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系列集的文字,都算不得是讀后感,只能說是一些關于我的,書的,碎碎念,是屬于我的一千零一夜。
在圖書館改論文的時候看到這本《朱光潛全集》,便想著借來看看吧。還記得其實在初中的時候看過這本書,只是那時候年紀比較小,并沒有特別去體會這本書的意義是怎樣。今天其實也只是讀完了其中的第一篇【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讀書】,于是也才有了現在的這篇碎碎念。
總覺得,初中和高中的時候是看書最好的時間,那時候好像除了學習和看書,就很少去做別的事情了。不像是現在這樣,忙中偷閑來看看書,寫寫文字。現在有太多的事情要去考慮,讀書的時候也沒辦法去專心思考體悟其中的樂趣。
似乎很多晦澀難懂的書籍都是在那個時期閱讀的,依稀還記得書柜里躺著的被我冷落已久的全套十冊的上下五千年,史記之類的歷史類的書籍也是很多的。而這些對于現在的我簡直可以說就是一種折磨了吧,似乎再也回不去那些個昏黃燈光下看史記的夜晚。
其實這種現狀讓人很困擾,那時候看過那些書幾乎不怎么記得那些書真正想要告訴我的是什么,只剩下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現在閱歷慢慢在增加,卻也是沒辦法像以前一樣靜下心去看那些東西了。
似乎很矛盾,其實現在更多時候,接受到的都是快餐文化,刷微博,看帖子,逛天涯。不得不說,快餐文化相當便捷,便捷到一種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走路的時候在刷,吃飯的時候在刷,睡覺之前依舊要再刷一遍。
紙質文化逐漸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里被很多人淡忘,好像大家都忘了紙質書籍的芳香,忘記了紙質書籍是怎樣的觸感。和室友說起要去買幾本書來看的時候,室友毫不猶豫的說道。
【買書?看電子版不就好,不用花錢,隨時都能看,多方便。就算買了,你確定你有時間來看嗎,每天那么多的事情,哪有時間來看書!】
就突然覺得其實很多時候我也這樣想,當然也是這樣做過的。手機上很多的電子版的書籍,因為確實很方便,在斷電的時候依舊是可以閱讀的,幾乎沒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擋,呵,除非手機沒電了。
也不得不說,其實我是個非常奇怪的人,對,他們都說我是奇怪的人,很矛盾,也很執著的人,總喜歡去堅持一些很奇怪的習慣,執著的做著自己執著的事情,比如看紙質版的書籍。隔一段時間就要去買一些書籍來看,或者有時間去圖書館的話,就一定要在窗邊的位置看一下午書,臨走的時候還要借上幾本抱回寢室。
當然也是不止一次的被吐槽借的書有多無聊,就這樣,她們也還是依舊每次會看看我看得什么書。其實也還好,就是喜歡看散文,這個習慣還真的是沒辦法改。同住一個寢室,W喜歡看短篇小說,C喜歡看網絡小說,而Y則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她看得永遠都是課本和講義。
當然每個人的愛好我也無從品評,這是個人習慣,沒必要去尋求理解,自己開心就好。就像是她們都沒人能夠理解我為什么要開始在簡書上面寫文字一樣,我只是一個想要以手寫心的人罷了。
總覺得自己想象力有點豐富了,說了半天還是沒能說到正題上,原諒我偶爾腦洞比較大的吧。
說起今天下午看得這本書,其實我倒是蠻喜歡這本書扉頁上的那段英文。
"Where my heart lies , let my brain lie also ."------R.Browning:One Word More.
我思,故我在。
其實朱光潛先生的這篇文章是寫給中學生的,乍一聽起來好像并不適合現在的我來看,看完第一篇之后,其實我覺得也并不盡然是這樣。這樣的文字更像是給所有的世人來看的,并不必在意其中所述的受眾是哪些人,畢竟現在這樣浮躁的我們也是需要這樣的文字來告訴我們該去做些什么。
“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朱光潛先生對于現代青年的毛病,曾這樣言之。
就像朱光潛先生信中所言,我們并不需要整塊的時間來讀書,其實每天抽半個鐘,一個鐘的時間來看書就夠了,很多時候,看書都像是細水長流的事情,并非一個晚上就能吃透一本書。
真正的看書并不像是這些年來應付期末考試,考試之前臨陣磨槍,不能考個優異也能混個通過。讀書或許還是需要慢慢去體悟的吧,書里的價值也并非只是表面中的那么簡單,要學習的甚是廣泛,書中自有黃金屋大抵如此。
具體要讀哪一類的書或許并不那么重要,其實還是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否則也不過是味同嚼蠟,徒增痛苦的吧。讀什么書都好,只要是好書,當然了,這里的好書要怎么來定義,就是要看自己的理解了,到底是珠玉還是瓦礫也只有自己才知道。
讀書大抵也不必像是裝作文藝青年的樣子,帶著一本書去咖啡館,文藝小清新的氣質暴露無遺。隨手帶上一本書,公園的長椅,地鐵的扶桿,公交的角落,也許在哪里翻看都是一樣,畢竟讀書不是擺拍。
之前在地鐵上見過一男子,每日總會帶著一本書去看,遠遠的窺視過,似是日文書,當然這些我倒是看不懂講的什么,勉強能知道那是日文。那也都是去年暑假每天下班的時候遇到過的人,很好奇他能在嘈雜的地鐵上看書,日復一日。說到這里倒是有了想要寫一寫去年暑假上班遇到的人和事了,唔,這段還是稍后再議吧。
說起讀書的事情,不知道要寫些什么,卻也零零散散寫了這么多碎碎念。也都是這些年來的一二所感吧。好啦,寫到這里,也該是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