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攻略之經驗分享

本文是我總結的我個人求職過程中的經驗,是按求職步驟來寫的。寫得比較細,因為我自己求職時的準備和每次面試完后的總結也都是比較細致的。當然,剛開始求職面試時的思考和準備并沒有這么完整,是一次次經歷后逐漸積累的。

我很不喜歡稱企業的面試者為“面試官”,他們也是面試者,為什么要叫個“官”?下面我都稱呼他們為“企業的面試者”,知悉。我工作經驗不到一年,經歷可能更適合分享給同齡人,知悉。

一、初步想法

這一步是在“想找工作”這個念頭誕生就開始要有的,在準備行動時就要大概清楚的。就是:我想加入什么行業,這個或這幾個行業的前景大概是怎樣,我準備加入其中從事什么崗位,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大概怎樣,等等。

二、了解市場

了解想加入的行業的大體發展狀況及大行業下細分行業的狀況。當然,最好是自己一直關注并有興趣的行業,這樣我們的認識才會更深入并有一定的全局觀。比如,我對科技互聯網感興趣,也一直關注,認可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也喜歡這個行業普遍年輕化、開放和輕松的工作氛圍,所以想加入這一行。

我們還應了解這個行業的需求是怎樣的。行業的需求可以去看一些新聞報道的數據,了解行業及崗位的需求量是怎樣,了解需求分布的城市等。這有助于我們決定要不要從事這一行、這一崗,應去哪個城市等。

對行業、崗位和城市相對宏觀的因素做了一定的了解和分析后,再細化下來,去查看一些公司的介紹、發布的崗位職責和要求、薪資待遇。

完成這些,我們會對整個招聘市場有較為明確的認識。

三、分析自己

坦誠面對自己,了解我們自己的期望和能力: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對自己做一個總結分析,了解我們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性格怎么樣?興趣愛好是什么?有什么特長?有什么經驗技能?為人品格怎么樣?優缺點是什么?等等。對職業做一定的設想:我想成為公司中怎樣的一個角色?我希望加入公司后是怎么樣的一個狀態?等等。

這一步對我來說,我覺得很簡單也是很有意思的。認識自己、重新發現自己總是有趣且深刻的。如果你也常常反思定位自己,這些都不是事。如果不是,那正好借這個機會來個大總結,坦誠面對自己。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對自己提問,。我的優點是什么?我的缺點是什么?我為人怎么樣?……好好思考,把答案寫下來,并反復問自己。這里也可以借助一些性格分析網站、職業規劃網站來對自己做了解分析,也要參考一路走來周圍人對我們的評價看法。不管怎樣,我們究竟是怎樣的人我們自己一定要清楚。

以上三步基本是可以一步走完的,但是,如果細化執行并把每一步執行過程和結果都簡略寫下來的話,能使自己在第四步的定位更加清晰。

四、定位

結合招聘市場的需求、自身期望和自身能力,定位出自己的工作崗位、要拿的薪資水平、準備加入的大行業下的細分行業、想要加入的公司的類型。比如我要定位自己是產品經理還是產品助理;我要定位自己加入互聯網行業中的電商行業還是游戲行業還是硬件互聯網行業等;我要定位自己是加入初創型公司還是中等規模公司還是大公司、國企還是民企等。(我個人不能理解年輕人加入國企,尤其是傳統行業國企)

五、定制簡歷

有了定位和對招聘需求的了解,寫簡歷就會有更有針對性。把自己經歷中能與目標崗位的要求職責相匹配的提取出來,按一定的次序羅列在簡歷上。一般是按時間順序吧,我個人是這樣的。

如果自己沒有自信做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模板,就去網上找一個合適的,盡量排版整齊簡潔,閱讀起來清爽順暢。每一段簡歷盡量要有突出,填寫基本信息時不要像以前填各種申請表那樣把很多并不重要的信息也堆在簡歷中,提取出核心的就可以。比如我在頭部填寫的基本信息是姓名、求職意向、電話、郵箱、學歷、學校、畢業時間、專業、所獲獎勵、特長愛好,完了。其他的如性別有圖片就可以了,戶籍除非有特殊要求,一般也不用,住址、QQ什么的就更不用了。郵箱是肯定要的,面試通知在經過電話確認后會通過郵件發送(收到后記得回復)。當然,我可能不一定正確,提供一個參考,按需靈活調整。

接下來寫具體經歷時,不管是在校經歷還是工作經歷,都要體現每個階段取得的成績、獲得的獎勵,而不只是經歷和經驗。這會讓HR看簡歷時更容易看到這張紙背后的更具體的我們。——插一句:經驗可能是錯的,掌握的技能和取得的成績更靠譜。

六、投遞簡歷

在投遞簡歷初期,意向的公司可能并不十分明確,所以寫好一份簡歷后可以嘗試先投一些要求低的、待遇也相對低的公司,先拿這些對我們來說是相對“次”的公司試試水。這是一個策略。這類公司我們更有把握,可以先通過他們總結面試經驗,認識自身能力水平和薪資價位。簡歷要針對性的投遞,并在投遞過程多注意崗位要求和職責,不斷對簡歷進行打磨修改以匹配招聘要求。

投遞后看是否有面試,沒有的話要思考自己是否投遞的招聘網站/渠道不合適、是否投遞的公司匹配度很低、是否簡歷寫得不能體現自己能力和特點等。總結經驗,及時調整,再次出發。

七、面試

去之前先要了解公司,重新認真看他們的要求和崗位職責。去公司官網了解他們,在網上搜索與之相關的信息,包括新聞報道、與之相關的行業信息,知乎上微博上都可以去了解,如果有的話。這個不僅是為去面試交流做準備,也是為自己認識這家公司,決定是否加入,甚至決定是否去參加面試做分析。如果決定去,那么你和企業的面試者就有了更多可聊的內容。了解公司的過程中,要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包括對行業的看法,最好能分一二三說出,這體現我們的思考、總結和一定的邏輯能力。拿我個人來說,我面試的是互聯網產品助理崗位,所以如果公司有上線APP或相關產品的話,我還需要自己體驗,總結自己的看法,準備好面試時用得上。——雖然常常準備幾個小時最終企業的面試者完全不聊。但還是要充分準備。

接下來,準備好自我介紹,這很重要。2到3分鐘的內容,把簡歷上無法體現的但自己想表達的表達出來,組織好語言。把關鍵詞寫下來,有必要的話直接寫成完整的文章,自我演練——演練多遍,直到自己覺得OK。

自我介紹很重要,因為面試一開始就是自我介紹,主動權在我們這一方。我們如何進行自我介紹,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之后聊天的基調,甚至可能因為一個表現優秀的自我介紹,面試者準備基于簡歷問的問題都不經意間忽略了,而直接轉向了自我介紹的內容。這樣的話,聊天的方向就由我們而非企業的面試者來主導了。當然,要準備充分,經得起問。如果你是這方面的能手,那更有必要在自我介紹上多做文章。雖然有時候企業的面試者不在意甚至都不需要你自我介紹,但我們還是要充分準備。

可能同樣重要但很多人會忽略的是“問答”的準備。我的建議是準備至少20個問答。這樣才能不慌,就等著企業的面試者來問。這里我列舉一些相對通用性的問題供參考。

自我認知方面的。你覺得你是個怎樣的人?你的優點是什么?你的缺點是什么?你有什么特長愛好?和其他應聘者相比,你覺得你的優勢是什么?你做過的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是什么?……這和第三步分析自己結合起來了。

職業認知方面的。你的職業規劃是什么?你希望找哪方面的工作?(我個人經歷被問到的是互聯網大行業下的哪一細分行業)你覺得這個崗位是做什么的/在公司是怎樣的角色?你覺得如果要勝任這個崗位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哪些能力?你覺得你具備嗎/具備哪些?你為什么想做這個崗位?你覺得你加入公司能為公司帶來什么?你想在公司收獲什么?你希望加入的公司的工作氛圍是怎樣的?……最后一個問題是我希望被問到的,很可惜沒有公司問過。如果有,我對這個公司的好感會有很大提升。

關于上家公司的,如果有的話。你在原來公司做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沒有學到什么?為什么離開?在公司遇到過什么大的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

其他開放性的。這可以去網上查看了解你準備加入的行業及崗位的面試者可能會問的發散性的問題,準備幾個好的問題的答案。

這些都是作為簡歷的補充,在面試者拿著簡歷跟我們聊時,我們要能通過這些補充將簡歷展開說通說完整,并且要說得順暢、信手拈來。千萬不要出現前后矛盾、說的和寫的相互矛盾的情況。

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準備一些對公司的提問。我們不是來要工作的,而是來選工作的。彼此合適才加入,不是給一份工作就干。所以準備好我們關心的問題,在得到企業的面試者認可或部分認可后,我們應該問他們一些有水平的問題。如果我加入公司,我需要負責哪些工作?團隊目前多少人?分工是怎樣的?公司的規劃/愿景是什么?核心競爭力是什么?發展現狀怎么樣?公司最近在做什么項目?如果我加入,我得到的鍛煉和待遇會是怎樣?晉升空間怎么樣?公司崇尚什么樣的工作氛圍?公司對員工的看法是什么樣的?……

面試過程中要自信自如,把你所面試的崗位需要的氣場恰當準確的展現出來。我面試的是產品助理,那當然就是謙卑好學的姿態了。如果你面試的是項目經理、市場經理類的,你也不一定要表現得太過客氣謙虛,這可能會讓面試者覺得你沒有崗位所需的魄力,要知道,他們也常常看走眼。當然,這還需要看公司的文化是怎樣的,所以面試前了解公司很有必要。穿著的話,也不一定非要正裝,房地產經理人肯定要,但像我面試的很多崇尚年輕開放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則可能更希望看到我穿活力型的衛衣,我是這么認為的,而且我也喜歡穿衛衣。所以,可以針對公司來做決定。當然,穿正裝更保守,大多數人的觀念里普遍認為穿正裝顯得更職業、更正式。

八、面試總結

每一次面試完盡量要到反饋(很難,我在要反饋的過程中常常被放鴿子),之后都總結一遍。被問到的新問題添加到上邊的“20問答”里,重新組織語言做好答案。已經準備的內容經過面試驗證后,重新進行梳理調整,為下一次戰斗做準備。

和投遞簡歷過程中不斷更新打磨簡歷一樣,每次面試完也都更新自己的準備內容,為下一次戰斗做準備。

還記得第六步的策略嗎?有了一定的面試經驗后,感覺更自信了,你就可以去投遞那些要求更高的、待遇更好的企業了。自信一定是增長的,不能有衰退,即使面試失敗。不要在乎一次兩次的結果,而應更多注重過程中的收獲,因為這些收獲是為我們面試下一家企業加分的。

九、其他建議和方法

面試要做好打長久戰的準備,我認為預算可以是兩個月,如果你不是能力突出、目標準確并且有把握的話。我是一個月確定下來的。

這里分享一個最近的認識,叫“最優停止”,供參考。它講的是,如果你預算兩個月找工作,那么你應該用37%的時間——也就是約22天——去探索,不做決定。過了這個節點后,你應該選擇比你之前可選擇的公司更好的第一家公司,不再繼續找了。

該理論認為這會使找到最優目標的概率最大。它應用在多方面,放在求職顯然也是適用的,供參考。

面試時,到達公司后多觀察公司,感受氛圍。和企業的面試者交流時,我們“先禮后兵”——用詞不準確。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們先坦露我們身上所有的他想知道的,先讓他認可我們。如果他認可了,那我們也應該知道對方、知道公司,他也應該讓我們提問或者他自己主動介紹自己和公司。在第七步面試部分列舉的問公司的問題,你一定會說我想多了,哪輪得到你來問這么多啊?我只能說自己把握吧。求職者永遠處在弱勢地位,企業的面試者很少會有平等意識,這一點做好心理準備。這也是我不喜歡叫企業的面試者為“面試官”的原因。職業的選擇是雙向的,面試是交流,是彼此互相了解,不是單方面的“試”。

不過,雖然現狀如此,但是我們也要有所追求,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很在意這個的話——我說的是在意平等。我現在加入的公司就是我遇到的面試體驗最好的一家,待遇比其他可選的公司低,但我喜歡僅在面試時就可交流甚歡的感覺,也依此作為認為公司不會爛或者太爛的理由之一。所以,做好消極心理準備的同時還是要選擇相信,總是會有和你想法一樣的人和公司的。如果一家公司完全不對自己做介紹和允許被提問,那我覺得給再高的待遇也別去。——高的離譜可以考慮^_^。我就遇到了這樣的公司,待遇要比目前這家好,但我對公司沒有認識,通知我去時也不會問我對公司有什么要問的,我主動問他也回答得很隨意。

這里還有兩個方法或者說技巧要分享。

第一個是如果自信滿滿或者對企業意向特別強而他們又沒通知你去面試,那我們可以主動去公司。沒通知面試可能是簡歷被忽略了,也可能是HR快速掃描時沒有發現我們的亮點。當然,可能就是我們能力不行。可是,誰知道呢?試了才知道。有的公司你直接去他們會以為是約好的,因為他們工作對接可能不是很緊密。如果他們疑問你是誰約的,坦誠告知就好,就說我對公司很感興趣,希望一試,一般不會遭拒。我主動去了三家,都沒被拒絕,都很友好的安排了面試。可能是我眼光好或者運氣好^_^。

第二個就是寫求職信。這里可以參考的我“失敗”的求職經歷《求職經歷之心悅藍圖》

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7.4.4 周二 深圳 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文 ▏ 黃銘峰 簡歷的投遞看似一個很小,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其實小問題里也有大道理。很多求職者在前面的職業規劃環節...
    通識智庫閱讀 8,548評論 6 30
  • 請問求職面試要注意哪些問題? 求職者在學習面試禮儀時應該首先了解面試本身的作用、面試的過程,然后準備相應的面試禮儀...
    DragonersLi閱讀 27,048評論 8 393
  • 前言 面向讀者 找工作是個力氣活,但也需要巧勁兒,有時候還靠點運氣。 我不知道如何能找到一個好工作,但是我可以說一...
    你的本色閱讀 6,805評論 1 17
  • Android 自定義View的各種姿勢1 Activity的顯示之ViewRootImpl詳解 Activity...
    passiontim閱讀 173,466評論 25 708
  • 到井岡山,郭同學發現某甲發的說說,于是聯系上了。某甲第一次知道郭同學是地地道道的井岡山人,距離某甲住的賓館也不遠,...
    洪州禪心閱讀 686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