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曾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批發商家為孩子們安排了一次聚會,參加的都是有錢人家、體面人家的孩子。這位批發商生意做得很不錯,是一位有學識的人。他得到過高級中學結業證書,是他那和善的父親堅持要他念書的。父親最初做販牛生意,為人老成勤儉,賺了不少錢。批發商接著又不斷地賺錢。他很有頭腦,心地也很慈善。可是大伙兒很少說起他的這些,說得最多的還是他的那許多錢。
他家出出進進的都是體面人物。有的是人們說的血統很體面,有的是人們說的精神方面很體面,有的兩者兼而有之,有的則兩者皆缺。
現在這里是孩子們的聚會,講的都是孩子話,孩子們講話從來不拐彎抹角。有一個小姑娘很漂亮,只是過于高傲了。都是仆傭們總是親吻她而寵出來的,不是她的父母,在這方面,他們倒還是很注意分寸的。她的父親是宮廷侍從官,這很了不起,她知道。
“我是宮廷里的孩子!”她說道。她其實也可能是地下室的孩子,隨便你自己怎么定都可以。于是她對別的孩子說,她是“生就”的,還說,如果不是生就的,那她就變也變不成。讀書也沒有用,即便你十分用功讀書也不行,要是你不是生就的,那你是變不成的。
“那些以‘生’字為姓的結尾的人①,”她說道,“在世界上怎么也成不了大器!應該把手叉在腰旁,遠遠地躲開這些‘生’呀‘生’的!”于是她便把她那嬌嫩的小手叉在腰上,胳膊尖尖的,讓人看看應該怎么樣行事。那一雙小胳膊真好看,她真是甜極了!
可是批發商的小女兒很惱火。她的父親叫瑪茲生,她知道這個名字以‘生’結尾。于是她便十分傲氣地說:
“可是我父親能拿一百塊銀幣買來糖果讓大伙兒搶!你父親能嗎?”
“是啊,可是我父親,”一位作家的小女兒說道,“能把你的父親,還有你的父親,所有的父親,都弄到報紙上!人人都怕他,我母親說的,因為我父親管著報紙。”
小姑娘挺直了身子,翹起了頭,就像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那樣,挺身翹首。
在半開的門外,有一個貧寒的孩子站在那里正從門縫往里看。那小孩十分窮困,進不到廳里來。他為廚房里的女傭人轉烤肉的叉子,現在被允許在門背后看看那些在玩耍取樂的體面孩子,這在他可真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大事了。
“要是能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個,該會怎么樣啊!”他想道。這時他聽到了那些孩子們剛才說的話,說真的,真叫人喪氣。家中父母親的柜子里一文錢也沒有,他們連報紙都買不起,哪里還談得上在報紙上寫東西。接下來最糟糕不過的是,他父親的姓,就是說也是他的姓,一點兒不假,是‘生’字結尾的!就是說他在世上決不會有什么出息。這簡直太慘了!然而他生到世上來了,他覺得,生得挺對!沒有什么旁的可能了。
瞧,那天晚上就是這個樣!——
好多年過去了,在這些年里孩子們都長成了大人。
城里建起了一座宏偉的房子,屋里講究極了,人人都想看看它,甚至連外地的人都來看它。真不知道我們前邊所談到的那些孩子當中誰可以把這房子說成是自己的呢?是啊,這不難知道!不,也不是那么容易呢。這房子是那個貧寒的孩子的②。他到底還是有了出息,盡管他的名字是以“生”字結尾的——曹瓦爾森③。
另外那三個孩子呢?——有高貴血統的、有錢的、高傲精神的孩子,——是啊,這個孩子沒有讓另外一個聽到自己的事,他們都是同等的孩子!他們都很不錯,很幸福,這是有道理的。他們那天所想所說的那些只是些——孩子話。
①丹麥的姓氏形成過程中,逐漸出現了以“某某人的兒子”這個詞為姓的做法。兒子在丹麥文中是SPn,用于“某某人的兒子”姓氏后綴時轉為sen,這樣丹麥便出現了大量以Sen,為后綴的姓氏。我國譯者將這姓氏后綴譯為森,如延森。在本書中,除安徒生已為人公認外,其他此類后綴均被譯為森。在這篇故事中,sen則被譯為“生”,這是因為在這里“生”字中還包含了出生的意思。
②指曹瓦爾森博物館。
③參見《丹麥人霍爾格》注17。
這哪里是什么“孩子話”,分明是安徒生寫給自己的話。那個趴著門縫偷看聚會的窮孩子,分明就是安徒生自己啊。他一定也曾經聽到過小女孩那樣的話“那些姓上面用什‘生’結收尾的人,根本永遠成不了器。我們必須把我們的收叉在腰上,讓胳膊肘尖尖地伸出來,好讓這些什么什么‘生’離我們遠一點兒。”年幼的他也曾幻想著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但糟糕的是,他自己的姓就是用“生”收尾的。他也曾經認命,但是誰成想,后來,他憑借才華獲得了地位和財富。
這個故事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自傳。安徒生出身貧寒,父親是鞋匠,在安徒生八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是傭人。安徒生歲時,帶著僅有的13塊錢,從家鄉來到哥本哈根后,在工廠做工。他利用業余時間寫作,幾經努力,他的第一部作品《維森堡大盜》在報紙上發表,使他得到了一筆稿費和極大的鼓舞。但是由于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安徒生一直沒有寫出很好的作品。一直到1822年,安徒生遇到他生命中的兩個大貴人——詩人拉貝克和國會議員古林。拉貝克覺得安徒生雖然沒上過學,但是極具才華。便把安徒生推薦給皇家劇院的導演——古林。古林既是國會議員,又是當時最著名的導演,在古林極力的扶助下,十七歲的安徒生第一次來到一所中學上學。古林可以說是安徒生的恩人,故事中孩子們聚會的場景一定是他親眼見過的,而趴在門縫看的窮孩子也許就是安徒生本人啊。他那時候一定想:總有一天,我會憑借自己的才華得到這一切的。你們今天說的都是“孩子話”,我原諒你們了。
安徒生對富人的態度是復雜的。他一方面對富人有感激之情,另一方面又渴望自己也擁有財富和地位。所以在文中,他對富商的描述是中性的“批發商接著又不斷地賺錢。他很有頭腦,心地也很慈善。可是大伙兒很少說起他的這些,說得最多的還是他的那許多錢”。
其實,安徒生自己何嘗不想成為座上賓呢。所以,作者在結尾安排這個窮孩子在城里有了個富麗堂皇的房子,里面擺滿各種美麗和貴重的東西。這個窮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一個大人物。而那些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也在世界上受到尊重,但他們是由于出身和地位得到了很好的安排。
1848年法國大革命以后,一直堅持耕耘的安徒生發表了自傳和大量詩集及童話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莫屬《賣火柴的小女孩》。許是這感人的故事符合戰后人們的心境,又或是他孜孜不倦的寫作終于打動了億萬讀者。這位鞋匠的兒子終于獲得了他應有的榮譽。出版商將安徒生作品的精裝本送給丹麥國王。國王也不止一次接見安徒生,并授予他涅波戈龍騎士勛章。
瑞典與挪威國王授予他北極星勛章;
墨西哥皇帝授予他圣母瑪利亞及爪德洛普勛章;
普魯士國王授予他三級紅鷹勛章……
安徒生講這個故事,許是告訴那些貧民的孩子:你們不要聽天由命,天生我才必有用,憑借才華,你們的人生也可以逆襲。
安徒生一共寫了一百六十多篇童話,1875年安徒生70歲壽辰時,全國人民為他舉行生日宴會,還眾籌為他建造一尊銅像。然而當安徒生看到了銅像設計圖時,大發雷霆。他說:“從來沒有人看見過小孩子爬在我背上,坐在我的膝蓋上,我的故事是同時寫給成人和小孩看的。小孩子只能看懂童話的外層,只有人生經歷豐富的成年人才能領悟其中的內涵。”此后不久,安徒生便離開了人世。
用成人的視角看,其實,這就是安徒生寫給自己的“孩子話”,看似幼稚,實則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