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孩子發燒了到底該持有什么樣的態度
最近,天兒熱,寶貝們很容易生病,不少導致發燒。
孩子發燒了,你是不是也在糾結,到底需要怎么處理才是對ta好的呢?
是像“凱叔講故事”公號里面一篇文章講的那個媽媽一樣(過渡的為)?還是像爸爸那樣(無為)?

就在上個月底,我家馬上就四歲的寶貝半夜發燒了。這次,『第一次』同時給他服用了退燒的布洛芬和抗生素(頭孢)。
迷瞪瞪懵××的,也就把孩子給養到快4歲了。
下面幾個問題,我也一直有些迷迷糊糊:
發燒到底是怎么回事?
發燒了該怎么辦?能不能吃退燒藥呢?
抗生素能吃嗎?
最近,經歷了,才又好好補補課,請教老師和學醫的朋友,查閱資料,做了深入了解,并將經歷和知識一并整理出來分享給同作父母的你。
一、寶貝之前的普通發燒我都是怎么應對的
1、認識小朋友的發燒
小朋友的腋窩溫度維持在36.0℃~37.3℃之間都屬于正常的體溫,37.4℃~38.0℃屬于低熱,38.1℃-39℃屬于中度發熱,39.1℃-41℃屬于高熱,41℃以上屬于超高熱。

發熱|發燒只是一個病癥,它本身并不是一種疾病。換句話說,發燒只是某種疾病的一種癥狀表現。
常見的小朋友發熱是由感染引起的,如感染了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的感染,導致相關毒素和炎癥因子的釋放而引起發熱。
寶寶體溫控制中樞發育不夠完善,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較差,容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襲,這樣,就導致小朋友比較容易發燒。
作為父母,下意識里,我們會把發燒當作一件生病&負面的事情來看待,第一反應習慣性的就會想快速的幫助他退燒。事實上,這種觀點和做法是不妥的。
發燒雖然不是好事,但也不一定都是壞事的!
聽我的芳療導師在她《人體免疫力》那部分課程時候說:發燒是身體抵抗病原的一種正常的機體保護反應,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建立幼兒的后天免疫系統。燒得越高,表明身體的抵抗越強烈。
可以理解為免疫系統的軍事部隊在與外部的破壞分子(細菌&病毒)在打仗&作戰,而一定的高溫有助于殺死壞蛋們。
一般來說,由于嬰幼兒身體抵抗力不強,因此發燒的溫度也不會特別高,很少高熱。
寶貝剛開始發熱的時候,父母就需要冷靜、不焦慮和過渡擔心,做好基礎的護理和物理降溫工作,讓發燒自然地起來,自然地離開。
只要體溫不超過38.5℃,我們也大可不必驚慌,也不必馬上就用上布洛芬(6個月以上用)或者對乙酰氨基酚(3個月以上用)幫助寶寶快速的降溫。
2、日常發燒護理
我家小伙兒長這么大,快四歲了,之前還沒有過一直持續高燒39度以上不退、精神不振的情況。
之前的發熱溫度一般都在39度以下,而且精神都還好,不會靡靡不振的樣子。
從去年春天開始接觸精油至今,寶貝去年的兩次積食發燒和今年3月一次普通感冒發燒,我都是借助精油采用熱敷的物理降溫方式和多喝溫水促進多排尿的方式幫助他降溫,穿合適的透氣好的衣服,保持室內通風,自然散熱,多休息,飲食清淡,以幫助身體可以有更充沛的精力幫助免疫系統中正派的作戰部隊可以有能力打敗感染的外部侵襲的細菌&病毒等。
【護理過程中的禁忌】
*不要給孩子捂汗。出汗可能導致孩子缺水過多,引發其它更嚴重的癥狀。
*不能用酒精擦拭身體來降溫。用酒精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發酒精中毒。
*不可用空調直吹孩子。
#我們尊重咱們人體的自愈能力,并不是無所為的放任,而是施以合理的護理以及借助精油給予適度的支持。#
3、精油在輔助降溫過程中承擔的作用
使用精油輔助退燒的核心是要幫助身體一起對抗病毒或細菌,額外給身體一個小的支撐。
【關于精油可以殺菌消毒將會在未來的文章中做詳細的分享】
我所選擇用的精油是一款復方精油,可以實現君臣協同達到1+1>2的效果,復方油中包括:
桉樹,又名尤加利(澳洲)、羅馬洋甘菊(南非)、雪松(非洲摩洛哥)、歐薄荷(美國)、百里香(西班牙)、香桃木(突尼西亞)、迷迭香(突尼西亞)。
4、什么時候&怎么吃退燒藥
如果體溫低于38.5℃,精力還不錯,精神好,不影響飲食,就不需要使用退熱藥物。
當通過物理降溫方式降溫失敗,面容熱、人煩躁、精神不好,發熱超過38.5℃的時候,就需要介入給孩子吃退燒藥,幫助退燒了。
3-6個月齡的寶寶可以用對乙酰氨基酚。它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嬰兒和兒童高熱時的首選退熱藥。它的解熱作用緩和而持久,有療效好、副作用少、吸收迅速完全的特點。
超過6個月大的寶寶可以吃布洛芬。它的退熱速度快,效果顯著,且退熱持續時間可維持6~8小時,副作用相對小,可以減少服藥的次數。現在可以買到布洛芬顆粒,作為家中常備藥物,比起瓶裝的液體更好保存及再次利用。我家就備著退熱顆粒。
特別注意兩點:
1)當體溫超過39℃時,容易誘發高熱引起的驚厥(這次我帶孩子去醫院醫生再三跟我強調的,高熱驚厥的影響會伴隨孩子一生),務必給孩子使用退熱藥物。
2)給孩子退熱時,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選擇兩種藥物交替使用。這樣不但減少每種藥物24小時內使用的次數,還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當孩子服用一種藥物如果在5分鐘內出現嘔吐,應該選擇另外一種藥物。
二、為什么談抗生素色變?
1、什么是抗生素?
簡單的講抗生素是抑制、或殺滅微生物的藥物,習慣稱抗菌素。
2、什么時候使用抗生素呢?
小朋友的疾病大多數是感染性的疾病,可能是病毒、細菌、支原體或者其他的病原體所引起的。
在常見病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中,由細菌、支原體感染所造成的,則需要使用抗生素;
而由病毒(兒科上呼吸道感染、嬰幼兒腹瀉常見病原菌)感染所造成的,則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切記不可以:
1)用抗生素來預防感冒。兒科門診的感冒患兒多為上呼吸道感染,80%以上為病毒所致,用抗生素并不能改變感冒的病程。
2)濫用抗生素消炎。

3、只有不當使用抗生素,才會產生負面危害
前面講了不要濫用(不該用時用了)抗生素,以免造成傷害。這一部分講講如果確定可以使用抗生素的話,如何正確的使用。
1)不根據藥效對癥地規范使用
抗生素也分普通的和藥效強力一點的,分低級和高級,分窄譜和廣譜。抗菌譜比較寬的抗生素藥物稱為廣譜抗生素,簡單說就是能夠抵抗大部分細菌的藥物。他們就像打仗時用大炮轟,對細菌全部消滅,對人體內寄生的有益菌也殺滅掉,從而會影響甚至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
抗生素是專門針對細菌微生物感染所使用的,每一種抗生素都有自己的殺菌范圍,并且有自己的特效范圍,如果刻意使用殺菌過于廣泛的抗生素,且反復使用就會使得體內的細菌再也不怕抗生素。
人體免疫系統降低,成為易感染人群,而沒有更高一級別的抗生素發明出來的情況下,對它就只能是無能為力了,由此造成嚴重的惡性循環。
2)不遵醫囑用夠療程
若要抗生素發揮足夠的作用、產生一定的療效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一般至少需要三天到五天的時間。
有些家長害怕藥物的毒副作用,在療程不夠的情況下,自行減量或停藥,由于自行縮短了療程,用藥不足,可能造成病情延長或加重。而且更加容易讓沒有完全殺死的細菌殘留,其后代更容易產生耐藥性。
3)用法順序不當
小兒使用抗生素,能夠口服的盡量口服,不能口服的可選擇打針,推薦使用的順序是:口服、打針、打吊瓶。
千萬千萬不要一味求快輕易打吊瓶!
千萬千萬不要一味求快輕易打吊瓶!
千萬千萬不要一味求快輕易打吊瓶!(重要事情說三遍)
4、小結
所以,咱們做父母的,大可不必“談抗生素色變”。
牢記抗生素使用四大原則就可避免抗生素使用的弊端:
1)明確細菌感染時才用。
2)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的,能用一種堅決不用兩種。
3)長期濫用或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易產生耐藥。
4)濫用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容易引起菌群失調,造成免疫力下降。
三、為什么我家寶貝這一次發燒不得不同時用上了布洛芬+抗生素
從去年春天開始使用芳療精油,寶貝去年夏天的兩次積食發燒,被我借助精油、通過物理降溫一個晚上就退熱,然后身體自然恢復了。今年春天的一次普通感冒發燒,也是1天多近2天的樣子,期間反復有點低熱,但也是用同樣的方法控制了發燒。
上個月底(2017-5)的發燒是凌晨1:00左右,我半夜醒來發現的,額頭和身體很燙,腳心不燙,預示著溫度還會漲。
用精油熱敷,原本最好的方法是用到牛奶作為助溶(于水)的,不巧的是,家里沒有牛奶。于是,退而求其次,我用了直接滴精油在毛巾上,向內折疊的方法(這個方法,透過肌膚能夠吸收的精油就不如溶于水后吸收的那么多)。
一個晚上間隔2小時熱敷一次,到早晨一共熱敷了三次,體溫在39℃上下浮動。
體溫降不下來,不得不帶孩子去醫院了。
原本計劃去醫院很快看完病,拿了藥之后回來吃退燒藥的。結果在驗血買單時候,還有準備抽手指血的時候,孩子因為內心不確定的恐懼,很大的抵抗情緒,又使勁兒的哭出一身的汗。我始終也沒有強迫他,而是想辦法說服他主動接受、可以自己決定去做這件事情。
這個過程,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雖然花了很大時間和力氣,最后的結果是,小伙子在扎手指血的時候,是主動同意了,而且護士兩次扎手指取血的時候,哼都沒哼一聲,英雄得一點兒都沒哭。還嘚瑟的問,前面那個姐姐扎手指怎么哭得那么厲害呀~~~
“因為她是女孩子。男孩子更勇敢,是不是?”我實在找不出更好的理由了。
最后驗血的結果是,比較嚴重的細菌感染,需要吃抗生素,所以,醫生給開了頭孢。
醫生又量一遍體溫,39.2℃,且慎重又嚴肅的告訴我,孩子體溫超過38.5℃一定要給吃退燒藥,要不很容易燒壞腦子的。
“好的,我記住了。”我心里想。
我和我家先生對于給孩子吃抗生素這件事情都是很小心的。
所以,回到家給孩子先吃了退燒藥。之后,我又請教了我的芳療老師,再三確認,吃抗生素會不會影響抵抗力&免疫力呀。(那個時候,我還沒有系統搜集資料學習)
老師給我的答復是:
“偶爾吃一次不會的。”
“(孩子持續的高燒不退,說明免疫力系統對外大戰很激烈,它給出一個信號是需要請求救援)孩子身體的免疫部隊差的時候(或者說既有免疫力對抗不了新入侵細菌的時候),偶爾請個外援也是可以的”。
給孩子吃了兩次頭孢之后,燒到晚上燒就退下來了,只是有一點點低熱。
我就沒有繼續給孩子吃抗生素,為了鞏固陣勢以及繼續打擊細菌的殘余分子,就在臨睡的時候用新買回來的牛奶給孩子用精油做了熱敷,借助精油和機體本身繼續和“壞”細菌作戰。
接著是端午節假期第一天,繼續在家休整了一天;假期第二天(29號)已經可以生龍活虎的在海邊開心的玩兒了。
也這樣,健康、愉快的趕上了第一個六一兒童節!

四、總結
最后呢,總結一下:
*寶貝發燒的時候大人不能慌,得有自己初步的判斷,隨時查驗體溫,根據病癥輕重程度(寶貝的精神狀態和溫度高低)決定是否需要及時送去醫院,學會辯證處理。
*當腋窩溫度超過38.5℃,退燒藥還是需要吃的。該用藥時就用藥。
*我們不必談抗生素色變,需要的時候,偶爾吃一次,只要合理的使用,是不會影響孩子抵抗力的大局的。
希望能我們父母自己將發燒護理這件事情整得清楚明白了,就可以做到自信地不會被個別貪財的醫生忽悠著動不動就打點滴,破壞孩子后天免疫系統的構建,損傷孩子抵抗力;也不會在該用藥時候畏手畏腳的,生怕用藥不當影響寶寶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