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過后真真切切體會到過年的味道,母親提著籃子穿梭于集市、超市、慧眼金睛般挑選著過年的食材,山姑、金針菇、八角、茴香、海帶、海米、香腸、、、、、、、忙得不亦樂乎,把我家弟弟家塞得滿滿,夠吃一年的年貨。置辦完這些,母親又開始忙活著攤煎餅,不管天氣多冷她每天早起搬出鏊子,點著從山上拾來的松葉,母親說用松葉攤的煎餅味道香,火候均勻,煎餅不糊,母親在鏊子旁一做就是一天,金燦燦的糊糊用勺子均勻撒在鏊子上,來回抹幾下就變成了黃澄澄薄如紙的煎餅。母親把攤好的煎餅疊得整整齊齊,包裹起來當做禮物送給親朋好友過年吃,自家儲存的煎餅能吃到來年春暖花開時,她常說過年多置飯,一輩子不缺飯;母親用她的勤勞和樸實維系著老百姓傳統的風俗和理念。
“二十三把面發'',臘月二十幾母親忙的就是蒸饅頭,母親把發好的因子攪在摻有玉米粉、小米粉、地瓜粉,高梁粉的面里,發酵后活出各種顏色的面團,蒸出各種味道的饅頭,“黑大鍋里白饅頭,大人小孩不離手”,今年母親為了招惹孩子們,還特意蒸出了六種顏色的猴子,活靈活現調皮逗人,惹得全家人愛不釋手喜笑顏開;從母親滿足慈祥的笑容里,我知道母親的心事,國家二胎政策全面開放,母親盼望四十歲的弟弟猴年添丁又添喜。
“二十六煮豬肉”,殺豬、割肉、烙豬頭是年關老百姓最忙活最快樂的大事,為增加過年的氣氛,街頭巷尾一派熱鬧景象,五六人抬著一頭吱吱叫的大肥豬,拿刀的,拿盆接豬血的,大鍋燒熱水屠豬毛的,兩人拽后腿兩人摁前脖,拿刀的人念咒般說著:“豬呀豬呀你別冤,你是陽間一盤餐”,然后一刀霍霍捅近豬脖。鄰里鄉親把宰殺后的豬肉幾戶分著吃,做豬頭肉、炸小肉丸、做臘肉香腸儲存起來過年來客人分享自家的美味,遠朋好友歡聚飯桌品嘗佳肴互相稱贊相互借鑒烹調經驗。
“二十八把菜炸”,滿滿的一鍋自家榨的花生油,文火燒開熱油滾滾,把準備好的各種食材金針菜、蘑菇、土豆、大鯉魚、精瘦肉、、、、、各放在用雞蛋均勻調好的面糊里,用筷子輕輕一粘,慢慢放在鍋里,頓時熱油沸騰,不一會飄著油香金黃色的菜肴出鍋了;味美色香也是年夜飯的一道美食,老百姓過年必炸菜,俗稱炸掉一年的晦氣炸小人來年行大運。 ?
“三十晚上熬一宿”,老人從臘八開始忙碌,頂著白發,挪著笨重的腳步,即使再粗糙的手也變的靈巧,變著花樣準備三十的年夜飯,也把準備了一年的話也許是牽掛,也許是訓誡,但更多的是祝福,在團圓的飯桌上接著酒杯嘮叨。更盼望把傳統的習俗和老輩們勤勞、樸實、善良的秉性傳給子女也望代代相傳。忙碌的人們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吧,老人盼望一年就盼年夜飯桌上兒孫繞膝,談笑風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