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后,我們大人得正常上班,家里老人處理收尾的事情會晚一天返程,這時,問題來了,小孩怎么帶吶?提前帶回家,請假照看,沒假。再請朋友幫忙,節前已帶兩天,事不過三嘛,所以,看起來就剩下這個方案:把孩子留給老人,我們暫時分離一天(涉及到一個晚上),豌豆小朋友還是第一次與我們分離超過24小時。雖然我是一個上班族媽媽,雖然我在下班和休假的日子因為有自己的事情要優先處理,不見得有多么密切的陪伴孩子,但要分開,還涉及到一個晚上(豌豆睡覺不并鬧騰,兩歲多斷奶后很快睡整覺),所以,我的情感上,分離,這個詞,刺到我了。我內在的焦慮和恐懼出來了:多少的育兒書籍和理論,當然就當下目前我所看到的和理解到的,把孩子丟給老人是不好的,媽媽不應該過早或過跟小孩子分開,孩子的安全感會缺失的,孩子如果哭鬧,不接受分離,產生焦慮會留下童年陰影的,還有,豌豆會不會覺得媽媽不愛他,拋棄他了,那我在豌豆心中好媽媽的形象吶?~~~如此等等。豌豆跟我們走還是跟老人晚一天走,在當時的我腦袋里,竟有如此多的思想斗爭。
我托著看事情如何發展,我嘗試著提前一天給豌豆做預防和準備,
第一步:比如:告訴他,三歲的巧虎形狀的生日蛋糕被你吃了,你就三歲了,長大了,是大孩子了,媽媽要送你一份禮物:獨立,你能收下他嗎?他點點頭:可以(詢問了好久,可能聽到禮物字眼,他也不管是什么,就說了:可以)
第二步:爸爸媽媽回武漢上班打怪獸,暫時見不到爸爸媽媽。那你在老家,讓樂樂姐姐繼續帶你去田埂上找蒲公英,也可以讓悠悠妹妹陪你瘋玩,打鬧。第二天,你就可以見到爸爸媽媽啦。還有爺爺奶奶也會在老家好好陪你。
當然,有節前委托別人,豌豆配合的好事例在先,所以,我知道,我可以嘗試一下白天加晚上,更長時間的分離。還有,情緒的體驗,分離的感受也是成長的一部分,畢竟,馬上九月,真正的幼兒園也要來臨,還有,我自己,孩子與老人睡一晚上,與我跟孩子的感情親密與否無必然聯系,所以,我決定放過自己,讓大家都輕松好過一些,暫時分離一天。
正式分開那天:原本他想樓上看視頻,但我告訴他,爸媽要等車,出發去武漢,就見不到了,他居然放棄看電視,哭腔的說:嗯,我要跟爸媽一起,把箱子搬到路邊等車,他就開始跟悠悠妹妹開玩了,估計忘了待會兒的分離,我在他玩的時候,又語言告知和安慰了幾句:臺詞同上,送獨立禮物。他專心和悠悠妹妹玩著,其中,我還提醒爸爸也跟豌豆道別,再后來,三個各自在等車間隙干著各自的事情,好的,忽然一聲:車來了,得馬上走啊,我大聲說著:豌豆寶貝,媽媽走了再見,好了,我這一喊,遭來旁邊兩位奶奶,爺爺的一致反對:別搞了,快走,我,我,好好打個招呼,有錯嗎?我內心了解:方面好好講再見,讓豌豆寶貝看著爸媽坐車離開,走掉,他肯定會哭。可我一貫的作風是:要這樣的哭,也比突然想起來媽媽原來悄悄不見了強些。可在老家,我這一點并不強烈和堅定,所以,我們就相當于在豌豆不知情(之前有告知,但當下未告知)的情況下坐車走了。
待幾個小時后,用電話問到奶奶豌豆情況,她告訴我們:跟妹妹玩的好好,沒有哭,就是問了一句:為什么爸爸媽媽不和他說再見,沒說再見,沒說再見。聽到這里時,我在想,豌豆是以怎么樣的心態來問的呢?豌豆的長大,好像就是一句話,這明明就是一個大人會思考的嘛,而且,豌豆,即使不到三歲,也仍然得尊重他獨立的人格,我開始馬后炮給老公:你看,我就說嘛,豌豆心智成熟,我們需要在這些方面把他當大人,享受完整人格的人對待,雖然很多方面需要引導,我當下后悔我沒有堅持我認為對的。包括我在整理這篇文章前,我還再次特意問到他,爸爸媽媽是否在前兩天給你分開的時候,沒有好好的說再見,他又重復了幾句:沒說再見,而且,小嘴,鼓鼓的,應該是略有意見,我繼續問到:是生氣了嗎?他沒有回答。是哪種情緒吶?總之,這告訴我:不管怎么樣的分離,都是要好好的說再見,受挫,不愿接受分離這樣的情緒,也同樣可以給到孩子,他可以有這樣的體驗,分離也是人生一部分。
再后來,再去電,還是玩的很好,沒有哭鬧。第二天:我利用中午時間給他去電,說對不起,并表示會用禮物賠禮道歉。
好好的說一聲再見,在多少的成人電視劇里,男主角為女配角因為沒有做好這件事,而糾結,痛苦,雖然這些是不現實的狗血愛情劇里的劇情,但之于面對孩子,面對一個獨立的人格,我們應給予應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