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婷愛甜不愛酸
01
大三開學第一天,第一節課,專業課老師就給我們潑了一盆冷水!
“你們現在大三了,你們感覺到緊迫感了嗎?”
班里面開始竊竊私語。
老師接著說:
“你們要知道,你們是在一個三四線城市的一個二流大學,你們覺得,你有多大的把握去對抗那些211,985的人。”
班里面突然開始詭異的沉默。
老師又問:“有多少人打算考研?”
班里面將近一半的人舉起了手。
“那又有多少人打算考公務員?”
剩下的人也開始斷斷續續的舉手。
“那剩下的人打算一畢業就工作嘛?”
大家默契的點了點頭。
老師說:“我不能說哪一種方式更適合,我只能說,希望你們可以選擇更好的一種,你們已經大三了,你們應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希望你們千萬不要一畢業就迷茫。”
老師剛說完,班里的氣氛突然安靜,好像大三這個詞有一種特殊的魔力,迅速將我們從大一大二的懶散中拉開,就這樣讓我們孤零零的站在社會的邊緣,前進還是后退,都是萬丈深淵。
突然的焦慮讓我不知所措,開學的第一天我甚至不知道要干些什么,是報班考證,還是買書準備考研考公,不管干什么,我一定要給自己找個事情做,營造出一種自己很忙的錯亂感,這樣,我才能稍稍心安。
我最近時常陷入一個無法逃離的怪圈,看著周圍的人都有目標的奮斗著,只有自己還困在原地,一邊著急,一邊迷茫,不斷的寬慰自己,又不斷的推翻自己的心理建設,循環往復,最終陷入死循環。
02
突然的豁然開朗是碰到了一個13級的學長,他現在已經考研成功了。
跟他說到我的困惑,他笑了笑,跟我聊起了他的經歷。
他在班里的成績并不突出,每次都在及格線邊緣徘徊。在大三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這樣了,但是以他的成績,考研成功的幾率太小了。于是他在暑假的時候,仔細分析了各大高校的考研分數,發現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錄取分數線比較低。然后報考了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經過自己慘絕人寰的努力,最終成功進入復試。(好吧,學長是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
復試的時候,因為我們的學校實在太不知名了,在復試的時候很不占優勢,于是學長挖空心思,做了一份極具特色的個人簡歷,在面試的時候發給了在座的每一位面試官。
后來,學長被成功錄取。
當時面試他的主考官說,“你是我們面試這么多年以來第一個準備簡歷的人,不是說你的簡歷特別優秀,而是我們覺得你是一個有心的孩子?!?/p>
學長說,他現在想想還有點后怕,如果他沒有做這個決定,如果他沒有準備這個,如果,他沒有再努力一點,有可能他現在還在迷茫著……
看著學長臉上釋然的笑,我突然覺得:你一定要努力,但你千萬別著急,該來的總會來,屬于你的,一定會是最好的東西。
03
當然,無論考研還是考公務員,都是注定孤單的體驗。其背后的心酸,只有自己才能體會。
前一段時間碰見一個師姐,看著她神色如常的跟我討論她考研失敗的經歷,我實在無法將重度抑郁癥患者跟她掛鉤。
她是哪種走到哪都會發光的人,連續四年專業課排名第一,拿獎拿到手軟。
但是,她考研失敗了,同時患上了重度抑郁癥。我們小心翼翼的將宿舍的小綠植送給她,希望可以轉移她的注意力。
師姐笑著寬慰我們說她沒事。
看著她故作堅強的臉,我們莫名的心酸,原來明媚如春的師姐,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渡過她灰暗的冬天。
后來聽說,師姐收拾好東西又準備再次去考研,這一次我希望前面迎接她的不再是黑暗而是溫暖春光,師姐,加油。
04
除去考研考公的大軍,還有很多人一畢業就投入了找工作的浪潮中。
大部分人找工作當然首推國企,福利條件好,工作穩定有保障,長的漂亮的可以選擇航空公司,喜歡安逸的可以選擇銀行,想要挑戰的可以選擇外企,但是,前提是,你要足夠優秀。
“血統跟出身實在是太重要了,”你的第一學歷往往決定面試官對你的第一印象。
“我們的起點低,所以我往往要付出比別人多百倍的努力,還不一定能達到別人起點的高度”已經參加工作的學長滿臉疲憊地對我說。
現實真的太殘酷了,它不會給你繼續做一個孩子的機會,從你踏出校門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是一個大人了。
我沒有刻意地夸大難度,只是平淡地敘述我們即將經歷的,你即將經歷的……
如果,你也大三,我想送你一句話:
在風雨中像個大人,
在陽光下像個孩子。
大三的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