別是石頭上那些有規律的紋路
【綠島】
天氣不錯,可以隱約地看到綠島的輪廓。
三仙臺
由火山巖構成
同樣是風化海蝕景觀
拍了那么多景點的照片
我覺得太空才是最吸引我的
只記得香香姐說紅色的這座是新橋,我們是站在老橋上。
對,老橋叫東河橋。
比西里岸的原住民部落
雖然沒有滿地跑的山羊,但是這里有很多木雕山羊。
聽說這些木雕山羊陪伴了部落里的孩子成長。
幾米!!
驚奇地發現這里有幾米的作品。
不止這里,還發現部落里的墻上也會有幾米的畫作。
出現在幾米作品的場景中,我好想成為他故事里的主角。
伯朗大道
因為伯朗咖啡的廣告而得名,后來又因為金城武拍攝的長榮航空的廣告片在此取景又一次爆紅,金城武樹呢,就是廣告中金城武在樹下和咖啡的那棵樹。剛開始我們找不到路,問了一個工人,他就問了他工友:“哎,金城武那個怎么走啊?”一說金城武就知道在哪里了,原來金城武的效應這么好,當我再看到這個路牌的時候,我就笑翻了,拍了一個廣告就直接叫金城武樹了。
拋開金城武的明星效應,伯朗大道真的是一個觸動人心的地方,筆直的大道穿梭在翠綠的田野間,清新自然,這里還有一個別稱是【翠綠的天堂路】,我覺得騎自行車在田野間吹吹風是最好的游覽方式。香香姐說,每次來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我就開始憧憬徜徉在金色麥浪里的感覺。其實我看到這樣的景色讓我想起大理的夏天,真的很像。又想到了了麗江小倩的歌:
蒼山洱海旁
你在我身邊
這次的夏天和從前不太一樣
單車在經過田野你輕輕唱
睜開了雙眼只剩下相片
……
太過相似的景色讓我想念家,想念大理。
五月旅行,六月就要離開臺灣,還是會有很多不舍。
回到大理,我會想起你。
星星部落
香姐說這里是臺東觀看夜景最好的地方。
來自星星的豬,一進門就看到躺著一只大豬,這應該是一只寵物豬吧。
在星星部落喝喝咖啡,看看臺東的夜景,這一天結束了,從早到晚香香姐陪了我們12個小時,也該回去好好休息了,香香姐就像和朋友出行一樣帶我們感受臺東,離開臺東我們都想念住在香香姐家德那兩天。
花蓮5月8日
終于來到花蓮
也是在認識的背包客有人的推薦下,在花蓮我們住了【圓。方便】,其實就是黎爸的家。在黎爸準備好的房間里放下包,就匆匆出門了,我們四個人,最方便的還是包車了,包車總讓我覺得這是一個土豪式的出行方式,不過在花蓮也真的要包車才行。
最先來清水斷崖,我想我們是有一點被司機大哥忽悠了,我們只到了清水斷崖的一小處,司機大哥說,這里是旅行團看不到的地方,因為自從有旅游大巴翻到太平洋之后,旅行大巴是不忘這里過了,的確是,只有我們才看得到這邊的景色,旅行團只能在火車上看一看了。不過清水斷崖全廠21公里,他只帶我們看了這里,這里不夠驚心動魄,不夠波濤駭浪,我還沒看過癮。
太魯閣國家公園
這么大的國家公園都不收門票的
看多了峽谷和高山
我對太魯閣的好奇只是穿過其中的中橫公路
進到太魯閣的第一站就是長春祠。
第一次看太魯閣的介紹是在《國家地理》的雜志上,太魯閣的長春祠中供奉著修建公路逝去的兩百多位戰士,為了表示敬意,從來不上祠堂廟宇拜祭的我為他們上了三炷香。他們是用生命修建這條東西眾貫線,沒有他們我們今天看不到這樣的景色。
中橫公路,終于親眼目睹。
套用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中的一句話,“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我覺得中橫公路是這樣的,清水斷崖是這樣的。
中橫公路介紹:(見維基百科)
祥德寺門口的師太,看起來很有仙氣的樣子
其實我很害怕站在吊橋上的感覺,就算下面沒有波濤駭浪,搖搖晃晃地還是會頭暈。走過吊橋的時候,身后有一群韓國人,用韓語“喂,喂”地叫了半天,我說怎么出現韓劇里面的聲音呢,回頭一看他讓我幫他們拍照,他不會中文,我不會韓文,也只好蹦幾個英文單詞交流了,一大群韓國大叔大嬸圍在吊橋上要拍照,搖搖晃晃,真怕掉下去。他們那么激動,估計也沒看明白吊橋最好不要超過8個人的溫馨提示吧。
下著大雨的七星潭
從太魯閣出來,下起了大雨。司機大哥說,我們還算幸運,光太魯閣的時候天氣晴,而且要是下大雨在太魯閣的話會比較危險。
我們還想去七星潭,雨下得很大,抱著一個不去遺憾的想法就一定要去。雨中的七星潭,我只能說很好玩。
網站上說七星潭是東臺灣最美的海灣,我倒是不這么認為,東部沿岸,雖然看得都是太平洋,但是每一處都很漂亮,都有各自的特點。
在七星潭,我愛上了這里的石頭,比起三仙臺看到的那些,我更想把這些石頭搬回我家,波波說:“你把家搬到這里,這些石頭不就是你家的么?”
冒著大雨撿石頭玩,他們都回車上了,直到車要走了,波波來叫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我又被加菲吐槽“沒有童年的家伙”!
這些石頭這的很漂亮,我的童年真的沒有玩過石頭嘛,我玩的是泥巴。
再見了,這些漂亮的小石頭還是躺在他原本的地方才最好看,這里才是它的家。
想吃棺材板了
花蓮自強夜市最有名的是棺材板,我們也是慕名而去的。
一個就撐死我了,就再也沒有胃口吃其他好吃的東西了。棺材板,聽起來有些恐怖,不過這個創意小吃真的很有特色,造型像棺材就直接叫棺材板了。一個厚片土司,在雞蛋等什么調制的液體里浸一下裹一層然后放在油鍋里炸一下拿出來,用剪刀四四方方地剪一片蓋子,里面塞上各種口味的食材,在這里想想就流口水。
一說到吃的,我覺得炸彈蔥油餅也很好吃,去時光二手書店,路上順便吃一個,未熟透的蛋黃突然冒出來,可能這就是炸蛋吧,關于好吃的,留一個念想,給吃貨一個再來的理由。
宜蘭5月9日
該去宜蘭了
青源說她來臺灣最想做的就是去花蓮看海,我們沒有同行,但是我們在花蓮遇上了,聽說她今天到,就推薦了她住黎爸的家,等到青源到達花蓮,和她見一面之后,我們再去宜蘭。
宜蘭我們沒有住市區,而是去了蘇澳的盧媽媽民宿。聽說我們想要去泡冷泉,晚上盧媽媽就帶我們去了當地人常去的那個地方泡冷泉,還是免費的。盧媽媽六十多歲了,皮膚光滑,她說這就是泡冷泉的好處,她讓她老公開車載我們過去,她過去后教我們怎樣泡。
第一次泡冷泉,剛進去冷氣刺骨,不過泡到后來有一點發熱的感覺,麻麻的,都感覺不出來是熱的還是凍的。泡完之后,很輕松是真的。
南方澳漁港
大早上,盧媽媽就催著我們出門,她說:“你們年輕人就會拖,趕快去了,那邊很漂亮,我給你們自行車,騎自行車去!”,給我們準備好自行車,她就帶我們去吃早餐——飯團,她覺得很好吃的那一家,吃過之后我覺得是蠻好吃的。
早上的蘇澳已經不再下雨,太陽已經有些灼燒皮膚的感覺了,去蘇澳漁港,好久沒有登自行車的我們感覺騎著好累啊,等到上了南方澳大橋,我整個人就累攤了。站在南方澳大橋上觀看南方澳漁港還是很壯觀的,南方澳大橋是鏈接蘇澳港和南方澳漁港之間的大橋,據說這座大橋的修建是為了促進經濟大發展,很漂亮的大橋,就是騎自行車上坡很不容易,我們推上去都覺得累趴了。
從對面看蘇澳大橋
南方澳這個漁港三面環山,小小的漁港,靠山吃海的人們,生活在這里,南方澳就是他們的避風港。盧媽媽說這里還有魚市,海鮮,漁港是加菲的最愛了吧。
南方澳美麗的海灣
要是可以拍景的就更漂亮了
這里的沙灘一點都不柔軟
看見水就想踩
腳底受罪了
幾米的城市
我來到
你的城市
熟悉的那一條街
宜蘭是幾米的家鄉,連火車站都變成了幾米的作品。
沿著火車站旁邊的大道,幾米廣場,熟悉的繪本里的場景。
等車的男孩和女孩,趁人們排隊換人的空檔拍一張。
又是周末了,幾米廣場大家都是在排隊拍照,人潮擁擠,還是不拍了。
回臺中5月11日
回學校的日子
最后一天,10天的旅程就要結束了,最后去一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最后一天,所有的疲憊都爆發了,只要一上車就開始睡。
蜻蜓點水般,還沒逛完傳藝中心就要回臺中了,大約六個小時的車程,還是要趕一點,才能在門禁前回到學校,沒有好好看傳藝中心是有些遺憾了。
又開始玩泥了,自己做了一個小罐子帶了回來。
很喜歡陶藝產品,還記得小時候整天在玩泥巴,天真地以為點一把火就能繞制。結果是燒完后,做好的小東西燒散了。
后記
蘇打綠的歌:“走過的路是一陣魔術,把所有的好的壞的,變成我的。”這句歌詞可以總結我的這次旅行。網絡上認識的人,并沒有意識里那么壞,從他們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東西,就好像遲哥說的:“我覺得旅行一半是風景,一半是人。”
愛情有保鮮期,我覺得友情同樣有保鮮期,在淳青背包客棧認識了一群小伙伴,剛認識沒幾分鐘,大家就邀約著一起去吃飯,第二天大家高高興興地一起出游。我平時是不太喜歡一大幫人一起出游的,大家意見不統一難免會有很多矛盾,旅途就會變得很不開心。所以我得出來的結論是,一大幫人一起出游要玩得盡興的話就是兩種情況,一是大家剛認識,就像我們一樣,有一種新鮮感在批次之間,屬于好聚好散型,性格不合,分開玩就是了,也不會影響到各自的關系,本來也就是各玩各的。另外一種就是大家都很了解對方,在熟悉和了解的前提下,知道每個人的性格,大家可以避免矛盾。最麻煩的就是大家認識也一段時間了,也沒有到很熟悉的地步,相約一起旅行的時候才發現,各種各樣的矛盾,看誰都不順眼,本來開心的旅行也變得不開心了。
猴子在我18歲生日時候送給我的那本書《趁著年輕去流浪》,從那時起,我帶著一顆不安分的心開始上路了。《趁著年輕去流浪》是采訪了“云門流浪者計劃”的人們,在一個地方呆得久了,就沒有創作的靈感,對于那些舞者,流浪的體驗是他們寶貴的財富,從他們的舞蹈也可以看出對生命的思考。像他們一樣完全地流浪我還做不到,但是我在嘗試著自己的旅行方式,記錄自己的旅行故事。
旅行回到學校的日子,除了上課我都呆在圖書館敲鍵盤,想趕快整理好自己的旅行日記,整理好旅行十天耽誤的課業。
旅行中,我的拖延癥暴露無遺,之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可是旅行途中就發現了自己這個很大的毛病。在蘇澳的時候,每次出門都是被盧媽媽“趕”出門的,她說我們再拖就哪里都去不了了,而之前遲哥和我們一起的時候,他也說過我們的拖延癥,拖拖拉拉,真的很不好,要改改了。不僅僅是拖延癥,選擇性綜合癥都擴大化,原來我是這么糾結的一個人,我很討厭這樣的糾結。
寫完旅行日記,整理我的生活,等待著回家的日子。
??q?'?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