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時,有個做室內設計的閨蜜黃紈绔同學試圖創業,于是三人閨蜜團中剩下的兩人拔嘴相助,餐廳見。
黃紈绔想創業的動機是:呆在現在副所長的崗位,干著接近于正所長的活兒,還親眼見證了自己是如何經過所以上的行政機構盤剝,只拿到手里那點錢的。
跳出現有還不錯的崗位求創業,大多圖謀兩點:減少被盤剝環節,實現更多經濟價值;或者工作的理念與領導有了差異,謀求工作上的靈魂自由。
劉羽毛于是給我們講,某些有遠見的室內設計公司正在實踐的個性化定制裝修流程:
業主不僅可以在網上選設計師,施工隊,還可以有極大的材料庫供他們選擇,色調,材質,施工流程,工程價格,一鍵算出總價,以便費用符合預期。
確實有遠見,但總覺得缺了點什么。
對于每個設計師來說,業主都是一種奇怪的生物,他們即有強大的控制欲,生怕設計師多做了他們不想要的事,生怕設計師的設計效果達不到他們的需求,卻又缺乏系統的專業知識,無法很好的表明他們到底想要什么。
他們中的很多人,愿意參與裝修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愿意知道自己買的每一種材料用在了哪里,有沒有浪費,愿意知道每個施工步驟的來龍去脈。但他們卻沒有能力決定,什么樣的功能動線符合他們的生活習慣,什么樣的儲藏空間滿足他們的收納,什么級別的材料吻合與他們的使用安全,什么樣的色調符合他們的心理等等。
這正是現實中設計師們和業主們的主要矛盾。
網站上提供龐大的材料庫供業主自由選擇,看起來是一種個性化定制,十分貼合未來需求,看起來完全滿足了業主們的控制欲,卻把設計師的才能淡化了,把平面功能的布置和審美的需求變得弱化。有種本末倒置的感受。
有哪個設計師會愿意拿著不專業的業主們選的這些材料來搭積木呢?
又或者,哪個設計師的圖紙得到認可后,愿意多此一舉的把施工中要用到的材料都一一從這個網站上找出來,讓業主們品鑒呢?網站上的材料,現實中未必好找。網站上的材料價格,也不見得被業主輕易認可。
不管怎樣,網站仍在努力,未來無限可能。
對我們三來說,這網站很適合讓業主們選擇設計師和施工對隊長啊。于是我們三愉快的瀏覽了網站上的帥哥頭像,嘖嘖稱贊。
對黃紈绔來說,創業仍需采用傳統模式和傳統難度,欲望于是暫時被滅,看帥哥看的比我和劉羽毛用力。
幾個月后,tina帶我進了一個服裝設計群,發現他們也在聊私人定制。
理想設定是,顧客變身設計師,自己選面料,顏色,款式,輔材,根據自己的身材數據,電腦快速打出紙樣,開始做成品。
面臨的問題是室內設計個性化流程一樣:
顧客不具備專業知識,不知道材料的縮水率,不清楚材料的軟硬度,不熟悉色彩搭配,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身材適合哪些款式的衣服。
如果你的衣柜里,有大量不想再穿的衣服,那么說明你在成衣的選擇上出現了與衣服數量一樣多的選擇錯誤。它們沒有如你希望的那樣襯托出你的美,才慘遭你的淘汰。
很多人在買衣服的時候,并不了解自己的體型,是在浩淼的衣服海洋里海選及盲選。買錯了又怎樣?穿錯衣服不是什么大事,我們也許每天,也許隔幾天就會承受一次穿得不好看的后果。
這樣的你,在沒有設計師的指點下,真的有信心去定制一件獨一無二的衣服嗎?
反正我沒有信心。
它可以成為錢多者玩的游戲,成為服裝設計師的學習工具,成為好奇人士的嘗試,但難以進入廣大沒有設計能力且錢包平平的普通家庭。
個性化定制的普及,終究還是不太容易。個性化的代價,意味著成本拔高,需要專業顧問為不專業的人們進行詳細輔助,這要么需要買賣的甲方承擔,要么需要買賣的乙方承擔。
個性化生產與服務,也許在未來很多年,都會是一條小而精的創業鏈。