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索拉
【1】
我在工作接觸了很多年輕父母,然后發現一個現象:
那些好像很忙沒什么時間理孩子的父母,更愿意為孩子學習相關技能。
近期與薇姐提了這事,87年的她,不僅是辣媽,還是企業高管,業余堅持在網絡學習,試圖往新媒體方向做嘗試。
我欣賞她寓教于樂的育兒方式,也羨慕她能平衡家庭事業與興趣。
某種程度來說,對于時常考慮未來然后陷入焦慮的我來說,她過著我未來想要的生活,加上身邊不少年輕媽媽都無法做到,我挺好奇的是什么驅使她做到如此。
說到底,是我不想隔了幾年再來后悔現在。
這是她的回復,之后轉了語音,給我說了她親姐的事。
她姐大她五歲,三十歲那年,丈夫出軌,等發覺,對方已轉移家產帶上小三私奔,拋棄了她姐和三歲的雙胞胎女兒。
她姐是那種心心念念嫁給有錢人的類型,所以從未努力過,任何物質和事情都依賴另一半的給予,就連教孩子,都是花重金請家教上門。
那次婚變,讓她姐想到尋死,如果不是家里出錢出力,兩個孩子大概早就沒爹也沒娘了。
但就算父母照應,三餐有保證,謀生和養育孩子兩件事,將她姐折磨得痛不欲生,但責任壓在身上,沒其他人可信,又不能真的啃老,她只得咬牙自己上。
曾經不愿接觸的工作,再辛苦也愿意做。
曾經不想學習的育兒方法,再繁瑣都愿意學。
別人帶來的東西,隨時會帶走,說到底,總歸靠自己更安心。
“那時我和你現在年紀差不多,但狀態比你糟糕,挺得過且過的。有回我姐給我說,等你30歲了,你會后悔現在的不努力,你會知道當下的吃力都是以前偷懶惹的禍。不信的話,你想想我吧。”
她姐學的東西,在幾年前就該學了,因為沒有那個技能,三十歲拿的工資和一個應屆生一樣。
我想起身邊接近三十歲的一些人,不少已經成家,但還是拿著八九千的工資,總說希望一飛沖天,卻保持和多年之前一樣的狀態。
久而久之,不僅沒有晉升機會,還眼看年紀比自己小的人成了頂頭上司。
可是,能怪誰呢?
【2】
一直很喜歡蔡康永寫過的這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這個道理放在職場同樣適用。
我以前招過一個客服,主要做些繁瑣的事。
但是,她剛入職就說哪個事項不是她的職責,不該由她來做。
我們是創業公司,而且面試時候說清楚了會安排很多事項,而她也表示能夠接受。
但她入職后卻生怕吃虧,我只好給她安排她做該做的事,然而,弄得一團糟,沒做四天,我立刻炒了她。
那時我終于明白為什么這個人連續三份工作都只能當個客服助理了。
隔了挺久,無意發覺我還有她的QQ,看到她簽名寫著“面試了好幾家都是那點工資,難過”,我無奈地搖了頭,將她刪除。
害怕吃虧,不愿努力,不做好當下的事,那只能一輩子拿基本工資,做職場最可被替代的角色了。
【3】
之前也有同齡人問過我,為什么你那么拼?
我每次都會老實交代:和一些我知道的牛人相比,我其實一點也不拼。
寫作方面暫且不說,說起來也是一把辛酸史,這兒提下職場的吧。
我21歲開始正式工作,是做總裁助理,當時還是大四,身邊多數人還在校園,每天群聊和好友圈說的都是學校那些事,而我已經開始接觸金融項目,心里多少有點驕傲,覺得自己還沒畢業就能簽正式勞務合同,名頭也不錯,已經比同齡人贏在起跑線。
可是,職場不管你年紀多小,只看你實力多少。
那時工作并不忙,上司也給了我彈性的學習時間,當他不來公司也沒給我安排事情的時候,我可以在上班期間看書學習。
但我還沒進入主動學習和搭建知識架構的階段,用我自己現在常說的一句就是“當年我就是個傻逼”,而且公司整體氛圍都有些閑散,所以更寧愿看我想看的書,而不是枯燥煩悶的財務呀金融呀。
除此之外,我也沒有從上司角度幫他思考事情,經常考慮不周到,所以狀態不好事情也沒做好,入職開始,上司差不多每周都會罵我,話也特別難聽。
暫且不說當時被罵得狗血淋頭幾乎想死的黑歷史,而今自己時間完全不夠用,每當有人問我為什么總是計劃好事情的時候,我也會如實告訴,我真的不想再浪費時間了。
因為,我發現好多比自己年紀小的人,已經懂得時間管理,懂得許多我還沒摸清的事。
我有個室友是95年的,今年才畢業,我發覺實習期的她每天下班回來后就開始看書,連續幾個月,每天都能堅持。
實在好奇,我和她聊,得知她想創業自己做電商,所以一邊進入現在這間公司實習學跨境電商,一邊在學習相關知識,希望能在年底時候完成品牌籌備的事宜。
而同時我和莫妮也在籌備一些合作事宜,所以我和這個室友交流過創業話題,然后發現她想得特別透徹,甚至試錯成本各方面都想好了。
可怕的不是同齡人比你拼,而是比你年輕的人都比你拼。
現在不少95后在互聯網環境長大,獲取信息與有效知識的時間比我們早,對新興事物的了解與操作也比我們厲害。
若以30歲為職場是否能夠飛躍的界限,他們擁有的時間,也比我們更多。
這也是為什么我經常會和一些朋友說,不要總覺得自己現在的時間成本不高,浪費也沒關系,更該放在一些能在未來產生影響的事情,在得到新的機會之前,提前完成基礎積累。
如果三十歲之前不努力做積累,你想要的薪酬、職位和機會,只能一直錯過。
薇姐和我提過,不管男女,到了三十歲的年齡,如果單身,難免被催婚,如果已婚,難免需顧及家庭,這兩類情況,幾乎都會占據時間和情緒。
說實話,到了那時,真的將心思放在自己事業,同時保持充電的時間太少了,你無法all in,那么在職場得到的機會也更少。
請不要等30歲了,再來后悔現在的不努力。
寫在后面:
如果親愛的你在職場方面有自己的看法或者疑惑,
歡迎告訴你拉~愿我們都不辜負未來三十歲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