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朋友告訴我,前幾天國內又有一個研究生自殺了,說看了他的遺書,很難受。之后我翻公眾號,就看到了這則消息,同時還有那個遺書。
我看到很多網友表示很遺憾,說為什么不能再熬一熬呢?還有說為什么會這么脆弱?有時候,越熬越會感到絕望。不是不夠堅強,是真的堅持不下去了。也許真的只有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
其實讀書讀到現在,我覺得自己可以理解他的選擇。那種絕望和無助,很多讀研讀博的人都體會過。
雖然我讀的是文科碩士,可能無法完全體會到理工科博士碩士們承受的壓力,但是對于遺書中所說的,導師完全不管學生這一點,真的是深有體會。
當年考研究生倒是沒有多艱難,讓我感到艱難的是考上之后日子。有時候,我就想,我讀研讀的這么艱難,可能也是報應吧,因為自己考上的過于輕松,所以之后的日子才會那么痛苦。
在國內讀研的記憶是我不愿回憶的,只不過有時候還是會因為某些事想起那些不好的回憶。有些事我強迫自己忘記了,有些事是我無論如何也無法忘記的。
當年在國內考研,我是跨專業。文科的考試,有時候真的是拼記憶力,誰背得好,誰就考得好。雖說是跨專業,但好歹是自己喜歡的文學方向,所以背書也沒覺得很難,再加上高中時候打下的基礎,以及選擇日語參加考試,所以當時考上也不算很難。
但畢竟是跨專業,到底是半路出家,有些方面還是沒有辦法和那些科班出身的同期比。專業細化,加上我有選擇了比較難的先秦兩漢方向,真的是難上加難。一開始上課,老師說的很多東西我聽都沒聽過,有時候就跟聽天書一樣。唯一的辦法就是下來自己使勁看書,補習功課。每次見導師,永遠被說看的書太少。但是我已經很努力的在看了。除了吃飯睡覺,我做的事就是不停的看書。很多元典沒有讀過,只讀的話有時候又不能理解,也記不住,就只能抄書。一本一本的抄。抄書又減慢了讀書速度,又被教授說讀書太慢。每次跟同門一起去見導師,都是我最痛苦最難熬的時候。說是見導師,其實也不會有任何指導,每次都只會問最近讀了什么書。在同門里,我永遠是那個讀書最慢,讀書最少的人,每次都會被導師挖苦一番。
讓我永遠無法忘記的,是剛讀研沒多久,有一次我終于鼓起勇氣去向導師請教一個問題。我其實是很害怕向老師問問題的人,不是迫不得已,我不會向老師求助。當時看書有個問題,自己不明白,問了同學,同學也說不清楚,最終鼓起勇氣去問導師。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得到的不是回答和指導,而是劈頭蓋臉一頓罵,還是當著一個同門的面。當我向導師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明顯停頓了一會兒,結果沒有回答我,而是說我都是研究生了,居然還拿這種問題來問他。我當時臉皮極薄,被他罵了以后我委屈極了,但還是強忍著沒讓眼淚流下來。走出他辦公室門的那一刻,我就再也忍不住了,一邊走一邊哭。后來回想起來,他沒有回答我,其實就是自己也不清楚,我問他這樣的問題,他回答不上來,自己很難堪,轉而用其他方式維護自己的臉面。當時真的是失望極了。在我的認知里,導師的作用不就是指導學生嗎?自己回答不上的問題,也不應該用這種方式處理吧?哪怕是你告訴我,你去看看什么書自己解決一下,也比挖苦諷刺我強吧?我真的不知道要導師的作用何在。而我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知道,他不會給我任何指導的,所以我必須靠自己。之后的日子,更加難熬。每次從導師辦公室出來,幾乎都是哭著的。一邊哭一邊給關系好的同學打電話傾訴。我知道哭是一種脆弱的表現,但是我當時就是無法控制自己。如果說是正常的批評,倒也不至于讓我哭,只是我的導師,說話真的是非常難聽,在我看來,那真的就是挖苦諷刺,而且還不給你任何指導和建議。最令我無法接受的,是每年的師門聚餐。回想起來,那簡直就是公開處刑現場。極其詭異且壓抑的氣氛,讓我只想盡快結束然后迅速逃離現場。一般這種場合,我都盡量裝成透明人,少說話,好不要引起別人的注意。但就是這樣,還是逃不過導師的諷刺。最嚴重的一次,是有好事的同門提議做游戲,結果因為我反應慢,被導師當眾說我的智商讓人著急。也許在他看來,他是在開玩笑,但是那根本就是開玩笑的語氣,再加上他平時的言行,完全無法讓人感到他在開玩笑。我當時聽到他的話,尷尬到極點,只想找個地洞立即鉆進去。我不否認,我是個反應比較慢的人,但是反應慢就是智商低嗎?我要是智商低,那我可以說我的導師情商就是負數!讓人當眾難堪,這真的是一個研究文學的教授的素養嗎?在我看來,他根本就沒有師德,根本就不配做導師。但就是這樣的人,卻在職場上順風順水,很快就從學院的副院長爬到了學校某處處長的職位了。而一心撲在學術研究上的教授,卻要被他這樣德不配位的人管理。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畸形?
在國內讀研的三年里,我沒有一天不在想,自己這個樣子是不是畢不了業了,要不干脆退學算了。好在周圍的家人朋友一直在鼓勵我,讓我堅持下來。即便是有大家的鼓勵,在研三寫畢業論文的期間內,我還是會經常情緒崩潰,在家歇斯底里的哭,甚至砸東西。那時的我真的是受不得一點點的刺激。終于,堅持了三年,我畢業了。謝師宴上,我喝了酒,然后開始大哭。周圍的同學還以為我是因為畢業了所以傷感,殊不知我是太開心了,我終于可以從這個苦海中脫離出來了。傷感?完全沒有。我巴不得趕緊畢業。哭完之后,就是大笑。哭一會,笑一會。那種可以徹底解脫的開心,讓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如果說在國內讀研,我有學到什么的話,那大概就是厚臉皮和偽裝自己吧。學術上,我不覺得我有從導師那里學到什么。我也完全不會想感謝他,我只想感謝我自己,感謝我自己在那樣一個導師的“指導”下,變得堅強,變得內心強大。熬過了三年,我變了很多。
后來選擇來日本留學,仍然選擇了相同的專業,選擇重新讀一遍碩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覺得國內的三年,自己什么都沒有學到,雖然拿到了碩士的文聘,但依然感到空虛和不安。所以,我選擇重新來一遍,希望這次自己能真正學到一些東西。
留學的生活很苦,要上課,要做發表,要寫報告,要打工,要自己買菜做飯做家務。跟在國內讀研相比,差別真的太大了。在國內讀研,基本只用操心學習就夠了。而留學,要操心的不僅僅是學習,生活方面有太多事情需要自己處理。作為一個在國內和國外都讀過研的人,就我個人經歷而言,我只想說,相比起留學,在國內讀研真的是太幸福了,但是得到的鍛煉真的太少了。
現在的教授雖然也不怎么管我們,還是以自學為主,但是教授人很好,也能讓我稍微得到一點安慰。相比起其他教授,我們教授的發表簡直就是地獄模式。一般其他講座的發表,都是輪著來,要再輪到自己怎么著也要隔個一個月。而我們就不同了,一個人連續發表4到5周,簡直就是看不到盡頭。一周發完,下周還是你。而如果想要寫的質量好一點,不想在課上被懟成篩子,我一般都會提前一個月開始準備。發表時,不僅發表者頭疼,提問者也挺頭疼,不提問也會被說。發表時因為壓力過大哭出來都是很常見的事。一開始發表,都會緊張到手抖,一年下來,慢慢的也就習慣了,有時候甚至會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的授課模式,確實非常鍛煉人,我也的確學到了很多東西。這是我在國內讀研所沒有體會到的。
再說回一開始的那件事。今年因為疫情,真的是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打工被取消,沒有辦法掙錢承擔自己的生活費,沒事盡量不出門,每天就縮在家里學習看書,時間長了真的會抑郁。有時候一想到很快又要面臨畢業,而現在的就業形勢也很嚴峻,難免會焦慮。所以我跟朋友就只能互相取暖了。今天我抑郁情緒低落了,她安慰開導我,明天她抑郁情緒低落了,我再反過去安慰開導她。互相鼓勵對方,好讓自己堅持下去。現在的我們,心理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問題,但我們都還在努力堅持著,只是因為我們相信以后自己會幸福的。
前途未卜,學習生活上的壓力,有時候真的讓我感到非常窒息。但我還是會經常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會好的,不要想那么多,不要受別人的影響,自己開心就好。不要再給自己那么大的壓力。
活著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