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讀《社會心理學》,這本書像是一條線,把我曾經看的《思考,快與慢》《影響力》以及《烏合之眾》聯系起來。這本書我已經看了三個月有余,還有半本需要耐住性子慢慢讀下去。
這本書,雖然體型有點大,但是業余時間專心去讀估計也能在一月內讀完。我沒有讀完,存粹是因為我沒有那么“專心”,這期間我還在讀另一個大部頭——《金融學》,也讀了兩三個月了,讀了一半左右。某種意義上,我是個貪婪的人,除了這兩部以外,我今年讀書計劃里還要至少再讀兩部不同領域的教科書級的大部頭。
為什么要讀大部頭?我想起羅振宇老師提倡的碎片化學習,相比于碎片化學習,我在進行一件低效的事情嗎?
我非常認同羅振宇老師所說的碎片化學習,特別是在“目標、方法和行動”的邏輯下,碎片化是更高效地學習方式。其實,讀大部頭與碎片化學習并無沖突,二者場景不同而已。二者皆有利弊,執取任何一端都是不可取的。
讀不同領域的大部頭,如同建立起一個個分門別類、整齊放著一些書的書架,方便以后的查找和增補。我認為對于一個年輕人,能夠讓他系統地、廣泛地去理解這個世界的學習方式會更高效。“時間富裕者”應該采取與“時間緊缺者”不同策略。雖然我的時間安排也很緊張,但我依然認為自己是一個“時間富裕者”,我希望能夠為以后的自我成長打下更好的基礎,碎片化學習也會更有效。
其實,我讀《社會心理學》和《金融學》比較慢還有一個原因,我也在碎片化學習。在此期間,我讀了《大數據時代》《解決沖突的關鍵技巧》《人類簡史》《Beyound Feelings》《未來簡史》《將心注入》《好好學習》和《Flash Foresight》(這本正在讀),同時,我還讀了上百篇老師的專欄。
雖然,大部頭我讀得很慢,比絕大多數人都要慢,但是我會繼續讀。作為“時間富裕者”,我還算有耐心,今年讀四本,明年再讀四本……我相信時間的力量。
奧卡姆的刀
慢慢來,比較快…… 但也審視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