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尋
什么時候你覺得自己的境遇最糟糕,很絕望,似乎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1)小學二年級,走進班級到一半才發現走錯了,默默低著頭漲紅了臉還裝作若無其事般折回去
2)國慶結束,熬到凌晨兩點作業沒寫完,最后因為沒寫完作業在教室后面蹲了一節課的馬步
3)在大街上或是公交車上靈感涌現,卻發現水筆沒油而身邊沒人可以借,這尷尬不亞于貝多芬寫譜子沒有紙
4)獨自上廁所,卻發現沒帶紙
5)完成的策劃電子稿沒保存電腦就閃退了,爾后成果丟失
6)拉著沉重的行李箱,在深夜一點的浦東機場迷路,感受公交都停運后的寂靜和無助
7)深夜趕不上高鐵,獨自排隊改簽和迷茫,心里害怕睡車站的恐懼,陌生的街景和冷風
8) ……
我還記得高考出結果那天的沮喪,那是三個月前。我等待著,期待一切不好的結果中會有一絲絲的好。
我記得《超級演說家》中有人說,
這個世界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
于是我就在急切中等待我的“結果”和“后果”。
我不知道該怎么說,一個人在房間里,癱坐在椅子上發呆,望著褪色的照片墻,望著放假后還擺滿了《五三》和教科書的桌子,望著熄滅的手機頻幕,望著雪花屏保在電腦桌面下啊下啊,雪越積越多。
等待結果的我是這般,結果出來后反倒平靜了許多。雖然心里滿是失落和無措。可是我知道,我不會是最苦的。這結果不壞。
三年前。晚自習的我被爸爸的電話叫回家。那天,媽媽從重癥監護室被帶回了家。那年我16歲,很傻很天真的16歲,心碎的16歲。
我知道,她要離開了,我知道。
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很安靜,也很消沉。
我寫很多的話,她聽不見的話,我只是寫。跟大家微笑,學會哭,也學會不哭,只是委屈的時候默認第一個想起的是她。
我寫過一篇文,叫《‘我與地壇’之后》,有一小段:
母親陪伴我整整16年,生命的喜怒哀樂都享受過,卻不曾有什么事是在問起時馬上可以浮現在眼前的,說那16年都歷歷在目,其實是假話。只是在一個人安靜的時候,隨著流水時光的流逝一點點想起,一件事串聯一件事,舊時光的記憶就一點點被刷去了塵埃,很清晰地映現出,只是身邊再沒映像中的此人。隨著時光流逝,也不知會不會再記起。
《我與地壇》中還有一句話令我印象很深,他說:
“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也許這道理我以前就懂,就是說不出,也就不能照顧到母親的想法。我現在是真的后悔了,可她是真的不在了。
前不久我還說:我似乎已經習慣了她不在,就好像曾經習慣她在一樣。她的在與不在似乎都是一種理所當然,其實不然。
每當我想起的時候,還不免憂傷,我是很希望母親還在我身邊的,但假使我早就知道母親陪了我16年,我想我也不會有絲毫珍惜,還會像以前那樣時常和母親倔嘴,大聲說話。
人總是在失去之后才真正懂得珍惜,這種珍惜帶上了一種失望,因為現實已經讓所有的理所當然變成了灰燼。面對這種長長的狀態,我似乎變得麻木了,于是不會常想起母親。也許若干年后我會弄明白,我現在是什么心態。
那時的苦,大概是這18年來最深的。我后來所有纏綿的苦楚,傷心,都不如。我醉心于所謂的戀愛,癡醉于所謂的分數。我因為數學連續的不及格而痛苦,因為每天深夜寫不完的作業和每次錯八個的聽力而痛苦,因為戀愛中的小別扭痛苦,因為紀晴離開和后來的冷漠陌生而痛苦,我因為陷入內心的糾纏而痛苦,總之是無限的痛苦。
似乎知道什么是難受,所以使勁把自己弄得滿心的難受。
而這些痛苦,從來不及那夜的失落和悲切。
有那么一秒鐘,預告著我的余生,我未知的充滿希望和挑戰,充滿挫折打擊的余生,都少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人的陪伴。
每個聽我講她的人都會說:對不起啊
對不起什么,有什么好對不起的,你會問,我會說。你出于好奇,我出于理解。
很喜歡余秋雨先生在《青年的陷阱》中的一句話,姑且斷章取義用一用:
往后再難,也會是不一樣的人生。
說的是在經歷苦難之后,即便苦難本身沒有帶給我們什么好東西,卻奠定了另一種人生發展趨勢。
所以每次想起她,除了一往如故的失望和難過,還有一份安慰。至少,今后的所有,我都不會是最苦的。
我記得大山里求知若渴的眼神,我記得他們對于吃不飽穿不暖的習以為常。盡管只是從遠處飄來的訊息中得知,我也能感到內心的難過,因為他們的苦而難受。
高中學了兩年的播音,趕著冬天到來的氣息,去杭州參加浙傳的校考。用了隱形眼鏡,很乖的遵守考試規定,沒有化妝。穿著小西裝披著大衣在小亭子里備考,和我一起的有播音班的同學。看著全部化妝的備考大軍,都懷疑自己傻的可愛。
同學中有個大姐大,幫我補了淡妝,最后幫我夾睫毛,然而,碰到了隱形眼鏡,透明的一片掉到了地上,找也找不到。
我驀地蒙了。眼鏡和隱形眼鏡都落在酒店里,又不能脫掉不戴。我踹著8厘米的小高跟,踢踏踢踏走了幾米。決定回去拿。
從來沒穿過高跟的我,就像是表演的小丑,踢踏踢踏,很別扭地小跑著。我望了望表,蹲下來脫掉鞋子,光著腳踩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就像踩在冰塊上一樣。好不容易跑到門口,寂靜的馬路彼時顯得荒蕪。一段一千米的路我用打車完成了。
大概身臨其境也不一定能體會那種帶著希望的絕望吧。
有些時候我們總是特愛面子,總覺得天下就是我的天下,天下為我一個人而生,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和視角,沒有人在意你犯的錯。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最苦最尷尬的時候,一定還有人比你更苦。這個世界就是這么不公平,可是不公平是什么。
不公平就是,你在經歷著與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同的人生。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對生活的任何一種態度,都讓你的每一個下一步與眾不同(當你足夠強大的時候,你并不以為苦)。
【苦是心的味覺感受,心正,則味甘】
你永遠不會是苦的,因為平凡人不值得擁有絕境,絕地反擊的人不認為苦。
這是一種最好聽的悖論!
你一定遇到過絕望,遇到過不美好。
你只要相信,你永遠不會是最苦的,然后,度過就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